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讨论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9例小儿脑性瘫痪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和MR征象。结果 229例小儿脑性瘫痪中,157例为CT诊断,72例为MR诊断,CT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54.14%,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68.06%,CT和MR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为脑软化灶,21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7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3例为脑积水,11例为脑炎及脑膜炎,7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7例为脑多发钙化斑,6例为脑裂畸形,6例为脑贯通性畸形,4例为脑缺血灶,4例为脑白质变性,4例为无脑汇或巨脑汇畸形,3例为脑灰白质移位,3例为dandy-walker,2例为sturge-wenber。结论 CT和MR能准确诊断小儿脑性瘫痪,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MR对本病诊断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河南省信阳市八县两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CT表现分析及对其病因进行推测。方法对该市八县两区脑瘫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临床诊断明确的112例脑瘫患儿行CT颅脑检查,并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病因探讨。结果颅脑CT检查颅内有异常表现者61例,其中颅内软化灶32例,透明膈囊肿19例,脑白质发育不良16例,灰质异位症7例,2例合并脑穿通畸形,颅内钙化灶29例,巨脑回畸形4例,脑裂畸形3例,胼胝体脂肪瘤合并钙化2例。结论CT检查对脑瘫的病历诊断有极高的价值,胚胎期发育异常和新生儿窒息可能是该地区小儿脑瘫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 (CP)患儿CT和MRI改变。方法 对 110例CP患儿进行CT或MRI检查 ,并对其结果以及病因、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10例中 ,CT异常者 6 5例 (5 9.1% ) ,其中弥漫性脑萎缩 (34例 )、局灶性脑萎缩 (16例 )、脑软化 (10例 )和脑穿通畸形 (8例 )等是常见的CT改变。CT检查正常 45例中 2 8例做MRI检查 ,异常 2 3例 (82 .1% ) ,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 (16例 )是主要的形态学异常。结论 CT和MRI检查对CP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毛贤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72-4573
目的:探究 CT 和 MRI 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7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依据随机抽取模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参照组(35例)和试验组(35例)。参照组患儿以 CT检查,试验组患儿则借助 MRI 诊断,观察2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以检出率为准)。结果试验组检出率为93%,参照组检出率为47%,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MRI于小儿脑性瘫痪诊断准确率高于 CT 检查,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ELISA试验、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结果。结果:ELISA脑囊虫试验血清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54%,脑脊液抗原阳性率为60%,抗体阳性率为15%,抗体假阴性率为85%;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原阳性一致者46%,抗体阳性一致者35%。42例脑CT/MR检查中,40%患者病灶呈局灶性分布,60%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大部分(93%)患者脑CT/MR显示活的囊尾蚴病灶与死的囊尾蚴病灶并存。脑CT及MR两者均进行扫描的患者11例,其中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其余病例CT及MR病灶部位基本一致,但MR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结论:目前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雪斌  周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53-1354
目的 :评价 CT在小儿颅内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 6 9例经临床确诊患儿的临床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0例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 9例 ,脑血管畸形 7例 ,脑动脉瘤 3例 ,烟雾病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10例 ,颅脑外伤 8例。出血部位 :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6例 ,脑室内出血 6例 ,脑实质出血 4例 ,硬膜下出血 11例 ,混合性出血 13例。结论 :CT是诊断小儿颅内出血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颅内出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观察组给予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小儿脑性瘫痪检出率、病理学诊断结果、患病类型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脑性瘫痪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6)。两组脑积水、脑膜炎、脑缺血、脑白质异常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诊断小儿脑性瘫痪的整体价值更为突出,总体效果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CT 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经诊断为脑性瘫痪的141例患儿进行CT检查,并分析其异常改变. 结果脑CT 异常率58.9%. 其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积水、脑内软化灶、脑发育畸形及混合改变.结论脑萎缩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CT表现.脑性瘫痪患儿CT 检查能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脑性瘫痪患儿,对其全部采用CT进行扫描,观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合并症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CT检查结果中发现,其中CT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是38例,异常率为69.09%,其中主要包括脑萎缩1例,脑皮质发育不良1例,脑积水4例,脑室扩大10例,脑裂畸形4例,脑软化症10例,巨脑回2例,脑网膜下腔增宽5例,脑白质发育不良1例。同时不同临床分型脑瘫患者和不同合并症脑瘫患者的CT异常情况不同。结论:头颅CT检查对于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CT在小儿颅内病变149例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小儿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9例小儿CT脑扫描进行分析.结果:外伤送检76例,CT扫描异常46例,占6052%;癫痫10例,CT扫描异常为为3000%;临床诊断颅内感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送检12例,CT扫描异常率为100%;颅内出血异常率为80%;脑性瘫痪、智能低下、脑发育不全、头痛、惊厥等的CT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趋向于一致.结论:CT对小儿颅内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颖 《吉林医学》2012,33(19):4107-4108
