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配戴框架凸透镜是矫正老视的主要方式,如单光眼镜、双光眼镜、渐变多焦镜及其他新兴衍射镜片。屈光性手术也为矫正老视提供了新的途径,可分为角膜屈光性手术、晶状体摘除联合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手术以及巩膜屈光性手术。角膜屈光性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力而改变眼球的屈光状态,包括激光角膜手术和角膜层间植人物手术两类。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关键在于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研发,现有的单焦调节型及多焦调节型人工晶状体优点是减少眩光或光晕,获得较好的夜间视觉,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巩膜屈光性手术通过增加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的距离治疗老视,包括睫状体前巩膜切开术、激光老视逆转术和巩膜扩张术。老视矫正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为不同需求的老视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年龄相关性屈光异常包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老视,可通过白内障摘除联合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治疗。老视矫正型IOL根据原理可分为单焦点增强型IOL、多焦点IOL、景深扩展型IOL和可调节IOL;IOL老视矫正方案包括双眼以正视为目标植入同款IOL、微单眼视和混搭。(国际眼科纵览,2020,44:379-385)  相似文献   

3.
老视矫正手术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 HL  Yao K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50-1052
老视是因年龄相关性调节幅度的下降使得近阅读渐渐困难的一种生理老化现象。现阶段老视矫正的主流方式是配戴单焦框架眼镜、双焦框架眼镜和渐变多焦点眼镜。目前所有针对老视的手术方法都未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生理意义上的调节改善,本文就目前各种老视矫正手术方法(包括单眼视方法的、施于角膜的、施于巩膜的与施于晶状体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渐变镜、多焦点型和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矫治老视的主要方法,但戴镜会影响生活质量,IOL植入存在内眼手术的风险等问题;广泛用于矫治屈光不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目前缺少精准的老视激光切削模式。新近出现的角膜嵌入环(Corneal Inlay)KAMRA与LASIK联合矫治老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定位、可逆等优点。现对KAMRA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临床医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老视理论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退行性病变,表面为年龄相关性调节力下降,它影响到每一个老年人。随着全新的Schachar调节理论的提出以及传统理论的发展,近年来出现多种老视治疗方法。目前除了通过各框架眼镜和接触镜来矫正老视,还可以应用手术方法如前睫状区巩膜切开术(ACS)以及巩膜扩张(SRP)来恢复调节能力。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形成单眼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LASIK手术也都是可行的老视治疗措施。本总结了目前有关老视的各种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视矫正技术的日趋成熟,老视逐渐成为屈光不正治疗下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老视矫正呈现多样化发展,包括传统的配戴框架凸透镜、角膜接触镜,及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屈光性手术,分为角膜途径、晶状体途径及以Schachar调节假说为基础的巩膜途径等.  相似文献   

7.
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代, 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具有矫正散光度数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好、对眼表损伤轻和远期效果稳定的优势, 可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然而,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对矫正散光的重视程度、角膜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全角膜散光概念的普及、手术操作细节的把控以及术后残余散光的管理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进一步规范Toric IOL的临床应用, 助力提高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老视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生理性老化现象.老视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屈光手术最终需要面对的挑战.目前,其手术矫治包括眼外(施于角膜或巩膜)和眼内(晶状体置换或施于晶状体本身)两大策略,如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热传导成形术、飞秒激光基质内环形切开术、角膜植入物手术、各种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软化术、巩膜扩张术等.各种手术方法均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就目前现有和近期即将问世的老视治疗方法及其被关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患者对术后视力要求的提高,白内障手术逐渐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变,人工晶状体(IOL)也不断推陈出新。继多焦点IOL、单光学部可调节型IOL之后,双光学部可调节型IOL应运而生。本文就双光学部可调节型IOL的设计原理、与多焦点IOL和单光学部可调节型IOL的比较及其初步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Toric 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的效果以及IOL的旋转稳定性与居中性。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1.0 D的患者68例(82眼),其中41眼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观察组),另41眼采用传统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残余散光的度数;采取重复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OL轴位旋转的度数及IOL在囊袋内水平、垂直偏移的距离和垂直偏转的度数。结果 观察组术前裸眼视力(logMAR)为1.03±0.32,术前角膜散光为(2.09±0.73)D,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13±0.11,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度数为(0.33±0.27)D;对照组术前裸眼视力为0.92±0.40,术前角膜散光为(1.69±0.64)D,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13±0.09,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度数为(0.26±0.22)D;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散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OL轴位旋转的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IOL水平偏移距离与垂直偏移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OL倾斜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Toric IOL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后均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张丰菊  王丽茹  于芳蕾  鲁智丽 《眼科》2010,19(3):179-18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ofSN60TF)术后的稳定性及散光度变化,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患者3例.