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量化CT扫描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以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CT表现均以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主,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5例,脑挫裂伤20例。100例患者均行动态CT扫描,并以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脑-脑室指数(CVI)、脑室、脑池受压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63例,保守治疗37例,预后良好。结论:动态CT扫描应列为急性颅脑外伤诊断和治疗的常规,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CVI、脑室、脑池受压程度等量化指标可作为分析病情严重程度、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能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平扫判断急性硬膜外血肿"漩涡征"的影像学意义与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共42例,根据颅脑CT有无漩涡征分为:涡旋征组22例,非涡旋组20例。及时对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死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1,8.28,P0.05)。结论 CT平扫对于检查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意义重大,若显示"漩涡征"应对患者尽早行急诊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评估脑中线移位和血肿量对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90例ICH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头颅CT检查,根据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脑中线移位、血肿量,Logistic和ROC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脑中线移位、血肿量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丘脑出血占比、脑中线移位值、血肿量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丘脑出血、脑中线移位值、血肿量为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中线移位值、血肿量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和0.763,脑中线移位值预测灵敏度为0.784,特异度为0.811,血肿量灵敏度为0.602,特异度为0.849。结论CT评估脑中线移位与血肿量,对ICH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效能,有助于指导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患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动态GCS评分、颅内压监测、序贯CT检查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早期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8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序贯CT、颅内压监测、动态GCS评分等支持下,分析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患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序贯CT检查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早期的重要性。结果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在性别、年龄方面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转归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在最大血肿厚度、GCS评分、是否合并其它颅脑损伤方面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转归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指征不明确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能在严密观察意识状况、动态GCS评分、颅内压监测、序贯CT检查支持下,采取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结果。患者保守治疗的不同转归与入院时最大血肿厚度、GCS评分、是否合并其它颅脑损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临床机制和影响其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CT和临床观察确诊的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于伤后72h以内,29例发生在原发脑损伤手术减压后。40例迟发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清除,5例保守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为15.6%。CT或手术中发现迟发血肿部位伴有颅骨骨折32例(71.1%),伴有矢状窦或横窦损伤10例(22.2%),仅4例发现明显硬脑膜动脉破裂出血(8.89%),迟发血肿发生前甘露醇用量达到或超过500ml30例(66.7%)。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患入院时GCS评分和迟发血肿持续时间对迟发硬膜外血肿的预后判别起显性作用。结论:颅骨骨折和/或颅内静脉窦损伤是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临床病理基础,原发脑损伤减压手术和甘露醇强力脱水治疗是其发生的促进因素。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的预后与患入院时GCS评分和血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缪锦荣 《右江医学》2002,30(6):495-495
目的 :探讨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1年行开颅去除骨瓣减压术 5 6例 ,比较大剂量使用激素及脱水剂在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资料提示 ,CT显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 ,中线结构移位 <10mm ,经上述处理效果较好 ,但中线结构移位 >12mm ,GCS评分较低则效果不明显。结论 :对颅内血肿脑室、脑池受压 ,中线移位 <10mm经大量激素及脱水剂治疗 ,积极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而中线结构移位 >12mm ,GCS评分较低提示保守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发病机制,确定其危险因素,明确其早期先兆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方法:107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28例)及对照组(79例),对2组患者一般情况、入院情况、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6.2%。发病后24h 2组间血压水平、血肿形态、中线移位、生化检查中转氨酶、空腹血糖、GC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GCS评分、24h内血压水平、头颅CT表现及转氨酶水平、空腹血糖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特别是GCS评分、中线移位、空腹高血糖,对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常规复查CT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入院时未行急诊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常规复查组(n=53)和非常规复查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机制、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HCT1)、损伤类型和部位、血肿量、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出院GCS和治疗总费用。对进展性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常规复查组患者根据入院GCS分为3组(3~8分组、9~12分组、13~15分组),评价各组有无必要进行常规CT复查。结果两组患者间出院GCS、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GCS、HCT1、PLT越小越容易发生进展性出血(OR<1,P<0.05)。