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便早期诊断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24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临床表现,CT治疗预后.结果:行内科保守治疗的24例中,治愈6例,好转17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SAH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头痛、意识障碍为主,早期识别SAH临床特征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的28例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CT是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对出血量少,头颅CT正常,高度怀疑SAH者,应行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不典型SAH表现多样,询问病史及查体最为重要,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小时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和诊断SAH...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 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螺旋CT脑血管减影成像,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图像减去平扫图像得到减影图像,对减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颅内血管情况。结果8例自发性SAH中,2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结论16层螺旋CT发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敏感,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CT已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在临床工作运用中发现仍有缺陷,我院1991~1999年经CT扫描和腰穿证实且资料完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5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06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SAH多为动脉瘤(425例)所致,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20例)在SAH所占构成比较大。SAH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多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结论: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虽较易诊断,但治疗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分析。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9月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CTA检查患者100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56例为动脉瘤,14例动脉硬化,8例动静脉畸形,7例烟雾病,5例为其他原因,10例未发现明确原因。结论 CTA能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2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SAH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及腰穿确诊,大量出血、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诊断,但治疗比较复杂,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2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脑膜动静脉瘘(DAVF)5例,烟雾病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造影阴性67例.结论:DSA检查对鉴别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SA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价值.方法:对经CT平扫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 2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做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就CTA和DSA诊断作一比较.结果:24例CTA检查后22例共发现26个脑动脉瘤,CT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位置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灵敏度92.86%,特异度100.00%.结论:CTA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危重患者早期病因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因。方法 分析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2 5例。绝大多数均经CT、DSA、MRI检查。结果  2 5例中 ,脊髓动静脉畸形 1例 ,血液病 1例 ,另 2例可能为破裂出血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处理及预后与CT上出血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对于环中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MRI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表明,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说明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且为重症。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其病因诊断更加明确,治疗更加及时。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不同时期、不同病因的SAH提供临床最适宜的诊断顺序和手段.方法 :被诊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并以其为研究对象,CT检查及MRA、DSA检测方法为例,分析和比较的结果 ,使评价的结果阳性阴性结果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急性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眼底改变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在腰椎穿刺在100%发病72h阳性率、CT检查阳性率92%,MRI、MRA诊断阳性率为45.55%.DSA阳性率为70.8%.结论 :特征的临床表现及腰穿为急性期确诊SAH的首选ct阴性不能排除SAH;DSA在病因诊断上优于MRA,脊髓血管造影可以发现头部CT、MRA的阴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38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以0.625mm层厚扫描,0.5mm的层间距重建,在工作站进行减影CTA及VR、MIP重建后对病灶进行观察。所有病例MSCT检查后均进行DSA检查,29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显示38例自发性SAH中,29例为动脉瘤出血(29/38),占76.32%,4例脑动静脉畸形(4/38),占10.53%,另5例MSCT为阴性。38例病例中,均经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SAH患者的CT、腰穿、MRA、脑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对急性期SAH的诊断安全、可靠,对明确病因有帮助,可发现脑积水、脑梗塞等并发症。结论:CT可作为SAH诊断的首选检查,但CT阴性者需作腰穿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比较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69例(79.3%),动静脉畸形3例(3.4%),烟雾病2例(2.3%),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1.1%);CTA病因诊断阳性率85.1%,DSA病因诊断阳性率83.1%,二者比较无差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诊断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敏感性为100%.结论: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的SAH病例35例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7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和手术结果为标准,本组35例患者中CTA正确诊断动脉瘤24例27个,动静脉畸形4例,阴性4例;误诊1例,漏诊2例。CTA对SAH病因诊断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是80.00%。CTA对SAH病因诊断结果与D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SAH诊断安全、快速、准确,可用作SAH病人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