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玉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16-47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油田总医院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MS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共34例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其中颅内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16例,大脑前交通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MSCTA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部分病因明确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血管造影术显示:正常8例(6.7%),阳性112例(93.3%),其中颅内动脉瘤79例(70.5%)、血管畸形17例(15.2%)、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6例(14.3%),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相关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CT和DSA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病因并进行积极治疗。结果: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4例造影阳性,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2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AVM2例,DAVF1例。2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栓塞13例,2例术中破裂,其中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在6~12个月随访5例行血管造影,瘤体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自发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脑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动脉瘤等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关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其中8例MSCT检查后进行DSA检查,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造影显示11例自发性SAH中,9例为动脉瘤出血,1例脑动静脉畸形。11例病例均经DSA或手术证实。结论多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快速,简便。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以及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检查,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指向后行经急诊夹闭手术,根据于术结果对照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CTA显示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脉络膜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1例,1例CTA未发现动脉瘤后经DSA检查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CTA在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中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的优点,并对手术处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急性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进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患者均完成VR、MIP、SSD处理,并对照手术或介入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发现7例动静脉畸形,23例共24个动脉瘤,其中21例为单个动脉瘤,1例为两个动脉瘤,1例合并有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直径最小2.0 mm,最大20 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DSA检查发现25个动脉瘤,MSCTA的吻合率为96%.[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以帮助原发性SAH患者查找病因,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脑内动脉瘤被形容为脑内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对我院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脑动脉瘤破裂 15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2~ 6 5岁 ,平均 37.5岁。 15例均于入院时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而被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后 ,确诊为脑底动脉环前交通动脉瘤 6例 ,大脑中动脉瘤 2例 ,后交通动脉瘤 3例 ,大脑前动脉瘤 4例。体力劳动发病 6例 ,情绪激动发病 8例 ,睡眠中发病 1例 ,经动脉瘤蒂结扎后恢复良好。典型病例例 1:男 ,33岁。搬液化气罐时 ,突感头痛、呕吐、意识不清 ,头颅 C…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SAH患者进行MSCTA检查,均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18例MSCTA检查后行DSA检查。结果:24例SAH中经MSCTA显示动脉瘤ll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另6例正常。ll例脑动脉瘤中MSCTA显示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92.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中MSCTA显示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伤和可靠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危急重SAH患者可随时检查;MS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价值,可补充DSA诊断信息。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排CTA检查。观察其结果并与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颅脑CTA检查检出动脉瘤64例,其中6例为可疑动脉瘤,未检出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DSA检查检出动脉瘤60例,未检出动脉瘤12例,动静脉畸形3例。与DSA检查比较,64排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检出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3.7%(60/64),特异性为63.6%(7/11),准确性为85.3%(64/75),漏诊率为5.3%(4/75)。CTA检出动脉瘤的病例中,动脉瘤多发9例,单发55例;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10例,前交通动脉段20例,大脑中动脉段16例,后交通动脉段23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段10例,大脑前动脉及其他段10例。结论64排CTA诊断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MIP和VR后处理技术对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正常颅脑血管分布有确切及良好的显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方法将52例SAH患者的MSCTA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SAH的病因(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诊断与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完全吻合,诊断符合率100%。结论64排MSCTA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CT血管造影(CTA)的结果,探讨CTA在早期SAH患者病因诊断学的价值. 方法对22例早期SAH患者进行CTA检查. 结果 2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病因不明11例.结论 CTA可作为SAH早期病因诊断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SAH患者症状、病因、预后及DSA检查。结果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经DSA发现,23种中20例有脑动脉瘤,2例为多发;共计22个动脉瘤,21个位于Willis环,14个位于前交通动脉。9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介入治疗,7例内科保守治疗,除2例死亡外,21例均痊愈。接受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进行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 在发病后24 h内完成,DSA 在发病后72 h内完成.对CTA、DSA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32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47.06%(32/68),包括动脉瘤2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1例.CTA发现31例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45.59%(31/68),包括动脉瘤21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1例.CTA漏诊的1例,在行DSA复查时显示为大脑前动脉末梢段动脉瘤.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和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A在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灵敏度高,与DSA比较具有无创和良好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临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病因学诊断方法,并客观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对115例动脉瘤性SAH采用CT、CTA、MRI、MRA、DSA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早期临床诊断。结果115例SAH均在急性出血期内(7天)被早期诊断,其中有96例患者在7天内被DSA检查诊断为动脉瘤,早期病因诊断率83.5%,另19例在7天后二次造影诊断。全组9例行MRA,6例发现动脉瘤;12例行CTA,9例发现动脉瘤。结论采用CT及DSA可以对动脉瘤性SAH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该方法安全、准确,对动脉瘤性SAH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CTA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通过3D—CTA检查自发性SAH患者36例,结合DSA,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保守治疗结果证实3D—CTA检查结果及临床实用性。结果通过3D-CTA技术检查SAH患者36例,4例为非动脉瘤性SAH。32例动脉瘤阳性患者共发现34个动脉瘤。1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开颅动脉瘤夹闭。6例放弃手术,要求保守治疗。8例要求转上级医疗中心。结论3D-CTA较DSA具备快速、便捷、微创、安全、敏感性高、家属认同度高、基层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和开展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患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27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9例行手术治疗,8例行DSA检查。结果27例患者均单发,MSCTA发现动脉瘤24个,其中大脑中动脉10个,大脑前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4个,颈内动脉2个,椎动脉1个。3例颈内动脉瘤漏诊。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5—22mm。手术及DSA所见与CT动脉造影CTA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附6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进行MSCTA检查,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MSCTA检出动脉瘤其66个,7例未检见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2个瘤灶者7例,3个瘤灶者2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者26个,大脑中动脉15个,颈内动脉12个,大脑前动脉4个,后交通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3个,基底动脉2个。最大瘤体直径为18mm,最小瘤体直径2mm。经DSA和手术对照,MSCTA诊断准确55例,漏诊3例,动脉瘤位置判断不准3例,假阳性1例。MSCTA诊断动脉瘤敏感性883%,特异性100%,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71.4%。结论MSCTA可安全、快捷、无创性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指向、轮廓)、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推荐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自发性SAH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46例48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1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静脉窦栓塞1例,阴性4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的空间关系;能清晰显示AVM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A微创、快捷、可靠性高,可作为自发性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