在常规复查组中,53例患者复查了161次CT;其中25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GCS 13~15分组)患者中,仅1例(4%)发生进展性损伤且改变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复合损伤CT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13例急性颅内复合损伤CT分型与临床GCS评分,并就中线移位及血肿体积与GC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CS评分轻度21例,中度45例。重度47例,中线移位及血肿体积与GCS评分有关。结论 急性颅内复合损伤临床分级以中度至重度为主,CT显示中线移位距离及血肿体积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脑水肿的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及预后与年龄、性别、术前意识水平、临床状态、血肿体积、血肿部位、中线移位程度、瞳孔大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 6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共有30例患者出现脑水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有昏迷、年龄及血肿的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GCS评分、临床状态、受伤至手术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血肿量、瞳孔大小、临床状态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P〈0.05);且发现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手术前后应仔细评估患者发生脑水肿相关因素,减少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手术后发生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按照手术后有无脑水肿分为水肿组(n=24例)和正常组(n=2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大小、脑中线位移情况、血肿量、有无基础疾病、血压有无升高等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可能导致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GCS评分、瞳孔散大、血肿量、脑中线位移程度、血压有元升高、手术是否拖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瞳孔散大、血肿量大、血压升高、手术拖延是导致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硬膜外血肿手术后的患者极易发生脑水肿,为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应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血压升高、瞳孔有无散大并尽早手术,这样才能减轻手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A total of 31 adul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head injury were assessed clinically on admission for Glasgow Coma Scale (GCS) and short test of mental status (STMS) on follow-up and compared to their initial and follow up CT scan. Good predictors were admission GCS, midline shift, volume of subdural haemorrhage in the initial CT scan of the brain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 gliosis and site of gliosis in the follow-up CT scan. There was no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n the first CT scan and the follow-up CT scan of the br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颅脑外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患者颅脑损伤的CT表现及其预后。结果:CT检查显示颅骨骨折27例,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21例,脑内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挫裂伤12例。预后差的患者中,基底池受压及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的患者,中线结构重度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以清晰的显示老年人颅脑损伤,并可以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张鸿  王润玲  崔利 《当代医师》2013,(10):1315-1318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6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发病24h内行头部CT检查,并在发病72h之内复查头部CT。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7.99%(75/268)。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者和血肿无扩大者在血肿形态、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凝血酶凝结时间、血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肌酐、空腹血糖、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线移位[OR(95%CI)=3.356(1.251—8.999),P=0.000],GCS评分[OR(95%CI)=0.745(0.671—0.827),P=0.023],空腹血糖[OR(95%CI)=3.022(1.232—7.408),P=0.016],破入脑室[OR(95%C1)=2.851(1.158—7.019),P=0.005]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CT中线移位、GCS评分、空腹血糖及破入脑室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复查头部CT及动态监测外周血生化指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组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608例患者中出现硬膜下积液120例,硬膜下积液发生在手术后4~22(10.3±4.2)d,积液量为12.2~120.8(25.4±10.3)mL,硬膜下积液位于一侧97例,双侧23例,95例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积液组与无积液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双侧开颅、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入院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年龄大、血肿量大、入院GCS评分低、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与GCS及原发颅脑损伤的关系、对收集本院脑外科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内血肿29例,多发性血肿7例。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h内76%(48/63)。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分级(GCS)评分以9~12分为多57%(36/63);伤后低血压,缺氧,凝血障碍,术后颅压下降失去填塞效应、是进展性出血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首次CT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均有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可能,GCS评分9~12分为多(57%)。大多发生在伤后24h内,细致观察及颅内压监测,每4~6h复查CT多能早期发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刘科  徐小川  徐磊  朱政鸣 《重庆医学》2005,34(11):1608-1609,1611
目的分析颅脑枪弹伤的特点,探讨影响其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例2002~2005年间收治的颅脑枪弹伤病人的临床及头颅CT等有关资料,将他们的入院GCS、瞳孔的改变、枪弹及受伤类型、CT表现等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枪弹伤病人入院GCS≤8、一侧或双侧瞳孔的散大、弹道跨越中线结构及多发性血肿与高的残废率及死亡率有关.受伤至入院时间在48h内对预后影响不大.结论入院GCS≤8分、一侧或双侧瞳孔的散大、弹道跨越中线结构及多发性血肿与颅脑枪弹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