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新宇  毛维轩  王晓玲 《当代医学》2011,17(29):110-11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腕、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腕、踝关节临床考虑骨折的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G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和2名骨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X线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GT发现骨折40例,X线发现骨折35例,X线共发现骨折40处,MPR、VP共发现51处。10例涉及关节面的骨折,VR、MPR显示最佳,清晰显示骨折全貌。SSD很好的显示骨折脱位周围软组织、皮肤表面血管。6例石膏外固定患者运用MIP成像,对比平片得到更为清晰的三维图像。结论多排螺旋G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腕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X线摄片和多层螺旋CT薄扫、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分析各种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14例腕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共发现19处骨折脱位,而X线平片只发现13处,MPR可以很好显示脱位的方向和程度,骨折线走向和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SSD可以直观的多角度观察骨折立体关系和脱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和SSD两种重建方法可提高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袁军  郑再菊 《四川医学》2014,(11):1488-1490
目的探讨64排CT图像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CT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重组处理。56例胸部外伤患者均做X线平片检查。结果 56例患者,明确骨折53例,总计521处骨折;CT检出504处,骨折检出率达96.7%;X线平片检出406出,检出率78.0%。结论 64排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平面观察肋骨骨折情况,有效地避免常规CT及X线平片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全部患者行:多平面重组MPR,多平面容积重组MIP,表面遮盖法(SSD)重建及容积再现VR,分析三种方法对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共发现骨折25例.MPR显示了所有骨折的部位及形态,SSD技术漏诊2例骨折,VR技术漏诊1 例骨折.结论 SSD及VR技术可以立体、逼真地显示骨折及脱位情况,MPR技术较SSD、VR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小的骨折线,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结合不同重建技术,可以准确、直观地诊断骨关节损伤,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桡骨头骨折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诊桡骨头骨折的肘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MIP重组,按临床采用的Mason法进行I-Ⅳ分型,并与DR在检查体位、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和空间关系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5例确诊为桡骨头骨折,其中I型2例,II型7例,III型14例,IV型2例;3例为阴性。CT扫描及重建技术应用诊断阳性率为89.3%;DR诊断阳性率为82.1%,CT在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和空间关系方面均优于平片。结论螺旋CT及MIP、SSD和MPR重组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清晰显示桡骨头骨折并分型,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蔡卫东  周海红  王健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0):2279-228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评价肘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临床可疑骨折、脱位的肘关节创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放射科和骨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双盲分析.结果 50例肘关节创伤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36例44处骨折,经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检查确诊45例58处骨折,8例合并关节脱位.22处肱骨下端骨折中,18处于X线平片上显示,其中3例5处髁部粉碎骨折X线平片不能明确碎骨块移位方向和程度,但在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上均明确了碎裂的程度及碎骨片移位情况;3处X线平片可疑骨折经CT证实为骨折;1处肱骨小头骨折X线平片未显示.19处尺骨近端骨折中,12处于X线平片上显示;2处X线平片可疑尺骨冠突骨折;3处尺骨冠突骨折及2处尺骨鹰嘴裂缝骨折X线平片未显示.17处桡骨近端骨折中,14处于X线平片上显示,3处X线平片可疑桡骨小头骨折,而MPR则清晰显示桡骨小头后缘骨皮质断裂.MPR与容积再现(VR)、SSD结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均清晰显示了骨折的形状、断端的错位、碎骨片的分离等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是肘关节创伤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可以进一步证实或排除骨折脱位,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多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亮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40-394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在发现骨折和脱位方面较SSD、MIP及VRT好,而SSD、MIP及VRT在空间立体感方面较好。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并与CT轴位图像(axial)、X线平片(X-rayplainfilm)比较。结果:37例创伤性骨折,依据轴位扫描及MPR、SSD、VR重建图像资料共发现骨折59处,CT轴位图像共发现骨折59处;MPR发现59处;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发现48处,检出率81.3%,容积重建技术(VR)发现49处,检出率83.0%;X线平片发现骨折44处,检出率74.6%。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几种方法检出爆裂性骨折的创伤量无显著性差异。16层SCT的重组影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骨折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表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M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隐匿性骨折;三维重组及MPR成像技术有利于全面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赵芳 《四川医学》2008,29(2):234-23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VRT)及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9例患者均行X线片及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及MPR后处理.结果 4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16层螺旋 CT三维重建及MPR全部显示,X线片漏诊1例.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PR图像,有利于全面、直观和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对胫骨平台细微骨折的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重建(SSD)重建图像的CT表现。