目的:探讨EEG、CT、MRI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脑瘫儿童20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正常的131例,约占63.0%,脑电图检查异常的77例,约占37.0%;CT/MRI检查正常的19例,约占9.1%,CT/MRI检查异常的189例,约占90.9%。结论:EEG、CT、MRI检查在小儿脑瘫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病毒性脑炎儿童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PICU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儿童6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MRI两种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中有48例被确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7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阳性检出率为80.00%;48例患儿中18例在额叶处,6例在颞叶处,18例病灶在基底节,6例在脑顶叶处MRI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有56例,其中漏诊3例,误诊1例,阳性检出率为93.33%;脑内异常病灶在基底节的有22例,5例在颞叶处,15例在额叶处,4例在枕叶处,7例在脑顶叶处,以及小脑和丘脑处各有1例,其中2例为多发患者。结论 CT、MRI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CT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和DS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MRI及DSA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2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MRI及DSA检出血管畸形分别为:髓内血管畸形10例和4例;髓内外血管畸形7例和7例;髓外血管畸形3例和3例。结论 MRI可无创性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及定性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但DSA在明确AVM的供血动脉、瘘口部位、引流静脉、病变范围等优于MRI。因此术前MRI和DSA检查结合可明确脊髓AVM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和MRI对脑微小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06~2013-09收治的97例脑微小挫伤患者分别进行CT、MRI检查,总结其诊治效果并分析其诊断技术特点,比较两种方法诊治的效度。结果:97例病例经过CT诊断脑微小挫伤31例,MRI诊断脑微小挫伤66例。结论:MRI对颅内脑非出血灶或脑微小出血灶较CT敏感,MRI对部分脑外伤较轻的病例微小出血灶的显示明显优于CT。因此,在轻度脑外伤时MRI可作为诊断脑微小挫伤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爱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8-18,20
目的分析运用CT及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在7d内的患者,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38%,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2.73%,总阳性率达59.38%。其中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6例,上矢状窦11例,累及横窦-乙状窦4例,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4例;其他部位7例;19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CVST患者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VST患者M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7.14%,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广泛的筛查方法;而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可以显示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价值高,在临床上可斟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0例颅骨EG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摄片检查2例,CT检查20例,MRI检查4例(其中2例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16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共26个病灶,累及颞骨13个,额骨7个,枕骨4个,顶骨2个。X线检查2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的圆孔状骨质破坏;CT检查示26个病灶,7个呈溶骨性破坏,19个呈边界清晰的穿凿样破坏,21例存在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示4例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与脑灰质相比,在T1、T2加权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儿童颅骨EG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多数病例可被准确诊断。MRI对观察软组织肿块成分及病灶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MRI形态学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脑瘫患儿的头颅资料(1.5T),其中痉挛性脑瘫16例,锥体外系脑瘫7例,肌张力低下脑瘫4例,混合型脑瘫8例。结果:32例患儿(91%)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1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6例,基底节异常信号5例,脑软化灶5例,皮层梗死病灶3例,先天畸形4例。3例患者MRI检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46例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探讨常规MRI及DWI对急性脑干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均行CT扫描,45例行常规MRI及DWI扫描,1例行DWI扫描。结果:30例为脑干单发病灶,16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46例中中脑33例,桥脑10例,延髓3例,超急性期(〈6小时)7例。急性期(6~24小时)8例。亚急性期(〉72小时)21例,常规MRI显示各期信号特点不同,DWI序列上病灶均显示不同强度高信号。结论:常规MRI结合DWI不仅使脑干梗死得到早期诊断,并可对梗死恢复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率。方法:对经过系统超声检查所发现的胎儿畸形96例的声像图进行研究,并将产前产后进行比较。96例胎儿畸形中共有92例诊断完全符合(仅4例漏诊),确诊率为95.83%,其中包括单发畸形有75例,复合畸形有13例,多器官畸形有5例。结果:96例胎儿畸形中共有92例诊断完全符合(仅4例漏诊),确诊率为95.83%。结论:系统超声可以有效观察到胎儿的发育情况,是诊断胎儿是否畸形的最佳方法,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高场强MRI诊断中心型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和高场强MRI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和MRI的影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正确诊断41例,误诊4例,漏诊5例,准确率为82%,MRI补充诊断出5例,CT+MRI共正确诊断46例,误诊1例,漏诊3例,准确率达92%;CT误诊的4例中3例为隐形癌,MRI补充诊断中误诊1例也为隐形癌。结论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高,是目前诊断中心型肺癌的首选方法,MRI诊断也有其补充意义,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