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尼尔病属痰浊内蕴者,服用下方可获良效。半夏18克,代赭石30克,茯苓24克,龙胆草6克,全瓜蒌21克,天麻10克,川牛膝21克,泽泻30克,磁石30克,钩藤21克,枳实9克,生姜24克。水煎服,日一剂。注意:方中半夏用量较大,故生姜用量  相似文献   

2.
耳鸣治验     
李××、60岁,1983年1月5日就诊。半月来,耳鸣如潮,曾服龙胆泻肝丸,不见好转,诊见耳鸣不聪,咳嗽胸闷,鼻塞流涕,舌淡苔白,脉浮紧。证属肺失宣降,耳窍不荣。拟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桔梗9克、桑白皮6克、菖蒲6克、郁金9克、甘草3克。服药五剂,耳鸣消失。本例耳鸣,用龙胆泻肝丸治之不应,说明病不在肝胆。患者耳鸣不聪,乃肺金受邪所致。风寒袭肺,宣降失调,经脉闭阻,不荣耳窍,故选麻黄汤,宣降肺气,加菖蒲、郁金开郁通窍,使肺气宣  相似文献   

3.
温肺降逆法,主要用于肺的生理功能失调。因寒邪伤肺,致肺气不宣,肃降失司,气不得降或水液代谢失常,饮停心下,而成痰饮等病理变化。临床上以喘咳为主证,但痰必清浠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浮紧,  相似文献   

4.
一、持续哮喘彭某,男,32岁,双峰县人。住院号:26054。喘咳反复发作九年余,多方医治不愈。近一年来,发作频繁,哮喘持续状态常维持一星期以上,服氨茶硷不能控制。诊时见呼吸困难,张口喘气,被迫采取坐位,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冷汁如淋,痛苦异常,喉间痰鸣如锯,吐大量白色泡沫痰,质粘。舌红、苔白垢,脉弦滑。既往有遗精史。辨证为肺肾二虚,痰浊壅阻。处方以生脉散合三子养亲汤:党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炒苏子10克,炒白芥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水煎急服。一日连进二剂,症状大减,续服4剂,喘促得平,以后每次发  相似文献   

5.
1、处方:丝瓜络12克茅根18克水煎服,一日一剂。主治:外感胸痛和肝火胸痛。 2、处方:法半夏6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壳6克郁金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主治:痰浊凝聚的胸痹痛. 3.处方:蒲黄9克五灵脂9克白芍12克木通9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相似文献   

6.
<正>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防治中,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健脾、运脾、消积、燥湿、温中等几种方法在儿科临床上的运用。一、痰湿咳嗽杨某,男,3岁半。咳嗽多痰,痰白而稀,纳呆少食,苔白腻,脉濡数。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证属痰湿内蕴,肺气不宣。拟健脾燥湿,理气化痰。陈皮、半夏各6克,太子参、白术、茯苓、紫苑、款冬花各8克,莱菔子10克。服3帖后,咳嗽渐去,继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益气。 [按] 痰湿咳嗽,多为脾胃虚弱,复受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治验     
王××,女,62岁。胃脘痛、胀痞,拒按已两月余。屡用中西医治疗,不效、腹胀,大便不畅,苔黄根厚,脉沉弦。此为浊滞中阻痰热互结,拟小陷胸汤加味,方用:黄连6克,枳实10克,法半夏12克,栝蒌15克、五灵脂10克,炒莱菔子20克,香附15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白芍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连进五剂。  相似文献   

8.
小青龙汤     
<正>本方为辛温解表剂,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方药组成:麻黄(去节)9克,芍药15克,细辛3克,干姜9克,甘草(炙)9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洗)9克。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遗症     
正黄芪60克,鸡血藤30克,丹参20克,当归、川芎各12克,土鳖虫、桃仁、红花各9克。高血压者,加石决明12克,夏枯草10克;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白花蛇各6克;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各10克;上肢病重者,加桑枝10克,桂枝6克;下肢病重者,加川牛膝10克;潮热盗汗者,加生地10克;畏寒怕冷者,加制附子(先煎)、肉苁蓉各6克;痰多者,加制半夏、制天南星各10克;关节活动不利者,加宣木瓜、薏苡仁各10克。上述方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0.
哈小博 《开卷有益》2005,(11):34-35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原文说:“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其药物的组成是: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9克),半夏半升(9克),麻黄、生姜各四两(12克),大枣七枚(3枚),五味子半升(6克)。括号中剂量是后人在汤剂处方中的常用量。以上9味药,用水1200毫升,先煮麻黄2沸,去掉上沫,再下诸药,煮取汁300毫升,分3次温服。射干麻黄汤主治的症候,可用“内饮外寒”四字加以概括,即内有痰饮阻肺,外有风寒束表。痰饮阻肺,是肺气上逆,不得肃降;风寒束表,则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肺气失于宣降,则有咳嗽、喘…  相似文献   

11.
病例一:女姓,40岁,患“慢性副鼻窦炎”14年,其原因是患重感冒后未及时治愈所致。患者于1992年9月13日就诊。自述常年头晕头痛,时时溢出大量浊涕、有臭味、嗅觉失灵,纳谷不香,厌油腻、劳作乏力。检查:舌尖部稍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辩证:湿热久蕴上焦,热郁脉络,湿阻鼻窍。治用清热除湿、通窍活络为法。处方:金沸草15克、辛荑花15克、黄15克、连翘15克、银花12克、芦根30克、川芎9克、细辛6克、白芷9克、苍术9克、白术9克、水煎服、日1帖、连服10剂,9月24日复诊,头痛头晕减轻、浊涕减少、患者自觉神清气爽。守上方10剂,头痛消失、浊涕更少,体劳不觉疲倦。三诊:鼻腔通畅,能辩香臭,按原方再服5剂,随访3年,尚未复发。  相似文献   

