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直肠癌组织Fascin-1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丁彦青 《医学争鸣》2007,28(2):108-110
目的:探讨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80例、正常黏膜40例以及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癌37例Fascin-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30.917, P=0.000).两两比较发现,癌组织Fascin-1表达比正常黏膜强(Z=-3.912, P=0.000),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表达比原发结直肠癌组织强(Z=-2.419, P=0.01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Fascin-1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Z=-2.432, P=0.015);并且,Fascin-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Z=-2.074, P=0.038),而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χ2=0.333, P=0.847).结论: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相关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不同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标本来源于癌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K,比较分析FAK在不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加深,FAK阳性率升高;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FAK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黏着斑激酶(FAK)、整合素Src、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FAK、Src、JNK的表达,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分析相关性.结果 68例结直肠癌标本中,FAK、Src、JNK的表达水平均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2,0.002,0.012).3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2,0.004;r值分别为-0.346,-0.356,-0.340),FA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UICC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6和0.013),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无显著相关.FAK蛋白的表达与Src及JNK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7,P=0.001;r=0.318,P=0.047).结论 FAK、Src、JN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且Src、JNK的表达与FAK呈正相关,提示FAK/Src/JNK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P27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27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等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27蛋白表达.结果 P27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1.3%(20/64),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0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阳性表达率下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27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P27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肌层浸润,P27是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同源正常(癌旁)组织标本63对,使用小鼠抗入nm23-H1蛋白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63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nm23-H1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癌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癌旁)黏膜组织(P<0.01),大肠癌伴转移(20/6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43/63)(P<0.01).结论: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AK和桩蛋白(paxill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ESCC、2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FAK和paxillin的表达。结果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FAK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9.7%(47/59)、59.2%(16/27)和19.4%(7/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亦依次降低,分别为71.2%(42/59)、55.6%(15/27)和36.1%(13/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和paxillin表达均与ESC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SCC组织中FAK与paxillin呈正相关关系(r=0.442,P0.05)。结论FAK和paxillin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FAK及paxillin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记之一,同时也将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TOP2A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OP2A在蛋白及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TOP2A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及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OP2A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也无显著性(p>0.05),在mRNA水平的检测也得到了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的结论.结论 TOP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较密切,其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结直肠癌的转移潜能,检测 TOP2A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FAT10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FAT10 mRNA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T-PCR法检测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病例中表达阳性率为68.6%,在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3.7%;(2)结直肠癌组织FAT10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FAT10表达水平与未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肝转移组的结直肠癌与无肝转移组结直肠癌FAT10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FAT10表达水平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FAT10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无表达或弱表达;测定FAT10的表达可能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潜能;结直肠癌组织中FAT10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提示FAT10基因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潍坊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93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L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7.98%(54/19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1%(6/193);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病理分型(P=0.002)、TNM分期(P<0.001)、肿瘤大小(P=0.022)和淋巴结转移(P<0.001)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P=0.124)、性别(P=0.949)、部位(P=0.119)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转移灶中PD-L1的表达与转移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31),与转移灶的大小无关(P=0.672)。结论 PD-L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较癌旁组织有所升高,但与其他肿瘤相比表达率低,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D-L1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率下降。PD-L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