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1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化疗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将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PICC导管通路、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NP),比较3种通路的优劣,予以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与CVC置管组相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血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PICC置管在控制发生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无1例发生药物外渗损伤.但PICC组输液流速较慢,可能发生导管阻塞漂移及肺栓塞,是其潜在的缺点.结论在NSCLC化疗静脉通路中,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利于保护血管,但其远期的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周围静脉留置针(PIV)两种静脉通路联合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入组意愿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化疗泵持续输注5-Fu,对照组采用PIV联合化疗泵持续输注5-Fu,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各级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以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各级静脉炎发生率和药液外漏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联合化疗泵治疗,能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药液外渗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两种静脉通路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5例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化疗的患者,25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为A组,30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静脉留置针联合便携式化疗泵为B组,对两组患者静脉炎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P=0.011)。结论 PICC导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较应用静脉留置针联合便携式化疗泵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PICC应用于化疗泵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6例需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2组:PICC组106例采用直视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入PICC导管,CVC组100例在麻醉师会诊后按操作规程置入CVC导管。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96.2%比8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6.6%比16.0%, P〈0.01);导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40±9)d,CVC 组为(30±11)d,PICC 组较 CVC 组显著延长(P<0.01)。置管满意度PICC组为96.2%,CVC组为85.0%,PICC组较CV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CC导管与CVC导管比较并发症少,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是肿瘤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较满意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置管(CVC)和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探讨静脉输液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围手术期建立的初次静脉通路不同分为PICC组26例、CVC组51例、留置针组17例,比较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对策、导管留置时间及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PICC和CVC在留置时间上明显长于普通留置针组,PICC组留置时间最长;普通留置针引起的药物渗出和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感染发生率最低;PICC堵管率高于对照组,对于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PICC中途拔管率最高。结论3种静脉通路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根据梗阻性黄疸病因和拟行手术方式选择安全、经济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40例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为A组,4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留置时间30~68天,B组留置时间1~5天;A组静脉炎率5%,B组静脉炎率45%;A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使用PICC和PIV各6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置管所致并发症.结果 PICC置管成功率为95.0%,PIV组为98.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PIV组为3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63±12)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6±3)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为了避免对外周静脉造成损伤,选择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受经济和血管条件等因素限制,仍有部分患者选择使用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化疗性静脉炎,据文献报道,输注化疗药物致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2种置管方式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PICC与CV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软件Stata对13项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6项研究,共4920例患者,其中PICC组2349例,CVC组2571例.PICC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CVC组.PICC组的血气胸发生率、误人动脉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VC组,但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留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3.
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置管通过外周静脉进行穿刺,使其导管的尖端处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对血管的损伤较小,并且可留置较长时间,这种治疗方法,安全且方便[1]。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92例,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置管组与常规浅静脉穿刺量管组,对2组产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自1997年引进我国,其留置时间长,感染率和并发症比中心静脉导管(CVC)低,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1]。但在PICC的应用中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发生,PICC穿刺点渗液就是PICC应用中较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三种静脉穿刺途径在肿瘤化疗中的效果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1例行静脉化疔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PICC组56例采用PICC置管化疗,静脉留置针组49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化疗,头皮针组36例采用外周头皮针静脉化疗。比较三种穿刺法在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和自理能力方面的情况。结果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理缺乏方面明显低于静脉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而患者舒适度却高于静脉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穿刺法在局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穿刺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是肿瘤化疗的理想静脉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微量注射泵在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中的应用PICC联合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紫杉醇的胃肠道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肖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75-1475,1477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在肿瘤患者5-氟尿嘧啶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5-氟尿嘧啶化疗中应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5-氟尿嘧啶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PICC组)75例,对照组(CVC组)79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时照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5.00±0.56min)显著少于观察组(16.00±2.0min);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44%);平均留置时间(199.0±29.3d)明显长于对照组(28.0士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了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营养支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锁骨下静脉导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比较PICC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拔管后导管内壁的光滑度。结果 PICC组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P<0.01),但穿刺成功后把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以及总成功率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无显著差别(P>0.05);PICC组穿刺置管平均操作时间(11min)明显少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5min);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3.5%和38.3%,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d和42d,差异显著(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置管时间较长时,PICC导管内壁光滑,而锁骨下静脉导管内壁沉积物多。结论 PICC导管插管快捷方便、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保留时间长,生物相容性佳,在体内保留较长时间后导管内壁无沉积物,不会发生微血栓。但鉴于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在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与锁骨下静脉导管互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