结果MIP和MPR显示峡部裂艮好,20例38处均能显示,前者更清晰;SSD图像显示椎体滑脱良好,16例椎体滑脱均能显示;峡部断裂断端骨赘形成7例,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痂形成6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孔狭窄12例,斜轴位或矢状位MP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 “断翼征”、“断柄征”,“断颈征”、“环裂征”是腰椎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的多系列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因颌面部外伤进行MSCT检查并均采用VRT、MPR及MIP对轴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VR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MPR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结论 MS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部外伤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MPR、MIP和VRT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涛  郑卓肇  刘剑羽 《西部医学》2006,18(2):223-22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的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寰枢椎病变患者常规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比较横断面以及M PR、SSD、M IP、VR重建等4种三维技术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寰枢椎旋转脱位6例,显示最佳的是VR及SSD;寰枢椎发育畸形、前倾和后仰脱位共17例,显示最佳的是M PR;寰枢椎骨折11例,显示最佳的是M PR;寰枢椎骨质破坏4例,显示最佳的是横断扫描与M PR;寰枢椎术后25例,显示最佳的是VR和M PR。结论对于寰枢椎病变来说,应该结合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共同评价。三维重建中,M PR应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也最好,但其它方式对于不同的病变也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孙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79-80,82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使用MIP(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和VR(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4例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出9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MPR和VR都能够显示出患者的真假腔以及假腔内有大小不等的腹壁血栓。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空间分辨率提高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在患者一次闭气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得成像清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2 0例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 ,其中颈椎病变 78例 ,腰椎病变 4 2例。所有患者经 MSCT扫描 ,分别行 MPR、MIP、VRT、SSD三维重建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使用简便 ,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的优秀图像 ,较好地显示颈椎钩突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椎管内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 ,对颈椎间孔的显示亦有一定价值 ;VRT及 MIP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颈椎间孔变窄及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效果类似大体标本 ;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 ,与 VRT效果相当 ;MIP、VRT及 SSD均无法评价椎间盘病变及椎管内改变。结论 :MSCT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检查中各有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即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骼系统外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500例存在骨骼系统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后所采集的容积数据在GE工作站中应用软件功能行MPR、MIP、VR图像重组进行观察损伤细节,同时与X线片及CT二维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和VR重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系统骨折地细节,同时VR重组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是诊断骨骼系统骨折的有效手段,是复杂性骨骼系统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冯会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16-1717,1720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骨骨折部位薄层扫描,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图像分析结果与常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骨骨折部位薄层扫描后,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三维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在40例患者共83处骨折检测中,三维CT清晰显示78处,准确率为94%,而常规CT在83处骨折显示清晰显示61处,准确率为73.5%。结论:相对于常规横断面CT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清晰的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伍晓六  刘品霓  陈静 《海南医学》2010,21(21):18-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埋伏牙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及齿科后处理软件获得埋伏牙多方位图像及曲面断层影像。结果在85例患者中均清晰显示埋伏牙,牙齿的形态、结构及与邻牙、神经管的解剖关系。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显示牙齿结构,能立体、直观的显示埋伏牙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在埋伏牙的定位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初诊被误诊或漏诊,最后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成像(SSD)、曲面重建(CPR)。结果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对30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MIP、SSD重建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其对寰枢椎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单纯寰枢椎脱位9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骨折伴寰枢椎脱位8例,寰椎前、后弓骨折共5例。结论:MPR可准确测量碎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和程度,但在立体感和整体感方面较SSD、MIP差,笔者认为三维重建中,MPR应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也最好,着重推荐采用MPR和SSD、MIP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寰枢椎损伤可达到最满意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