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mgI/mL对比剂60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mgI/mL对比剂100mL,根据显像结果评价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腹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中研究组显示肾动脉级别及各级血管显示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比较,研究组各动脉内对比剂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各动脉显像清晰,并且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2月230例住院患者采用多层螺旋腹部血管成像、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230例腹部动脉系统所有血管图像均取得满意效果100%,腹部血管均显示清楚;观察组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双。肾动脉血管内对比剂浓度测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的对比剂应用于腹部CTA检查图像清晰,足以满足诊断的要求,同时可有效地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应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诊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优维显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80 ml、生理盐水20 ml;B组采用优维显370mgI/ ml,对比剂剂量为50 ml、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率均为5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的下肢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并测量股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小动脉分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栓塞的部位,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高于A组.下肢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时,使用高浓度低剂量优维显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无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0例行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注射对比剂剂量80 ml;低剂量组注射对比剂40 ml后随即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速率都相同。两组患者CT扫描参数相同,均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70 mgl/ml,注射速率为4 ml/s。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两组不同剂量对比剂成像的肺动脉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评价。影像质量按5级评价,并测量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结果两组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显示均良好,两组间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CTPA图像质量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5级图像8例,4级图像11例,3级图像6例,低剂量组5级图像7例,4级图像13例,3级图像5例,两组均未见1级、2级图像。两组间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采用40 ml的低剂量对比剂可使怀疑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能够达到诊断要求,并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将76例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依据对比剂的用量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38例,比较重建图像上主动脉弓、大脑中动脉及舌骨层面的CT值及图像重建质量。结果两组大脑中动脉、舌骨层面动脉CT及图像重建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主动脉弓CT值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对比剂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与方法:57例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对比剂剂量:100mL、80mL和60mL。根据原始横断面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主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主动脉CT值。结果:主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显影清晰.显影程度评分上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主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诊断需要,同时减轻了对比剂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飞利浦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下肢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6例下肢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造影剂量:150mL、120mL和8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下肢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下肢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上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飞利浦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造影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了造影剂对患者身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 LAVA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R LAVA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级血管显示率、动脉血管变异、静脉血管变异以及血管病变检出结果 .结果 观察组对于Ⅰ级、 Ⅱ级和Ⅲ级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和99.0%,对照组对于Ⅰ级、Ⅱ级和Ⅲ级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和99.4%;观察组对于Ⅳ级、Ⅴ级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61.3%和59.8%,对照组对于Ⅳ级、Ⅴ级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67.9%和62.5%,两组患者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出现动脉血管变异7例和静脉血管变异1例以及血管病变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动脉血管变异6例和静脉血管变异1例以及血管病变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血管成像中,MR LAVA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MR LAVA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能达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效果,而不用接受CT射线的损害,为腹部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头颈部CT血管减影成像中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50例,采用CT扫描方法,对比剂注射方法和影像重建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水平,重建影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主动脉弓,舌骨,大脑中动脉均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锁骨下静脉伪影程度,静脉污染程度,重建影像质量均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多层螺旋CT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效果显著,能够使获取的图像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16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152例MSCTA病例,行Test-Bolus测试确定脑动脉延时扫描时间,再按46ml低剂量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40ml生理盐水注射行CT扫描,评价CTA图像质量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图像评价由显示动脉分支的级数不同按3分制评分。结果脑动脉最大强化均值485.53±83.78(HU),CTA图像质量评分:3分144例(94.7%),2分7例(4.6%),1分1例(0.7%),共发现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12例,烟雾病1例,动脉狭窄37例。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脑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能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合理使用CT增强对比剂,并为减少增强对比剂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26例,所有病例均为无CT对比剂检查过敏者,并排除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依据增强扫描中CT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注射速率,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5 mL/s组。所有影像数据传至GE Ad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与分析,于横断层面图像上分别选取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左肾静脉,右肾静脉,左肾皮质,右肾皮质,左肾实质,右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根据测量值对上述结构影像强化情况进行观察,比对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在腹部影像增强图像中对肾脏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肾实质强化值(x±s)分别为287.74±49.83,276.24±44.57,141.61±20.87,136.67±24.50,168.31±25.4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的以上结果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179.71±25.73。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强化值(x±s)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5 mL/s组以上结果为411.83±54.13、405.69±54.03、207.98±37.21、199.32±55.33。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肾脏增强扫描时,浓度不同低流速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单纯腹部脏器增强扫描时选用低浓度对比剂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肾血管成像扫描时,不同注射速度高浓度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腹部血管成像扫描时选用适当高浓度高流速注射方式以提高血管显示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采取64排螺旋CT低剂量方式进行扫描所得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所在影像科室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需接受腹部血管成像扫描检查患者128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用64排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期间剂量差异将其分为低剂量组(80mAs)及常规剂量组(150mAs),对比两种剂量下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扫描SD值指标以及所得数据VR图像质量情况。结果两种扫描剂量包括特异度、灵敏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腹部血管成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均有良好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的平均放射剂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不但能够将患者的射线剂量有效降低,并且还能够保证图像的成像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预实验法与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在螺旋CT肝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采用小剂量预实验法,B组45例采用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肝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测量肝动脉1~4级分支增强后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图像质量优于A...  相似文献   

16.
