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糖尿病包括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强调空腹血糖≥ 7.0mmol/L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和重要性。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分两步进行 ,孕 2 4~ 2 8周对高危人群作口服 5 0g葡萄糖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异常者需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推荐国内学者OGTT确诊试验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关系研究协会(IADPSG)推荐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新标准(2011年ADA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我国。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产检的孕妇1101例,于妊娠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1)纳入研究的1054例孕妇OGTT空腹、1h、2h血糖的95%医学参考值分别为5.2、10.7、9.1 mmol/L;90%医学参考值分别为5.0、9.9、8.5mmol/L。(2)2011年ADA诊断标准诊断GDM的发病率为18.7%,显著高于第7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4.2%)、日本诊断标准(4.4%)及本研究95%参考值(10.3%)(P'均<0.005);(3)空腹血糖与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较低;依据第7版《妇产科学》及2011年ADA诊断标准诊断为GDM者分别为44例和197例,其中空腹血糖≤4.4mmol/L者分别为11例(25%)和66例(33.5%)。结论:(1)在获得我国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之前,IADPSG诊断标准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会显著增加GDM发病率,值得商榷;(2)不建议使用空腹血糖排除GDM,即使空腹血糖≤4.4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卫生经济条件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6年4月1日-9月30日在全国18个城市25家医院行产前检查并进行首次50 g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16 28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GCT检查结果异常(服糖后1 h血糖≥7.8 mmol/L)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糖代谢正常孕妇OGTr各时间点(空腹、1 h、2 h、3 h)血糖的平均值.结果 按NDDG标准诊断,GDM及GIGT的发生率分别为2.763%(450/16 286)和3.862%(629/16 286);按ADA标准诊断则分别为5.078%(827/16 286)和5.268%(858/16 286);符合ADA标准中2项及以上异常者为841例,符合NDDG标准中1项及以上异常者为1034例,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者为792例,分别占两者的94.2%(792/841)和76.6%(792/1034).采用ADA标准诊断的糖代谢正常者OGTF各时间点(空腹、1 h、2 h、3 h)血糖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依次为5.3、10.4、8.7、7.7 mmol/L,与NDDG标准(分别为5.4、10.8、9.1、7.8 mmol/L)基本一致.结论 目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呈现增加趋势.ADA标准适合我国GDM的诊断,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经济情况,对NDDG标准中l项及以上异常者或对ADA标准中2项及以上异常者进行干预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视为研究组;另选择医院同期正常产检的健康孕妇82例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服糖1 h后血糖、服糖2 h后的血糖水平分别为(7.16±0.84)%、(7.21±0.77)mmol/L、(9.82±1.02)mmol/L、(8.52±0.98)mmol/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89±0.62)%、(6.04±0.65)mmol/L、(6.35±0.82)mmol/L、(5.87±0.71)mmol/L(P<0.05)。联合指标检测的准确率100%,分别高于单独空腹血糖的86.59%与单独糖化血红蛋白准确率82.93%(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准确度更高,有利于孕妇的疾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50例,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组,对照组(n=25)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5)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并观察记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13±1.02)mmol/L、(7.27±1.14)mmol/L、(5.63±0.88)%,均明显较对照组产妇的(7.42±1.18)mmol/L、(9.51±1.40)mmol/L、(6.68±1.15)%低(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风险,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24~28周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中空腹血糖值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作用. 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妊娠早期空腹血糖正常(<7.0 mmol/L),妊娠24~28周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7.8 mmol/L并行75 g OGTT的6516例孕妇的OGTT结果进行分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了解按OGTT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后GDM的诊断情况. 结果 按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的GDM诊断标准,单纯依据OGTT空腹血糖升高(≥5.1 mmol/L)可诊断15.0%(980/6516)的GDM患者,剔除这部分患者后,余OGTT空腹血糖<5.1 mmol/L的5536例孕妇纳入分组分析.以OGTT中空腹血糖值每升高0.1 mmol/L为1个分界进行第1次分组,结果显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GDM的诊断率逐渐增加(X2=282.175,P=0.000).按照空腹血糖在4.0~4.8 mmol/L间每升高0.2 mmol/L为1个分界进行第2次分组分析,显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各组GDM诊断率仍呈现升高趋势(X2=274.364,P=0.000).两种分组结果均显示,当OGTT中空腹血糖水平<4.2 mmol/L(1226/5536,占22.1%)时,GDM诊断率为3.6%(44/1226),可以考虑对该部分患者暂时不行OGTT检测;当OGTT中空腹血糖水平≥4.8 mmol/L时,GDM诊断率明显增加,为26.2%(298/1138),故应提高警惕. 结论 妊娠24~28周行OGTT前建议先行空腹血糖筛查,空腹血糖≤4.2 mmol/L的低危孕妇可免于OGTT检测.  相似文献   

7.
