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血压性混合性中风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两年来我们相继报道了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病例和病理资料,提出在传统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上,应将混合性中风单列一类,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此已得到国内同道们的重视,为推动混合性中风的深入研究,现将高血压所致脑出血与梗塞并存者14例,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中风4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混合性中风系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出血性和缺 血性病变在不同部位同时或短期内先后发生。近年来随着CT、MRI等新的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脑出血合井梗塞的病例有增多的趋势。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进一步认识脑出血合并梗塞的病因、病理以及脑出血量的多少,梗塞灶大小及部位与临床表现的特征。现将我们经CT扫描证实的40例混合性中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混合性中风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从而了解其发病机理。方法利用180只肾血管性高血压鼠(RHRs)通过升高或降低血压来改变血流动力学,及加用纤维蛋白原后再升高或降低血压,注意控制药物剂量及持续时间来引发脑卒中。筛选出梗塞出血并存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加用纤维蛋白原(200±50)mg后,利血平03mg,间隔2h注射3次组引发混合性中风的发生率最高,达95%。受损部位以小脑、内囊、皮质、海马、丘脑为多,以大梗塞-小出血型中风为多,梗塞以小脑、海马为著。这些梗塞灶和出血灶都在24h内发生。结论长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混合性中风的病理基础,血压剧烈的波动和血液粘滞度的变化是引起混合性中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混合性中风临床与CT(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8例混合性中风,均经CT证实为新鲜出血灶和梗塞灶并存,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5.4%。本资料示:混合性中风之出血灶较单纯脑出血病灶偏小,98.3%小于40ml,其中半数以上小于10.5ml;梗塞灶绝大多数为腔隙灶,以底节区多见;出血部位、血肿大小与梗塞发生率无明显关系。临床双侧及多灶体征多见,出血灶体征多较明显,梗塞灶体征相对轻易被忽视。合理的中性或缓和活血化瘀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混合性中风系一次中风同时存在出血与梗塞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出血与梗塞并存,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难题,到目前为止,仍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即止血及使血肿迅速吸收,又不至于加重梗塞或再诱发新的梗塞。我院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1月应用降纤酶治疗混合性中风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四例,最大周岁。平均47.4岁,。高血压史平均5.7a糖尿病患者14例,病史平均4.8a,眼底检查均有动脉梗化。排除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无中风史。30例心电图均有S-T段或T波…  相似文献   

6.
混合性中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22例混合性中风,占同期中风病人的13.1%。临床观察和病理资料证实,中风急性期完全可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出血性和缺血性。此二种病变可以互相促进,相互转化。本资料归纳为二种类型;出血一梗塞型;出血型。早期多次CT扫描对混合性中风有可靠诊断价值。治疗以中性为主,合理使用渗透性脱水剂,注意脱水后补充入量,适当控制血压水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30例脑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作为对照组,另30倒在上述疗法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9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3.4%,总有效率8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刺五加注射液不仅用于缺血性中风,也可用于缺血性和出血性并存的混合性中风的治疗。对加快意识的恢复,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以及梗塞灶的改善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7年1月~1988年3月收治了20例混合性中风,均经脑CT证实为新鲜出血灶和梗塞灶并存,互不相连。临床多具双侧及多灶损害体征,出血灶体征多较明显,梗塞灶体征相对轻易被忽视。合理的中性或缓和活血化瘀治疗效  相似文献   

9.
以混合性痴呆26例为研究组,老年前期型老年性痴呆31例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30例为对照组,通过采集病史、体检、智力测定及头颅CT平片的方法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有无高血压,有潜隐缓慢起病;有中风史,缓慢发展的痴呆病程;有局灶神经体征,智力减退较明显,CT证实有脑萎缩及梗塞灶,大多可考虑混合性痴呆。  相似文献   

10.
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多灶性中风目前国内报告较少,黄氏报告的脑出血合并梗塞仅为一个出血灶。现将我们观察的3例多灶性混合性中风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女,53岁。患高血压15年,不正规服药。因受惊吓突然头痛,呕吐、不语、左侧肢体活动不  相似文献   

11.
在连续收集的1911个首发中风的病例中,经证明32例是由一侧大脑半球的双梗塞(DICH)引起的。32例(男18,女14)DICH 中,左半球梗塞19例,右半球梗塞13例,平均年龄61±7岁,年龄范围32~(?)2岁。虽然首次缺血性中风多发梗塞在CT 上很常见,但在两个分离区域同时发生梗塞未曾研究。DICH 的临床症状酷似大脑中动脉区的大面积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55只,肾动脉狭窄术后40周内自发脑卒中31只,其中单纯出血或缺血性中风20只(64.5%),混合性中风11只(35.5%)。混合性中风的大鼠脑内细小动脉的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微动脉瘤形成及增生性反应等病变比单纯出血或缺血性中风者更为广泛、严重。表明高血压是混合性中风的重要病因,高血压性血管损害是其发病基础。本文还根据中风灶的大小将混合性中风进一步分型,并探讨了各型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性中风病人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5~42岁,其中枕叶梗塞2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塞1例,并结合文献,对偏头痛性中风的定义,中风类型,病灶分布与大小,预后,预防与治疗及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性中风病人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5~42岁,其中枕叶梗塞2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塞1例。并结合文献,对偏头痛性中风的定义、中风类型、病灶分布与大小、预后、预防与治疗及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观察室及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混合性中风30例。发病时以出血灶为主者18例,以梗死灶为主者12例;具有单侧体征者20例,具有双侧体征者10例。结果提示:本组混合性中风以大血肿、小梗死较多;体征单侧较双侧为多;出血灶多位于基底节,其次为脑叶和脑干,梗死灶多位于出血灶的对侧或为双侧小梗死。本文还讨论了有关混合性中风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半影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缺血性半影区是指梗塞后围绕在梗塞中心周围的缺血性脑组织,其内电活动中止,但组织结构保持完整。假如再适当增加局部脑血流,组织功能可得以恢复。近年来,缺血性半影区已成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目标。本文就其病理生理、病理组织学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观察室及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混合性中风30例。发病时以出血灶为主者18例,以梗死灶为主者12例;具有单侧体征者20例,具有双侧体征者10例。结果提示:本组混合性中风以大血肿、小梗死较多;体征单侧较双侧为多;出血灶多位于基底节,其次为脑叶和脑干,梗死灶多位于出血灶的对侧或为双侧小梗死。本文还讨论了有关混合性中风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混合性中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合性中风黄如训,谭盛自从我们1988年首先报道“混合性中风”的有关病例并提出这一概念后[1],有关报道日益增多,积累了大量资料,显示我国学者最先提出的一个中风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1一次中风的两种性质病变混合性中风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混合性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例混合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24h内出现双侧或多灶体征;CT有新鲜出血灶与梗塞灶;以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本病应临床与头颅CT相结合进行诊断,脱水及支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颅外动脉的闭塞性病交能引起脑缺血和梗塞。许多病人的脑缺血能在脑梗塞发生前被认识。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在许多未经治疗的病人将导致脑梗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有效地纠正粥样硬化血栓性和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手术的病发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地下降。经颈动脉内膜切除后的存活者,其症状发生率和梗塞发生率都正在下降,而且在较长的生存期间可望生活得更好些。手术后病人发生新的梗塞通常是继发于新起的病变,而不在业经手术过的动脉的分布区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上的地位已经确立,而且颅外动脉手术也具有预防意义。不过,作为对缺血性中风及其病因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应用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