12.
药物组成:防风3克,钩藤3克,蝉蜕3克,陈皮5克,炒麦芽6克,焦山楂9克,炒神曲10克,连翘6克,水煎。功用:祛风,止痛,止痰,消食,止泻。服法:每日一剂,分二次服,连服三  相似文献   

13.
张维录教授在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时,认为本病发生过程因外邪首先犯肺,肺气宣降功能失调,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久之肺虚,成为发病基础。急性发作期治疗时应该抓住咳、痰、喘、瘀四个要点进行辨证治疗,稳定期时应注重健脾益气、补肺固肾。  相似文献   

14.
1喘证 刘某,女,52岁.自诉喘证10余年,时轻时重,近1周加重.现呼吸急促,不得平卧,胸闷、咳嗽,咳痰稀白,咽痒,舌红苔薄,脉沉细.中医诊断:喘证.辨证:痰浊阻肺,肺气上逆,兼气阴两虚.立法:化痰降逆,益气养阴.处方:桑白皮12 g,地骨皮10 g,杭芍12 g,杏仁10 g,生甘草6 g,款冬花12 g,桔梗10g,川贝母10 g,生牡蛎30 g,太子参15 g,麦冬12g,玄参6 g,五味子3 g,法半夏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喘证明显减轻,已能平卧,咳痰减少,但仍胸闷.上方减玄参,加苏梗10g、炙枇杷叶10 g,继服7剂.三诊,诸症基本消失,已能正常工作、生活,上方略做调整,继服7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5.
例一、遗尿周××,女,13岁,89年4月5日初诊。患儿多年遗尿,几乎每夜必遗,多方诊治,有所减轻,但仍时有遗溺。心绪烦躁,疲乏无力,脉沉细弦,舌边红苔白。治以补肺敛肝,温肾缩尿方法,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柴胡3克升麻3克乌梅15 五味子10克菖蒲12克玉金9克益智仁12克桑螵蛸15克肉桂6克补骨脂6克。连诊三次,服药18剂后恢愎正常。此病例前所用药,多为补肾缩尿之品,而陆师认为,遗尿不仅仅是肾气不固,膀胱失约之因,而且与肺气虚弱,制节无权;肝气偏旺,疏泄过度以及心主不明,神思矇眛有关,因此在治疗中,从调整全身整体机能的观点出发,用参芪补肺气,乌梅,五昧子敛肝气,升麻、柴胡升清气,菖蒲、玉金开心窍,醒神志,补骨  相似文献   

16.
杏苏散     
正药方: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橘皮、苦桔梗、枳壳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用法:水煎温服。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方解:《温病条辨》引沈目南《燥病论》说:"燥气起于秋分之后,小雪之前,阳明燥金凉气司令。……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凉燥外袭,故头微痛,恶寒无汗,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肺为燥气所伤,肺气不宣,津液不能输布,聚  相似文献   

17.
张××,女,63岁,患慢性支气管哮喘十余年。于1989年4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咳嗽,痰黄粘,咯吐不利,口干口苦,时有心急、心烦,腹部胀满,饮食无味,大便五日末行,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诊断为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治疗:清热利肺,化痰止咳平喘,兼利大便。以定喘汤加减。处方:麻黄6克杏仁12克桑白皮12克黄芩12克半夏10克白果仁6克马蔸铃6克款冬花6克葶力子9克番泻叶6克甘草3克。取药3剂带回家.服药一剂后,大便两行,咳喘减半,且出现口唇干裂,口角泡疹,头晕呕吐,咽喉灼热,面部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治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治关联进行了探讨。认为二者的病因与症状均与风邪有关 ,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型分为 :①风邪独盛、肺气不宣 ;②外感风寒 ,痰饮内伏 ;③风邪外感 ,痰热内蕴 ;④正虚邪恋。治则发作期宜疏风抗敏、宣肺通窍 ;祛风散寒、化饮平喘及清热宣肺通窍。迁延期扶正固本为主 ,兼以祛邪。缓解期益肺健脾固肾为主 ,佐以祛风抗敏。  相似文献   

19.
杜云乾老中医根据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小儿咳嗽总以表、热证多见。但因小儿阴常不足,久咳易伤肺阴,清热要注意护阴.新咳多为外感,治疗应注意解表宣肺。若为虚咳,尤应注意肺虚及脾,调理肺气当照顾脾胃。在小儿咳嗽的辨证治疗过程中,始终抓住病机,从宣、清、补三方面入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根据杜老生前临床治验,整理如下。外感咳嗽主症:鼻塞流涕,咳嗽痰少,微烧或不烧,咽喉作痒,苔薄白,舌尖红。主方:芦根15克茅根15克前胡3克杏仁4.5克桔梗4.5克芥穗3克板兰根6克甘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将其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型、肺气虚型、痰浊壅肺型、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观察并记录MSCT资料里每个患者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分叶征、毛刺征、是否侵犯血管、是否侵犯气管、是否有空洞形成、是否侵犯椎体、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研究其CT影像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在126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中,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在肺气虚型、痰浊壅肺型中居多;恶性胸腔积液在肺气虚型中最多,其次为痰浊壅肺型;恶性心包积液在肺气虚型中居多,气滞血瘀型中次之;痰浊壅肺型居第3位;分叶征、毛刺征在肺气虚型中最多,痰浊壅肺型次之,侵犯血管在气滞血瘀型、肺阴虚型、痰浊壅肺型3型中分布高于其他3型的分布;侵犯气管在气滞血瘀型、肺气虚型、痰浊壅肺型中居多,明显高于其他3型,侵犯椎体在各种分型中差异不大。结论: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不同中医证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