方法 于2008年2月至5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3例,术前测量所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和角膜本身散光度数,并通过ALCON软件计算所需植入晶状体型号,术中将人工晶状体散光轴标记线和角膜屈光力最强的子午线重合,术后定期测量患者视力、散光度数、晶状体轴位变化.3例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5 D、2.5 D、5.5 D,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仪器,SRK/T公式计算出人工晶状体球镜度数.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并将最大屈光度、最小屈光度及所在轴、所需球镜度数、手术导致的散光度、手术切口位置输入Alcon计算公式内,计算所需晶状体型号及晶状体散光轴向位置.散光度1.5 D患者植入AcrysofSN60T3 IOL,2.5 D患者植入AcrysofSN60T4.5.5 D患者植入AcrysofSN60T4.术后随访1年以上.主要指标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散光度数及轴位.结果 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晶状体位置均无明显偏心,轴位偏移均小于5度.裸眼远方视力分别为0.6、1.0、1.0.较术前均显著提高,无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 Toric人工晶状体为治疗中高度角膜散光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复明效果。方法于2008年8月~2009年9月,共集中实施329例329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8者共计269眼,占81.76%。在低于0.8视力者中,有34眼因角膜水肿而影响术后视力,占10.33%,3眼因一过性高眼压而导致角膜水肿,2眼出现术后葡萄膜炎反应,余21眼因眼底或视神经病变而影响术后视力,占6.38%。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8者287眼,占87.23%。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8者294眼,占89.36%。结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率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适宜于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010-1012
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矫治方法包括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框架眼镜矫正物像放大率高,视野受限,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因眼球尚处在发育阶段致无法植入人工晶状体而多选用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物像放大率低,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前者因透氧性差易致眼表病变故应用较少,后者透氧性强,尤适合于眼外伤所致不规则散光者或虹膜缺失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还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眼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可以尽量避免屈光参差、像差等不足.根据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位置共分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又分为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Ⅱ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经巩膜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 SA60TT型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规则散光患者25例(30眼),术前测量所需植入IOL的球镜度和角膜散光度,并通过Alcon在线软件计算IOL的型号和放置轴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放置IOL于目标轴向.随访3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预计术后残余散光度、实际术后残余散光度、IOL旋转度.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为4.72±0.1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为4.96±0.08.术前角膜散光为(1.80±0.45)D,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为(0.29±0.16)D,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为(0.33±0.21)D,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05).术后1d20跟IOL轴位发生旋转,平均(5.50±4.07)°,术后3个月8眼无旋转,6眼轴位旋转<2°,12眼2~5°,4眼5~10°,无一例旋转超过10°以上,平均(5.68±4.12)°.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有良好且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荣  张红 《眼科研究》2009,27(3):226-228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32例(3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入Toric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5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200±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1d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132±1.853)°。结论Toric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评价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67眼),行上方3.0 mm巩膜隧道式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有所提高,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显著,角膜地形图中180°径线和90°径线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度等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有所改变,逆规性散光较术前增加,循规性散光减少.结论 上方3.0 mm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影响较小,术后第1天视力即可达到稳定状态.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对照分析,可以评价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屈光度的影响(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374-37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 在计算带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中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比分析.对31例(31眼)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Orbscan-Ⅱ所测得的患眼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值,经过计算修正,代入SRK/T公式计算获得的IOL屈光度为实验组;术前用角膜曲率计测量健眼的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所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对照组(术中按常规以此组结果 植入IOL);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患眼屈光状态,折算为等效球镜值,以植入的IOL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25得到的IOL屈光度为标准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角膜曲率的差别及各组间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1.9±1.67)与对照组(20.70±1.83) IOL屈光度比较以及标准组(22.32±1.95)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标准组IOL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Orbscan-Ⅱ测量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值,并以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60-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