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省人口计生委在2006年初将“大力实施县、乡、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工程”列为全省科技工作重点来抓,在全省全面实施基层服务站(室)升级改造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高度重视,把县乡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建设工作列入“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的县、乡、村级技术服务站(室)按照《河北省县、乡、村技术服务站(室)标准》和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计划生育服务站机构形象规范》、《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整修和改扩建,成效显著。表现在:一是投入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十一五”期间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科学指导,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十一五”口岸卫生检疫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口岸卫生检疫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部署了九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规划》全面、务实,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是指引“十一五”期间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方向的文件。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起,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新时期农村人口工作为何聚焦家庭发展? 江苏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孙燕丽指出,基本国策实行30年来,江苏人口少生约40万人,连续10年处于低生育水平,"十一五"末,4市30县人口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做好“十一五”和中长期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依据《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精神,全面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努力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确保实现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战略目标,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  相似文献   

6.
2月10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侠讲话,中央纪委驻国家人口计生委纪检组组长勾清明.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崔丽、陈立,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玉学出席会议。(潘松刚摄)  相似文献   

7.
在新春来临、万象更新之际,我谨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向全国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2007年,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年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决定》精神,按照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一年,也是落实中央《决定》和《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39号)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16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见本刊“特稿”栏),副主任王培安作大会报告。会议总结了各地在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和能力建设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分析了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目标任务,制定下发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十一五”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见本刊“特稿”栏),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针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发展现状,遵循《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纲要》提出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开发信息资源为核心”,提出面向国内外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集“科学研究、服务指导、健康教育、远程培训”于一体的“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地、县、乡、村六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互联互通网络,为广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工作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促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以下简称“三结合”),是吉林省上世纪90年代为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全国,成为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任务的变化,为巩固“三结合”成果,结合吉林省城乡改革的实际,在谋划2004年工作思路时,我们提出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关爱新生儿,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关爱女孩,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关爱独生子女成长,强化生育政策导向;关爱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出发,将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三关爱”理念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灵魂”,从而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一、坚持与时俱进,以“三关爱”理念顺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的新变化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到现在的近30年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始于1995年,经过5年试点的成功实践,于2000年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就此,开展优质服务成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回眸辽宁省全面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历程,深切感受到优质服务有其丰富的内涵,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着深远的政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殖健康的需求,是新时期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代表了人民群众和人口计生工作者的热切愿望。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性湖南省是一个辖有6700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20多年来,全省少生了近3000万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是,过去的20多年,以行政制约为主的管理模式,虽然对抓好当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5.
<正>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颁布第63号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一部基本法律。它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用法律形  相似文献   

16.
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现居住地为主。她们往往因流动性强、计划生育知识贫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管理难度大成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成败点。指导她们如何采取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防止意外妊娠,保护其生殖健康,是对其本人、家庭、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务实地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没,“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感谢信     
<正>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后,你委主动向中央提出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的作用,积极参与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的建议。随后,全国52万计生工作者、140万村计生专干坚决响应中央号召,迅速行动起来,迎难而上,主动担负起防治非典“三大员”——宣传员、监测员、信息员的职责,协助卫生部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起了阻断非典疫情向广大农村扩散的防线。在此后的农村防治非典战役中,各地、各级计生部门纷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基层计生工作者与基层卫生人员一道,在广大农村认真开展疫情监测、统计和报告工作,坚持日报告、零报  相似文献   

20.
这次全省计划生育结合项目工作汇报会是甘肃省人口计生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总结各地结合项目的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寻找差距和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国家人口计生委对甘肃省的结合项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会前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