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5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和46例术后非化疗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PV(8.37±0.77)fl对(8.70±0.67)fl,P<0.05;PDW(9.622±1.47)fl对(10.27±1.29)fl,P<0.01;P-LCR(0.157±0.05)对(0.176±0.04),P<0.05],血小板(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9.86±92.23)×109/L对(219.95.00±52.62)×109/L,P<0.05,与非化疗患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无差异(P>0.05);非化疗患者MPV、PDW和P-LCR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的MPV、PDW和P-LCR与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参数对化疗患者骨髓功能状态评估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梅英  黄妍  秦冰 《广西医学》2008,30(9):1338-133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化疗患者骨髓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4周期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调整化疗用药时间;以35例同期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决定化疗用药时间.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sysm ex XT-1800 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化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47例能完成4周期化疗,化疗剂量不变,但有10例患者(20%)化疗间歇期延长3~11 d;对照组有4例患者(11.4%)不能完成4周期化疗.结论 分析化疗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化疗药物对患者骨髓功能状态的影响程度,对决定下一周期化疗时间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仕高  韦霞 《广西医学》2009,31(10):1497-1498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96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PLT、PDW、MPV、P-LCR)。结果肿瘤组PLT、PDW、MPV、P—LC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显著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系列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系列参数在不同病期及放化疗前后进行比较。方法:用STKS分析仪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结果并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肿瘤转移者结果更高;放化疗后比放化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血小板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PLT、PDW、MPV、P-LCR、PC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PDW、MPV、P-LCR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五项参数显著增高,可做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转移者PLT和PCT高于无转移者(P〈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参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斌  罗建远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149-150
目的观察巨和粒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选取45例实体瘤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对照组)后PLT减少,第2个周期(治疗组)采用相同方案化疗,化疗结束24h后开始皮下注射巨和粒,连用7~14d,或至PLT≥100×10~9/L时停药。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各时点PLT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LT最低值分别为(79.8±30.2)×10~9/ L和(29.4±20.8)×10~9/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恢复正常时间的中位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d和12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多数患者使用巨和粒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Ⅲ度不良反应发生率<4%。经药物处理后可完全缓解。结论巨和粒是治疗化疗后PLT减少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2周期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化疗前2 d加用参附注射液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例PLT下降程度、PLT≤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2 d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能明显缩短PLT减少持续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症状的发生,2组比较,P<0.05,且参附注射液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宁军  龚浩  白月奎  朱莉丽  闵先军 《海南医学》2020,31(22):2955-2957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2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受试者的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参数,以及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3 d、1周、2周和3周的WBC、PLT、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前的高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分别为(2.63±0.81)%和(1.44±0.4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13±0.23)%和(1.1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中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WBC和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 d,研究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值分别为(0.51±0.04)×1012/L和(7.18±2.62)%,明显小于化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周,研究组患...  相似文献   

11.
赵雪梅  冯玉兰 《安徽医学》2011,32(12):1996-1997
目的 观察住院糖尿病患者静脉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独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雅安市2081名体检者血小板参数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普通人群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减少趋势,PDW和MPV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论雅安市2081名体检者血小板参数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3.
李晓玲 《疑难病杂志》2007,6(8):460-462
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脑梗死急性期PLT明显低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TIA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急性期MPV和PDW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TIA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PLT低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MPV和PDW高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结论血小板的形态在脑梗死之前就发生变化,动态观察血小板3项参数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8例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 ,输注单采或多人份混合血小板悬液 ,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 1 h和 2 4 h后检测血小板计数 ,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 ( CCI) ,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 :单采组 CCI显著高于混合组 ;单采组及混合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 93.3%和 89.1 % ;感染组血小板及非感染组无效输注率 ( PTR)分别为 43.7%和 6.9% ,差异十分显著 ;单采组及混合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4%和 6.3% ,差异十分显著。结论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有效措施 ,单采血小板疗效更好 ,但是感染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下降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本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其中HIE组40例,HIE合并颅内出血组23例;3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参数。结果脑损伤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IE组与HIE合并颅内出血组比较除PLT在HIE合并颅内出血较HIE组有显著降低(P<0.05)外,PDW、MPV及PCT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及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Galileo-Neo全自动血型仪及Capture-P Ready Screen试剂盒对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输注前、输注后血小板抗体检测,并观察输注疗效.结果 143例输血小板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7例,阳性率39.9%;输注有效110例,有效率76.9%.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血小板输注次数和配型血小板使用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524,95% CI 1.143~5.574)、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输注≥5次相比1次,OR=5.554,95% CI 2.296~13.434;血小板输注≥5次相比2次,OR=3.300,95% CI 1.297~8.397)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血小板抗体对其输注效果有影响(P<0.05).结论 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输注次数,能够降低抗体的产生;同时,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能够提高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均以规范化疗为主,其中8例加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应以化疗为主,必要时应辅以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伴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凝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伴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凝加化疗,设为治疗组,给予一线标准方案化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00U并伴随化疗,1次/d,皮下注射,阿司匹林100mgpo,1次/d,21~28d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一线标准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2.7%和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30.2个月和2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KPS改善率分别为63.6%和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性反应基本相同。结论:伴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加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