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长期低热治法举隅224002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陈尔明小儿长期低热以体温稍高(37.5~3.8℃),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持续发热半个月以上)为特点,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认为与气血阴阳虚损有关,故亦称“虚热”。但在儿科临床中,单纯属虚热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内科各系统都有以发热为早期症状或主要症状的疾病 ,有时为唯一的症状 ,更多的病症可以伴有发热。发热由于病因复杂 ,并发症多 ,诊治失宜致发热缠绵 ,经久不退者 ,并不少见。尤其是长期低热在内、儿科 ,成为困扰医者的一个难题。1 长期低热的病因诊断长期低热一般指热程大于 3个月 ,体温在 38℃以下的发热。长期低热原则上均应住院进行系统检查 ,详细回顾病史及治疗过程 ,最忌患者在门诊辗转寻医问药 ,使病情更加复杂化。需要指出的是体温正常范围不是绝对值 ,少数人的正常体温可能超过 37℃ ,达到 37.5℃ ,如…  相似文献   

3.
冷济群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1):519-520
低热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但只要抓住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辨证治疗略述一得之见。1 气郁发热此种病人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肝气不畅,气郁化火而发热;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则情绪急躁。一般治疗多为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但不宜多用理气药,因为理气药香燥,容易伤阴。如:女,34岁,低热年余,时有烦躁,胸闷胀,自觉气短,善叹气,月经来潮时小腹痛,舌质暗紫,苔薄白,脉细弦…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低热的经验王立忠河南中医院(45OD02)低热,是指发烧体温持续在37.5℃~38℃左右达二周以上者。一般起病较缓,病程校长,数月乃至数年,缠绵不已,其病因较为复杂,多为饮食、劳累、情志、瘀血、湿热等导致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 低热,是多种疾病病程中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男女老幼均可发病。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治愈的低热病例中,有经西医检查未能做出明确诊断者,有诊断虽明确,但用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对症治疗久无良效者,而从中医辨证施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却能很快治愈。从临床观察看,低热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肝炎、肺心病合并感染、结核病、风心病、肺癌等疾病。低热患者临床多见口腔温度在37.6℃~38.2℃,偶有个别病例波动高于38.8℃者。也有少数病人,体温虽然波动在37.4℃左右,但患者自觉有明显的发热感,脉率增快。在此浅谈对低热辨证施治的体会。例一于某,男,52岁。胃部及胆囊切除术后,低热月余(体温37.2℃~37.6℃)。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胸透及其它检查均未见异常。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遂邀中医会诊。患者自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长期低热的病例,体温在37℃-38℃,持续时间较长,常在一个月以上,各种检查后,一时不能查明原因,故又称为长期功能性低热,结核、肿瘤、明确感染等不在本篇讨论之列。笔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整理成文,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发热凡体温高出正常(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腋温在37℃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昼夜间波动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如仅自觉全身或局部(主要指“五心”)发热,但测体温无明显变化的,亦属发热范畴。前者有体温升高改变,叫作“体温升高性发热”;后者无体温变化,叫作“非体温升高性发热”,或称“自觉发热”,又因为常间有体温微度升高,故临床又多混称为“低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全身性病理反应,由于  相似文献   

8.
陈淑萍 《光明中医》2011,(10):2093-2094
低热证候,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顽固性、难治性的气血虚损病证。现代医学的结核病、肿瘤、功能性低热以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所致的低热多属此范围。长期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多由于脏腑亏虚,元气虚弱,精血不足而造成阴阳偏盛偏衰,营卫失和。初期常以阴虚发热为多见,久热不退则由阴及阳,可出现气虚或阳虚等证。笔者根据发病机理,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低热是在排除感染、结缔组织病、甲亢、肿瘤等各种器质性病变因素外 ,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 0 .3~ 0 .5℃ ,大多在 37.4~ 38℃之间 ,一般不超过 38℃。此病以青年女性多见 ,大多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常伴有精神紧张、多汗、手颤、失眠等症状。笔者采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此病 ,效果颇佳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5 8例中 ,女 4 9例 ,男 9例 ;年龄从 18至 5 2岁 ,平均年龄32 .15岁 ;病程 2年以下的 3例 ,10年以上的 2例 ,2到 10年的 5 3例 ;常年低热的 4 6例 ,只发生于夏季的 12例 ;发病时体温在 37.4~ 38.2℃ ;全部病例均排除…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治疗低热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珠 《山西中医》2002,18(2):55-55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 ,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低热患者 2 8例 ,疗效确切 ,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病因不明的低热患者中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73岁 ,平均 5 7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3年 ;体温 37.2℃~ 38.5℃ 2 4例 ,自觉发热 ,体温正常者 4例。排除结核、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发热 ,辨证属气虚者。2 治疗方法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 :黄芪 15 g,党参 9g,白术 9g,甘草 6 g,当归 9g,陈皮 9g,升麻 6 g,柴胡 9g。兼有阴虚者 ,加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兼有湿热者 ,加泽泻、黄柏除湿清热。每日 1剂 ,水…  相似文献   