叶达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5):125-125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使用参数对腹部CT血管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按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和注射速率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370 mgI/mL,3 mL/s(A组);370 mgI/mL,4 mL/s(B组);300mgI/mL,3 mL/s(C组);300 mgI/mL,4 mL/s(D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注射速率对比剂对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370 mgI/mL浓度对比剂腹部CT血管图像效果显著优于300 mgI/mL对比剂浓度;3 mL/s和4 mL/s两种注射速率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对比剂浓度370 mgI/mL、3 mL/s速率注射可获得满意的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方式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例,行下肢CTA检查。第1组注射优维显100mL,速率5mL/s对比剂,再注射50mL,速率5mL/s的生理盐水;第2组先注射50mL,速率5mL/s对比剂,再注射50mL,速率2.5mL/s对比剂,最后注射50mL,速率5mL/s生理盐水。将CT扫描获得的数据传人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重建、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原始成像质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结果:(1)测量2组病例不同横断面平均CT值:第1组平均CT值数据波动比较大,而第2组病例中的平均CT值比较平稳(P〈0.05)。(2)两组病例图像评分:两组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的动脉边缘分级、显示血管分支等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所显示小腿动脉、足部动脉的动脉边缘分级、血管分支等级均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两组图像显示节段数:两组在腹主动脉一髂动脉、股动脉一胭动脉显示的节段数差异较小;而小腿动脉、足部动脉显示的节段数第2组明显优于第1组。结论:对比剂团注与滴注相结合的注射方式可提高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180例进行头颈部血管造影的患者,其中检查采用低剂量对比剂的患者92例(对比剂50mL,低剂量组),正常对比剂量88例(对比剂70mL,正常组),采用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后比较两组头颈部血管CT值、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显影CT值、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CT值以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双侧CCA起始部、SA、V2、CCA环、ECA起始部、ICA起始部及虹吸部、单侧左A2TC值低于正常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剂显影后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及大脑中断动脉M1段的C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中上腔静脉、颈内静脉及头臂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均低于正常组;低剂量组对比剂图像重量优、差显著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采用低剂量对比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拟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将扫描后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CTA重建,分别对CTA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颈部动脉显示优良率82.6%,脑部动脉显示优良率81.3%,头颈部血管病变显示清楚;75例中正常23例;异常52例,其中脑动脉瘤32例(共38个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2例,脑血管硬化13例,颈内动脉阻塞3例,烟雾病2例。结论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进行头颈部血管128层螺旋CT成像(CTA)检查,能够获取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比剂用量,有利于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腹腔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5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部分病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统计MIP和VR二种成像方法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36例正常腹腔动脉;6例变异腹腔动脉及分支;23例病变腹腔动脉。MIP和VR法血管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100.0%(65/65),肝右动脉80.0%(52/65),肝左动脉76.9%(50/65),胃左动脉73.9%(48/65),胃十二指肠动脉96.9%(63/65)。结论:MS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在腹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IP和VR法的显示能力相当,但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