He B  Li SQ  Wang W  Han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75-67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血脂水平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30例1型糖尿病孕妇(1型糖尿病组)、30例2型糖尿病孕妇(2型糖尿病组)及3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妊娠晚期血脂水平。同时测定4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妊娠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40±14)mmol/L、(29±08)mmol/L、(41±25)mmol/L及(27±09)mmol/L;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5±30)mmol/L、(62±28)mmol/L、(64±32)mmol/L及(60±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3±13)mmol/L、(32±13)mmol/L、(33±11)mmol/L及(32±1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6±05)mmol/L、(14±05)mmol/L、(15±04)mmol/L及(16±04)mmol/L。妊娠期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及1型糖尿病组(P<001)。(2)妊娠期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4108±544)g、(3323±457)g、(4111±263)g及(3463±516)g。(3)妊娠期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39,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孕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前瞻性分析围孕期空腹血糖(FPG)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预测作用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从孕前、孕早期开始防控GDM的相对安全的孕前及孕早期FPG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进行孕前体检并于检查后半年内妊娠的565例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孕前检查,常规检测孕前FPG,分为孕前FPG低水平组(3.9 mmol/L≤FPG<5.0 mmol/L)和孕前FPG高水平组(5.0 mmol/L≤FPG<6.1 mmol/L)。孕10~12周检测孕早期FPG值,分为孕早期FPG低水平组(3.9 mmol/L≤FPG≤4.5 mmol/L)和孕早期FPG高水平组(4.5 mmol/L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监测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在产程中行血糖监测和处理后对新生儿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 4 0例 ,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30例 ,糖耐量低减孕妇8例 ,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 2例。产程中对其进行血糖动态监测 ,血糖异常者及时使用低剂量短效胰岛素静脉滴注 ,观察分娩后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变化。结果 产程中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波动范围为 3 8~ 11 2mmol/L。其中 ,17例进行了胰岛素静脉滴注 (胰岛素用量范围为 1 5~ 3 0U) ,占糖代谢异常孕妇总数的 4 2 5 % (17/40 ) ,分娩后新生儿即刻血糖水平平均为 (4 0± 1 5 )mmol/L ,分娩后 2 4h的新生儿血糖水平为 (3 9± 1 0 )mmol/L ,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2例 ;2 3例未用胰岛素孕妇的新生儿生后即刻血糖水平平均为 (4 2± 1 5 )mmol/L ,分娩后 2 4h的新生儿血糖水平为 (3 9± 1 0 )mmol/L ,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1例。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 ,在产程中行血糖监测和控制 ,可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 诊 断①G2 P1孕34+ 1周;②妊娠期糖尿病;③巨大胎儿;④羊水过多;⑤慢性胎儿窘迫。2 诊断依据及分析2 .1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GDM)。GDM系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5 %。该患者入院前4天发现血糖升高,根据空腹血糖9.76mmol/L ,75g葡萄糖餐后1小时血糖浓度1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为14mmol/L ,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2 .2 糖尿病时,巨大胎儿发生率高达2 5 %~4 2 %。该患者停经34+ 1周,但宫高36cm ,腹围98cm ,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2cm ,股骨长7.2cm ,均明显大于同孕龄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18.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