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住院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再发给留置针健康指导流程图,在输液全过程进行系统教育。结果观察组获留置针相关知识得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系统科学健康教育患者能很好掌握留置针知识,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成本较高,但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不同年龄患者的长期输液,有效地保护血管,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时快速输血等抢救手段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实施效果. 方法将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个患者发放留置针健康信息指导卡,对患者输液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的时间比对照组长,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堵管、血肿、肿胀、渗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掌握留置针知识水平,延长静脉留置的时间,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静脉留置针效果的影响。方法:我们对6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宣教、皮肤的观察、置管的护理、并发症干预等,对照组实行了常规的输液护理。结果:两组在预防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了留置针在使用中的并发症,保证了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输液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静  铁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701-702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安全大输液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我院自 1999年开始试用于 2 0 0 1年普及 ,在此过程中共观察 30 80例 ,发生静脉炎 30 4例 ,发病率 9.87%。1 临床资料观察组均为内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2 0 80例 ,女性 10 0 0例 ;年龄 18- 91岁。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留置针 2 0 0 0例 ,肘正中静脉留置针 80 0例 ,手背静脉留置针 130例 ,下肢踝部留置针 15 0例。结果发现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药液性质、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优势及静脉反应的防治。结论:留置针可避免静脉重复穿刺,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各个留置部位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 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0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②3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41例有菌生长;3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均未检出细菌,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3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茵生长;手背组、前臂组两组患者4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足背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未检出细菌,T3(96 h<t≤120 h)检出4例、T4(120 h<t≤168 h)检出6例,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内科患者留置在手背和足背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96 h,留置在前臂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20 h.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 72 h,T2:72 h≤t≤96 h,T3:96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相似文献   

9.
魏西霞 《吉林医学》2012,33(19):4237-4238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所起的作用。方法:将30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评估、告知、宣教、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皮肤的观察、置管的护理、并发症干预等,对照组实行了简单的输液护理。结果:两组在置管并发症、成功率的发生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减少了留置针在使用中的并发症,保证了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丘丽玉  刘银明 《吉林医学》2013,34(13):2568-2569
目的: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方法:对200例使用医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评估、告知、宣教等。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提高,能较好的接受静脉留置针及弹力网状绷带。结论:做好使用医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的健康教育既能减少护患矛盾,又能激发护士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越来越高。老年疾病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减轻护士工作量,保护老年人的血管,有效满足输液、抢救的需要[1]。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留置针出现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2013年1~6月我科对60例老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保护患者的血管,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优点在于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如果临床不注意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及术后观察护理,也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操作技术要求1.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酊棉签“顺时针”消毒皮肤,然后再用75%酒精棉签“逆时针”脱碘,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每日输液前用2%碘酊棉签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再用75%酒精脱碘,回抽留置针…  相似文献   

14.
蒋美琴 《吉林医学》2014,(11):2459-2460
目的:探讨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技巧。方法:将行外周静脉穿刺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进方法)34例和对照组(普通方法)34例,从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接受程度各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地选择血管、穿刺时导管勿全部刺入,敷贴松紧适宜以及正压脉冲式注入封管液,封管液的选择,告知患者合理维护血管,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李丽荣  王红  韦亚红  韩冬梅  门岚 《吉林医学》2010,(26):4557-4558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但是,静脉留置针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对人体同样增加感染机会,因此,预防和控制静脉留置针的感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感染性静脉炎是留置针留置期间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和多种因素有关,而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儿科PICU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达90%以上,多数在头皮静脉使用受限的情况下采用,笔者采用外周静脉留置,经临床观察发现,外周静脉留置时间一般短于头皮静脉针。该文对外周静脉留置时间较短的影响素加以分析,并提出延长留置时间的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贝朗静脉留置针与B-D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长期输液的6个月~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100),实验组患者选用贝朗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对照组患者选用B-D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2组患者均行特殊护理方式,1周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穿刺处渗血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留置时间(2.79±0.68)d,显著对于对照组的(4.95±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液体外渗率为2.0%,对照组的则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穿刺处渗血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朗静脉留置针较易穿刺,血管小易送管,从针头处易抽血,但是管质较硬,留置时间短,穿刺处易渗血;B-D静脉留置针管质较软,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穿刺点渗血少,但是血管小,模糊难穿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原因情况。方法 对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12月收治的1 565例次患儿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脱管和堵管随留置时间延长,72 h以内和72以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留置时间在72 h以上渗出发生率为39.4%,较72 h以内渗出发生率的4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9.23%患儿留置时间在72 h以内;留置时间在72 h以内和72 h以上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3%和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留置时间以72 h内为主,导致拔管原因以输液渗出和静脉炎为主,堵管和脱管及其他次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心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1月60岁以上入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输液采取常规护理,不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留置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