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高乳头内陷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20例乳头内陷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效果观察。实验组60例,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的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法。观察产后2~5d的母乳喂养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婴儿的满足感、母亲的喂奶感受及母乳喂养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乳头内陷剖宫产产妇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优于传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奶嘴在母乳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方法 在母乳喂养困难时,将奶嘴内空气挤出罩在奶嘴上协助喂奶.结果 与结论用奶嘴协助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喂奶,不仅婴儿能顺利含接,而且纠正了产妇的凹陷乳头和扁平乳头.  相似文献   

3.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由于母乳喂养的产前宣教还不充分,尤其对乳头扁平或凹陷的产妇产前未能及时纠正,产后母乳喂养就变得很困难.再加上剖宫产后切口疼痛影响早开奶、早吸吮.上述因素很容易导致产后乳胀.临床上,针对扁平和凹陷乳头多采用护乳贴(俗称人工奶头)协助哺乳.这种护乳贴较短小,对乳房较大、皮肤较松的母亲效果较好,而对于乳房较小、皮肤张力较大的母亲,效果就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142-144
目的观察自制吸引器在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50例,对照组为5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吸引器吸出乳头后给婴儿哺乳,对照组直接将乳头给婴儿哺乳。观察并比较两组母亲哺乳的喂养成功率、满意度、婴儿哺乳中的哭闹反应。结果实验组母亲哺乳的喂养成功率与对照组满意度(40%,72%)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组(10%)婴儿哭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6%)患者乳头内陷完全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吸引器吸出乳头后给婴儿哺乳,不仅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也能降低婴儿哭闹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建爱婴医院前后各100例产妇,母婴同室与分室对产妇乳腺炎,产后出血,母乳喂养及自娩与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同室组于产后30min内(自娩或剖宫产)婴儿与母体裸体皮肤接触30min,并吸吮乳头,产后婴儿与母亲24h同室,按需哺乳.分室组采取传统的喂养方法,出生后3~6h奶瓶喂糖水,12h开始抱奶,每4h一次,定时哺乳制.剖宫产婴儿出生后3~6h喂糖水,12h后定时奶瓶喂配方奶,48~72h抱奶定时哺乳.结果母婴同室组母乳喂养率100%,显著高于分室组(纯母乳喂养率等于零,65%为部分性母乳喂养,35%为人工喂养).前者产妇乳腺炎、产后出血率亦明显低于后者;同时证明母婴同室组中自娩与剖宫产母乳喂养率无差别.结论母婴同室可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降低母体乳腺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母体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探析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母乳喂养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所起到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03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接收的54例进行剖宫产产妇,并根据抛硬币原则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6例对照组与28例实验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两组婴儿含接姿势、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母亲喂奶感受。结果:实验组婴儿含接姿势、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母亲喂奶感受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产妇在术后进行母乳喂养的舒适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乳头内陷的产妇54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哺乳,实验组将橡皮奶头套在内陷的乳头及乳晕上,使婴儿吸吮橡皮奶头达到母乳喂养的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结果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3%)显著低于实验组(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产妇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产前门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特别注意乳头内陷产妇)以及产后细致母乳喂养知识指导(特别注意剖宫产术后产妇)。结果: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分段式、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与护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食品,其营养成分最适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目前城市中许多母亲由于多种原因,如剖宫产后对疼痛的畏惧、产后早期工作、保持自身的身体形象及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等,使母乳喂养率明显降低。近几年,我们对剖宫产后母亲进行了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护理使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下面就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早期的全面系统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初中以上文化、新生儿体重在2 500 g~4 000 g,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手术12 h后给予藕粉、…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对泌乳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146-1147
探讨剖宫产术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为观察组,50例足月妊娠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后均实行母婴早期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措施,监测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剖宫产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以下对策:①帮助母亲建立信心;②协助产妇正确哺乳;③乳房护理;④做好母亲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微创的、有效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矫正器治疗乳头内陷33例,佩戴矫正器时间6~8个月.结果 33例患者拆除矫正器后,经过6个月~2 a随访,外形、高度均理想,无回缩复发.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效果持久,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因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认识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方法:从1990年来,对连续61例浆液或血性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切开检查。结果:发现乳头状瘤55例,乳头状癌6例。结论:可能只有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是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头溢液与乳腺癌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96例乳头溢液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检验。结果:96例乳头溢液中27例为乳腺癌,其中20例为中老年患者。结论:乳头溢液与乳腺癌在临床上关系密切,其中老年血性溢液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李霞  赵海  窦宏圆 《黑龙江医学》2012,36(4):279-28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乳头溢液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乳腺导管造影后行钼靶摄像,经2名放射医师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收集病例中,血性乳头溢液19例;浆液性乳头溢液13例;浆液性血性乳头溢液3例;黏液性乳头溢液1例。36例乳头溢液中,病理符合33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是较好的选择,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表皮三角瓣治疗乳头内陷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1年10月采用去表皮三角瓣治疗乳头内陷1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8个月,无1例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感觉良好,无血运和感觉障碍。结论:采用去表皮三角瓣行乳头内陷的整复术形态美观,效果满意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便于推广应用的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7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39例(30.7%),浆液血性溢液42例(33%),浆液性溢液46例(36.3%)。经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103例(81.1%),乳腺癌21例(16.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2.4%)。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3.5%(19/81),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4.3%(2/46)。127例患者中行单纯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106例,单纯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清扫术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例,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乳头溢液复发、良性病变癌变及癌转移。结论病理学检查是乳头溢液定性诊断的唯一方法。手术治疗乳头溢液原发病是防治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房乳头腺瘤的形态学特点 ,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10例乳头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分析。结果 :镜下导管上皮细胞增生 ,以乳头状或腺瘤样增生为主 ,SMA、S - 10 0对肌上皮辨别有帮助。结论 :乳头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 ,认识其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 ,有助于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乳导管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造影资料,病例均经临床、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性疾病占61.5%(48例),以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多见,占57.7%(45例);非肿瘤性疾病占38.5%(30例),以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最多见占26.9%(21例)。结论乳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本院1980年至1989年收治的963例乳腺癌中伴乳头溢液的50例,进行了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结果表明:乳腺癌癌块多位于乳头下及附近,此类多属早期,Ⅰ期位于乳头下和乳晕周边者分别占72.7%(8/11)和69.2%(18/26),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2.6%;远离乳头者,多属晚期,Ⅲ期占69.2%(9/13),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