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其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并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1180例羊膜腔穿刺的手术指征、不同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1180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发现异常核型43例,异常检出率为3.6%.43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9例,占异常核型的44.2%,其中21-三体10例,占异常核型23.3%.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携带、不良孕产史、孕中期母血清血两联法筛查高风险、超声检查胎儿结构异常、孕妇高龄.高龄孕妇中21-三体检出率为0.5%(2/410),非高龄组为1.0%(8/7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0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共有5例流产,经分析其原因与羊膜腔穿刺无关.结论: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严格把握产前诊断指征,积极实施二级干预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3800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妇女,在知情选择的情况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及染色体核型检测。分析相关数据,追踪羊膜腔穿刺术的结局。结果:羊水细胞一次培养成功率为99.26%(3772/3800),两次培养成功率为99.97%(3795/3796)。在3795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的染色体核型中,检出异常核型120例,异常率为3.1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率1.61%(61/3795),结构异常率0.58%(22/3795),多态性变异异常率0.97%(37/3795)。产前诊断指征中,按羊膜腔穿刺例数,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人群组(以下简称唐筛高危组,3541例)、不良妊娠分娩史组(95例)和单纯高龄组(≥35岁,83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例数前3位的分别是唐筛高危组(103例)、夫妻单方染色体异常组(8例)和单纯高龄组(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前3位的分别是夫妻单方染色体异常组(38.10%,8/21,仅1例有临床意义)、超声提示胎儿异常组(9.38%,3/32)和单纯高龄组(4.82%,4/83)。唐筛高危组中,高龄和低龄妊娠妇女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2,P〈0.05)。单纯高龄组与唐筛高危组中高龄妊娠妇女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胎儿丢失率0.237%(9/3800),胎死宫内率0.053%(2/3800)。结论:①唐筛高危、高龄、超声提示胎儿异常及夫妻单方染色体异常者均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②羊膜腔穿刺术相对安全。③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对高危妊娠妇女进行个体化遗传咨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各种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超声引导对3495例孕中期高危孕妇(孕16~2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适量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关系。 结果 羊水培养成功3494例,成功率99.97%。检出异常核型120例,异常率为3.43%(120/349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0例,结构异常31例,其他异常19例。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中,单纯高龄(分娩时孕妇年龄≥35岁)1498例,检出异常核型47例,异常检出率为3.14%;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560例,异常核型38例,检出率2.44%;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38例,异常核型30例,检出率78.95%,后者检出率分别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好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34例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羊水穿刺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对234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检查染色体核型,并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分组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结果全部病例穿刺均成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97.86%,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68%。其中超声示胎儿异常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3.33%)明显高于21-三体高风险组(4.54%)、不良孕产史组的检出率(9.0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在产前诊断中是成熟有效的操作技术,孕妇血清学筛查异常、不良孕产史、超声示胎儿异常是有效的穿刺指征,其中胎儿异常的超声监测对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和脐血管穿刺)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以及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264例介入性产前诊断(1082例羊膜腔穿刺和182例脐血管穿刺)的手术指征、不同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1264例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穿刺指征分别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651例(51.5%)、孕妇高龄(年龄≥35岁)318例(25.2%)、超声胎儿结构异常136例(10.8%)、不良妊娠史88例(6.9%)、血清学筛查一项或两项标志物MoM值异常52例(4.1%)和夫妇一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19例(1.5%).共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37例,其穿刺指征依次为: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20例(20/136,14.7%),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2例(12/651,1.8%),至少一项标志物MoM值异常1例(1/52,1.9%),不良妊娠史1例(1/88,1.1%),夫妇一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3例(3/19,15.8%),孕妇年龄≥35岁者未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0/318).1264例介入性产前诊断中共有5例自然流产,其中与羊膜腔穿刺相关的胎儿丢失率为0.28%(3/1082),与脐血管穿刺相关的胎儿丢失率为1.09%(2/18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脐血管穿刺后孕妇心慌、腹痛以及胎心减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膜腔穿刺组(9.89%和0.18%,P=0.001). 结论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应常规检查胎儿核型;单纯高龄作为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指征值得商榷;介入性产前诊断从安全性角度应首选羊膜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未培养法检测绒毛染色体核型时染色体嵌合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绒毛取样,用未培养法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检出染色体嵌合者,通过羊膜腔穿刺进行补充分析。分析这些孕妇的产前诊断指征、妊娠结局,以及染色体嵌合的检出及后续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羊水穿刺的安全性及异常核型检出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0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2911例,在B超定位下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911例孕妇共检出异常核型91例,检出率3.14%。穿刺指征为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异常率为2.97%,孕妇高龄的异常率为2.44%,不良孕产史的异常率为3.77%,超声提示的异常率为30.0%,孕妇及丈夫染色体或智力的异常率为18.18%,其他指征的异常率为6.25%。结论唐氏筛查高风险、预产期年龄超过35周岁、不良孕产史、超声提示异常、孕妇及丈夫染色体或智力异常及其他异常如孕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孕妇均有必要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8.
妊娠中期羊水染色体检查6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染色体病高危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状况.方法 对2003年9月至2007年3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62例染色体病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采取羊水细胞培养,制备中期染色体,分析胎儿核型,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发现染色体异常21例,异常率3.2%,其中数目异常11例,结构异常10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分组中的异常率不同,以夫妇双方之一为平衡易位携带者组异常率最高,为53.8%.结论 妊娠中期对染色体病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孕母血清筛查阳性、高龄、超声检查异常及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是羊水染色体检查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283例脐血管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脐血管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高危因素,提高脐血管穿刺对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方法:选取在我院超声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并行染色体检查的孕妇283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组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胎儿脐血管穿刺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出血33例(11.66%),胎心心动过缓5例(1.77%).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5例,检出率8.83%.发现夫妇中有染色体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r=22.348,P=0.00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抽取脐血在产前诊断中是较成熟有效的操作技术.夫妇双方有染色体异常是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指征.  相似文献   

10.
247例妊娠中期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此期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 对247例妊娠中期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作羊水细胞培养检查染色体核型。结果 发现异常核型14例,异常核型出现频率为5.67%,其中三体型7例,占异常核型的50%,分别为21三体4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其次为平衡易位6例,占42.86%。高龄孕妇中21三体检出率为5.56%(1/18),非高龄组为1.31%(3/229),P=0.235,差异无显著性。15例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中,检出三体儿3例。结论 在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期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67%,染色体三体为主要的异常核型。孕中期B超检查做为产前常规筛查可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18.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