11.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1994,26(11):9-11
刘仕昌教授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功能性低热/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功能性低热是在排除结核、风湿、感染等因素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一般在37.1~38℃,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温中枢调节不正常以及天气炎热等有密切关系。对本病的治疗,刘...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03-904
功能性低热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是在排除结核、风湿、感染等因素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一般在37~38℃之间波动。本病病程较长,治疗棘手。在临床上多见,但是对本病的辨证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难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临床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热案王某 ,女 ,36岁。因不明原因低热 2 0余天于2 0 0 0年 5月 1 9日来诊。患者在 4月 2 6日与邻人口角后次日即发热 ,体温 37.6℃ ,未加注意。此后患者体温一直在 37.2~ 37.9℃之间 ,下午偏高。伴有体倦乏力、纳呆等症状。曾多次作血尿常规、血沉、肝功、抗“O”及胸透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先后服用丹栀逍遥散、清骨散、蒿芩清胆汤等治疗 ,未有明显好转。诊见病人形体肥胖 ,面色萎黄 ,舌体胖、边有齿印 ,舌苔薄白 ,脉沉弱。结合其体倦乏力、纳呆等症状考虑为气虚发热。遂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脾益气 ,甘温除热。药用 :太子参、黄芪各…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低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多见于青年女性,可于每年夏季出现或终年持续.夏季加剧,均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病人常因长期发热和伴其他不适而痛苦不堪.治疗亦较棘手。近年来我们采用蒿岑清胆汤加城治疗该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l一坡资料56例中.女50例,男6例;年龄18岁~35岁老49例.36岁~50岁者6例.50岁以上者1例;病程1年以内者2例.l年~2年者24例.2年以上者30例。主要症状有:①低热,夏季发病或夏季加重.体温多在37C~38℃之间,双侧腋温不等.轻度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即可引起体温很大变化。②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5.
低热是手术后康复期的一个临床特点。经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吸收热低于38℃,且在2-3天趋于正常。妇科术后发热多是指术后5-7天,甚至2周以上仍发热,体温在37.5℃以上,甚至40℃。造成妇科术后发热的原因多为手术后感染所致创口局部化脓,或并发其他部位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多有效。  相似文献   

16.
廉洁 《家庭中医药》2019,26(2):37-39
<正>正常人的体温是在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恒定。若因疾病等原因使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便可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而引起发热。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不超过1周,体温升高超出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一般而言,孩子的体温超过37.4℃就被视为发烧。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则为高热。在一天的24小时中,以上午2~6  相似文献   

17.
<正>低热是临床上学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病情有的较长,而治疗又比较困难,本人从实践体会到;病因虽多,治疗虽难,但只要抓住疾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现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气郁发热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合并体温变化的现象,讨论出血与体温变化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帮助。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变化发生率69.5%,主要为发热,均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天体温最高,一般不超过38.5℃,发热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无无明显关系,对于体温不超过38.5℃的患者,可进行密切观察不进行任何特殊的处理,体温超过38.5℃的可以给予物理降温;少部分体温反而降至正常值以下,预后往往不佳,应当积极采取复温措施。结论:如果排除原发病、感染等所致患者发热后,体温的变化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正常人的体温是在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恒定。若因疾病等原因使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即可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而引起发热。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不超过一周,体温升高超出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一般而言,孩子的体温超过37.4℃就视为发烧。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则为高热。在一天的24小时中,以上午2~6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  相似文献   

20.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低热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维良 《四川中医》1997,15(5):28-28
功能性低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多见于青年女性,低热可于每年夏季出现或终年持续,夏季加剧。本确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病人常因长期发热和伴其它不适而痛苦不堪,治疗亦较棘手。近年来我们采用蒿芬清胆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6例中,女50例,男6例;年龄18-35岁者49例,35-50岁老6例,50岁以上者1例,病程半年以内者2例,1-2年者24例,2年以上者30例。卜笑症状有①低热短者十年,长则数年,夏季发病或夏子加重。体温多在37-38℃之间波动,双侧腋温不等。轻度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即可引起体温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