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该院神经内科的80例急性脑卒中伴低T3且经综合治疗后病情有好转的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3例(出血量≥30 ml 20例,30 ml 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梗死面积≥20 cm~2 18例,20 cm~2 19例),80例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中重度组脑卒中患者36例,轻度组脑卒中患者44例;监测自入院第1、21天治疗前后T3水平,同期进行NIHSS评分(第21天较第1天NIHSS评分有下降)。设门诊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出血量≥30 ml的患者T3水平为(0.334±0.192)ng/ml,30 ml患者T3水平为(0.423±0.187)ng/ml,差异显著(P0.05)。梗死面积≥20 cm~2的患者T3水平为(0.391±0.189)ng/ml,20 cm~2患者T3水平为(0.513±0.178)ng/ml,差异显著(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T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中重度组低于轻度组,治疗前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动态监测T3有助于急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循环中抗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thyroid hormone autoantibodies,TH-Ab)包括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抗体(T_3Ab)和抗甲状腺激素抗体(T_4Ab)。它们的存在不但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而且干扰甲状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最近,我们对2例伴有T_3Ab阳性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分析血清T3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低T3综合征诊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6例为低T3组,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74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FT3、FT4、TSH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血清T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低T3组患者年龄比对照组高(P<0.05),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对照组高(均P<0.05).血清FT3值,低T3组低于对照组[(1.0±0.6) pmol/L与(4.1±0.5)pmol/L,P<0.05)],血清FT4、TS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T3组Gensini总积分高于对照组[(43.5±18.3)分与(24.5±10.1)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低T3组中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低T3组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3支主要血管任意1支狭窄超过75%)和完全闭塞(3支主要血管任意1支完全闭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低FT3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相关.结论 低T3综合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_3连续干预组和即时干预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假手术组、2VO模型组及2VO造模后T_3治疗组(简称T_3治疗组)各5只。对T_3连续干预组大鼠的处理为术后第1天开始对T_3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T_3(10 g/30 g体质量),其余两亚组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术后第2天开始向大鼠腹腔均注射细胞增殖标记物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50 mg/kg,连续5 d,最后一次注射Brd U后24 h处死大鼠。对即时干预组大鼠的处理为术后第7天T_3治疗组处死大鼠前10 h经腹腔注射T_3(10 g/30 g体质量),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8 h后向所有大鼠腹腔均注射Brd U(150 mg/kg),2 h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Brd U阳性细胞数。结果 (1)T_3连续干预组SGZ 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2VO模型组及假手术组[Brd 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57±134)、(286±24)、(175±21)个,均P0.01];2VO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47)。(2)T_3即时干预组SGZ 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2VO模型组及假手术组[Brd 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1±17)、(45±14)、(16±12)个,均P0.01];2VO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07)。结论脑缺血后补充T_3可促进大鼠海马SGZ神经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6.
心肌和血管内皮组织中存在甲状腺激素受体, 对循环中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变化非常敏感, 尤其是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即使发生细微变化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据支持心血管事件发生时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随后的不良心血管结局之间存在关联。一些临床试验发现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可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 这意味着TH治疗在减少心血管结局事件中的潜在益处。本文综述了T3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及其对心脏的生理作用, 以及T3在心脏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治疗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4年ACS住院患者489例,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FT3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FT3组和低FT3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低FT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E、空腹血糖及肌酐水平均高于正常FT3组[(6.79±3.17)mmol/L比(4.57±2.92)mmol/L,P0.01;(4.53±1.47)mmol/L比(4.03±1.06)mmol/L,P0.01;(6.64±3.82)mmol/L比(5.88±2.24)mmol/L,P0.01;(116.64±43.20)μmol/L比(97.99±30.85)μ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FT3组[(0.98±0.17)mmol/L比(1.03±0.26)mmol/L,P=0.04]。与正常FT3组患者相比,低FT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54.74%±10.03%比58.71%±7.96%,P0.01),脑利钠肽水平更高[739(304,4 922)pg/ml比140(62,462)pg/ml,P0.01],三支病变的患者比例高(73.3%比43.8%,P0.01)。1年随访结果显示,低FT3患者的总死亡率(13.1%比5.9%,P=0.03)、再次血运重建率(15.4%比7.6%,P=0.02)及MACE发生率(27.4%比14.0%,P0.01)均高于FT3正常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FT3组1年无MACE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FT3组(72.6%比86%,log rank 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FT3是MACE的预测因素(HR=0.010,P=0.01)。结论血清FT3水平降低在ACS患者中常见,FT3降低的ACS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在人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TRs)mRNA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用T3对NSC进行诱导分化,RT-PCR半定量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其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约占80%,同时自身受体表达在经历时空性变化后一致下调,表达水平均低于干细胞状态.