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各种非感染性腹泻的状况,探讨各种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165例非感染性腹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非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急性非感染性腹泻142例,慢性非感染性腹泻23例,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这类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0年温州市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温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0 448例,年发病率范围为11.93/10万~35.63/10万,在2006年出现发病高峰后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3岁以下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32.72%(3 419/10 448).5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月增加,7-8月达到发病高峰,之后逐月减少.散居儿童占32.60%,其次为农民占13.36%.洞头县、永嘉县和平阳县的年报告发病率及发病数皆居前3位.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45%,其中轮状病毒占有明确病原体的病例的72.3% (107/148).结论 温州市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低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夏秋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酶的变化及其对病情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 对该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重型感染性腹泻123例及同期住院的轻型感染性腹泻192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6例5项血清酶学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5种酶含量重型感染性腹泻组显著高于轻型感染性腹泻组,死亡组显著高于非死亡组,轻型感染性腹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清酶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清酶学变化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12-2011-03我院儿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40例.入院后均采集新鲜大便做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做大便培养,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C反应蛋白.结果 4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尿常规检查异常、心肌酶异常、电解质和C反应蛋白改变等.结论 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易并发肠道外脏器功能损害,及时检测并给予早期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2014年江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及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江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在81.04/10万~210.75/10万之间,6~9月为高峰季节;农民及工人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9.66%;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以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为主;2005-2014年间,全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8起,其中7起为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诺如病毒感染呕吐物检出阳性率最高,且存在隐性感染。结论农村地区青壮年是江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发病人群;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防控是近期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11-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69 496例,年发病率介于75.30/10万~146.72/10万之间,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79.01%。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白云区和增城区。实验室诊断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6.11%,其中轮状病毒、腺病毒及两者合并感染分别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67.27%、9.67%和12.33%。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8起,均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结论广州市2011-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组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存在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交叉感染的情况。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腹泻的150例小儿患者,根据病因分细菌感染性腹泻组、病毒感染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每组50例进行CRP测定.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性腹泻组入院CRP为(45±15)mg/L,病毒感染性腹泻组CRP为(6±3.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CRP(4±1.5)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细菌感染组CRP下降为(5±1.5)mg/L,和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血清CRP在感染性腹泻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红 《中原医刊》2011,(2):92-93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感染性腹泻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其中急性腹泻组18例,迁延性腹泻组15例,慢性腹泻组7例)和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①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和慢性感染性腹泻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慢性感染性腹泻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组(P〈0.01)。结论IL-17参与了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且与病程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宁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全部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性腹泻占较高比例。我科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2004年4月-2004年12月284例腹泻患儿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光  马香华  潘杰  赵红 《微创医学》2003,22(1):33-34
目的探讨除霍乱、痢痰、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各种生物因子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源首加氟哌酸组(50例),氟哌酸治疗组(50例),源首每次2粒,氟哌酸每次0.2g,一日三次,疗程3天.结果源首加氟哌酸治疗急性腹泻的治愈率高达96%,与单用氟哌酸(7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源首与氟哌酸合用可提高治疗上述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2004~2007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甘肃省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甘肃省2004~2007年感染性腹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感染性腹泻的时间、人群、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特点的描述,推测大部分感染性腹泻可能由轮状病毒引起.结论 轮状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很大比重,针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提出相应防控策略,从而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每天>3次,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也可为黏液便、脓血便.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全身不适症状.2006年12月24日-2007年1月7日,宾阳县某中学发生187例感染性腹泻.宾阳县疾控中心对疫情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书面访谈等方式,内容主要为基本情况、发病及就诊情况、有无生食史、有无接触史、72小时内摄入史、生活习惯等流行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导致小儿腹泻患者的相关因素,并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54例,对所选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病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在全部进行治疗的154例患者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现感染性腹泻有71例、非感染性腹泻有83例;其中感染性腹泻又包括病毒感染性腹泻34例、真菌感染性腹泻4例、细菌感染性腹泻28例以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例,非感染性腹泻中共有食饵性腹泻33例、症状性腹泻28例、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8例以及过敏性腹泻14例。经一系列治疗,全部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9/154)。结论导致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以及非感染性因素,以此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深圳市公明街道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925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64/10万(9258/4313263),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01.00/10万(2273/75516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90.38%,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0%;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村镇为将石、公明、上村、合水口、长圳。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96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64%。结论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田启敏 《农垦医学》2013,35(2):165-167
目的:探讨石河子石总场镇近5年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河子石总场镇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石河子石总场镇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20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55.45/10万,年均死亡率为4.64/10万,病死率为1.32%.累积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755例、肺结核364例、感染性腹泻316例、手足口病138例、梅毒65例.结论:石河子石总场镇法定传染病重点应放在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梅毒等传染病,加强疫情监测及时上报,针对疾病及其流行特点制定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7在感染性腹泻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感染性腹泻病患儿(其中急性感染性腹泻组10例,迁延性感染性腹泻组15例,慢性感染性腹泻组10例)、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溃疡性结肠炎组)和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1)感染性腹泻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高于感染性腹泻组(P0.05);(2)迁延性感染性腹泻组和慢性感染性腹泻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性腹泻组高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组(P0.01)。结论IL-17参与了感染性腹泻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且与病程、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感染性腹泻及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更高,但确切关系及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相关因素以及对其采取治疗干预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一般资料来自本院2014-2016年期间收治的存在腹泻症状的患儿相关临床数据,从中抽取10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归纳导致出现腹泻症状的相关因素,根据患儿所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将其以每组50例分为A组(腹泻对症治疗联合抗生素)和B组(腹泻对症治疗联合促消化药物)。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结果根据诱发情况性质分类可将其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两种类型,感染性腹泻有病毒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真菌感染性腹泻以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A组与B组患儿接受各自治疗手段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6.0%,组间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结论当前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个种类,对患儿采取针对性对症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腹泻症状,保障患儿的生活以及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感染性腹泻最常用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等;最常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因子分析:提取7个关键公因子(中药组合),主要属于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养阴活血类药物、行气导滞类药物及益气健脾类药物.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当以清热解毒为当务之急;重视行血、调气及养护脾胃.治疗感染性腹泻需要针对病机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47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血清IL-2、IL-6和IL-2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IL-6和IL-2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2、IL-6和IL-23水平检测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临床对症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临涣矿区小学夏季感染性腹泻进行调查,分析致病原因.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法,收集72例病例资料,并采集其中10例粪便及血液进行化验分析.结果 72例病例的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调查结果表明,该事件为饮用水质不合理引发的群体感染性腹泻事件.结论 给予感染性腹泻正确、充分的认识,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不忽视每一个生活中的细节,注意卫生安全.加强饮用水水质的检测,避免水源发生污染,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