结论 T3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通过TR的时空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T_3对人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在神经干细胞 (NSC)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在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 ,用T3 对NSC进行诱导分化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smRNA的表达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 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 ,其中髓鞘碱性蛋白 (MBP)阳性细胞约占 80 %。当NSC分化时存在不同的TRsmRNA的时间顺序表达。结论 T3 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 ,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 ,并通过TRs的时间顺序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T3对人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在神经干细胞(NSC)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在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用T3对NSC进行诱导分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s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其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约占80%。当NSC分化时存在不同的TRs mRNA的时间顺序表达。结论 T3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通过TRs的时间顺序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对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修复和多向分化潜能,参与缺血性卒中后的脑组织修复.炎性因子具有多重功能,可改变脑组织微环境.文章对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与神经发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炎性因子对于细胞存活和神经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后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 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双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MCAO术后7d,脑梗死组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假手术组与脑梗死组分别为45.0±5.6和245.0±26.l、0和201.9±21.3、0和159.3±16.4,14d后开始下降(P<0.05).脑梗死组MCAO术后7和14d,可在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观察到BrdU和DCX阳性细胞;术后28 d,损伤侧纹状体可见BrdU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BrdU和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可促进成年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及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增多,并诱导SVZ区干细胞向纹状体迁移且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促进SVZ区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后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  相似文献   

15.
三碘甲腺原氨酸对大鼠神经元Goα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3,3’,5-三碘甲腺原氨酸(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G蛋白Go的α亚单位(Go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孕19d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于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7d后神经元分为5组,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基:DMEM+15%胎牛血清(A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B组);含0.5nmol/LT3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C组):含5nmol/LT3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D组);含50nmol/LT3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E组)。继续培养7d,收集细胞,抽提总RNA,以竞争性RT—PCR分析各组神经元GoαmRNA水平。结果B、D和E组神经元GoαmRNA水平显著低于A组(均P〈0.01);C组神经元GoαmRNA水平显著高于A、B、D和E组(P〈0.01);B、D和E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Goα基因的表达有双重调节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对培养的神经元Goα基因的表达有下调作用;但如果培养基中缺乏T3,神经元Goα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很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元Goα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调节脑发育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后神经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后神经发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主要从脑缺血后神经发生的主要过程、调节因子、信号通路、微环境以及如何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发生等方面阐述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神经发生是指神经干细胞自我增殖和分化成为新的神经元,并整合入神经网络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胚胎时期神经发牛和成体时期的神经发生.研究表明,微小RNA在神经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微小RNA在胚胎和成体神经发生调控中的分子机制以及脑缺血后神经发生过程中微小RNA的可能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通过观察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其他次级侧支循环途径,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①有症状组患者在MRI上均有脑梗死灶,表现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分水岭区梗死10例,大、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9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4例、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大面积梗死2例;在无症状组,有分水岭区梗死1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7例,其余13例无梗死灶。②有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5例、前半循环完整12例、后半循环完整8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6例;无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14例、前半循环完整4例、后半循环完整2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例。症状组Willis环的开放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症状组次级侧支代偿——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侧支代偿分别为3、8和5例,无症状组分别为1、6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与Willis环开放的程度有关,可能与次级侧支代偿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及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Longa线栓法制作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用免疫单标及双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下区BrdU免疫活性及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脑缺血后侧脑室下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分布;应用人参皂甙Rg1后,上述部位及周边脑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双标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人参皂甙Rg1能诱导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提示其具有促进神经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