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抗HBV-DC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5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扩增出DC,并予HBsAg致敏DC。第7天收获DC静脉回输,每周1次,平均4次/例。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两次检测平均间隔37d。结果好转2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83%。治疗前后HBsAg为(235.37±87.26)ng/mL和(90.10±82.30)ng/mL(t=7.66,P<0.001),平均下降62%;HBeAg为(2.74±1.74)Ncu/mL和(1.65±1.37)Ncu/mL(t=4.08,P<0.001),平均下降48%;HBeAb为(0.23±0.45)Ncu/mL和(0.75±0.97)Ncu/m(Lt=3.22,P<0.01);3例HBeAb由阴转阳,1例发生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HBV-DNA定量为(1.30±1.45)×108copy/mL和(0.53±1.27)×108copy/mL(t=2.20,P<0.05),平均下降1.04log。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有效抑制e抗原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降低或清除病毒抗原,促进HBeAb的产生并促进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慢性HBV携带者和CHB患者均可产生应答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简称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例慢性HBV携带者及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检测治疗前后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两次检测平均间隔40d。结果:治愈5例,好转21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19.23%。治疗前后HBsAg分别为(129.58±112.68)ng/ml和(42.67±51.41)ng/ml(t=5.57,P<0.001),平均下降68%,5例HBsAg转阴。7例治疗前HBV-DNA定量高于正常,为(2.17±5.27)×106copies/ml,治疗后6例下降,其中,5例降为正常,1例升高0.49log;原1例HBV-DNA定量正常者升高到1.30×103copies/ml。治疗前后ALT分别为(30.04±19.99)U/L和(40.50±45.10)U/L,有升高趋势(t=1.75,P=0.09),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抑制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清除病毒,彻底治愈慢性HBV感染者。CHB患者、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均可对抗HBV-DC的治疗发生良好的应答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地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方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延长疗程和增加治疗次数可望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Ph S1-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0例HBsAg阳性乙肝患者的pre S1-Ag和HBeAg,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结果:Pre S1-Ag与HBV-DNA和HBeAg正相关(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尤其在HBV—DNA低于5×10^4copy/ml的低水平组中,Pre S1-Ag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P〈0.05)。结论:Pre S1-Ag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出HBV的传染性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赵岩  赵颖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8):144-144
目的:通过收集HBsAg阳性人群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分析HBV感染人体后不同年龄组、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查采用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A、B、C、D四个年龄组模式Ⅰ(HBsAg+,HBeAg+/HBsAg+,HBeAg+,HBeAb+)间有显著差异,F=9.90(P〈0.01),模式Ⅱ(HBsAg+,HBeAb+/HBsAg+,HBeAb+,HBcAb+)和模式Ⅲ(HBsAg+.HBcAb)组间无差异,HBV—DNA阳性率(检测结果〉1.0&#215;103copies/ml为阳性)模式Ⅰ与模式Ⅱ(u=9.60,P〈0.01)、模式Ⅰ与模式Ⅲ(u=4.61,P〈0.01)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式Ⅱ与模式Ⅲ(u=2.07,P〈0.05)有差异。结论:HbeAg阳性者病毒成高水平复制状态,并且不同年龄组间有差异。HBeAb阳性和无HBeAb者不能完全代表无病毒复制。乙肝免疫标示物和HBV—DNA的检测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5.
岑柳仙 《广西医学》2005,27(11):1833-1834
Pre 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外壳大蛋白、中蛋白的一部分,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它的阳性率、滴度与HBsAg、nBeAg、HBV-DNA联合酶有关。研究发现Pre 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高度相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本文对264例不同模式HBV感染者同时进行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Pre S1抗原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CR定量检测HBV-DNA拷贝数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的关系。方法对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患者42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结果 92例HBsAg、HBeAg、抗HBc标志物均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定量拷贝数〉1.0&#215;103/ml者有85例,平均拷贝数为1.42&#215;107/ml;在12例HBsAg、HBeAg标志物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11例,平均拷贝数4.42&#215;106/ml;在99例HBsAg、抗HBe、抗HBc标志物均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者为39例,平均拷贝数为9.89&#215;105/ml;而在207例HBV-M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中,仍有4例检出HBV-DNA〉1.0&#215;103/ml,平均拷贝数为9.54&#215;103/ml。结论 在各种HBV标志物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而血清中未检出HBV-M者并不能排除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刘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041-2042
目的:探索不同血清学组合HBV-DNA的含量方法:对378例不同血清学指标的门诊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阳性率为88.5%(124/140),其平均COPY#指数为6.5±1.53;HBsAg、HBeAb、HBcAb模式阳性率为18%(27/150),其平均COPY#指数为5.22±1.35;HBsAg、HBcAb模式阳性率为34.8%(8/23),其平均COPY#指数为6.9±1.39;HBsAg、HBeAg模式的阳性率为90%(18/20),其平均COPY#指数为6.9±1.01;HBsAg、HBsAb、HBcAb模式阳性率为100%(4/4),其平均COPY#指数为6.9±1.01;HBsAg+HBeAg、HBcAb模式阳性率为67.7%(2/3),其平均COPY#指数为6.5±0.71;6例HBsAb、HBeAb、HBcAb,8例HbCAb阳性,22例阴性,2例HBsAg.HBeAg+HBcAb患者HBV-DNA量均为试剂检出范围以下。结论: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HBsAg、HBeAb、HBcAb模式;在血清学转型的过程中HBV-DNA高复制状态;从而也说明了HBeAg阳性并非传染非HBV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8.
抗HBV-DC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简称抗HBV-DC)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HBeAg阳性和5例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扩增出DC,并予HBsAg致敏DC。第7天收获DC静脉回输,1次/周,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治愈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19/20),治愈率5%(1/20)。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有效地抑制慢性HBV携带者的病毒复制,降低并清除病毒抗原,促进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HBV携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CL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341份应用FQ-PCR法测定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FQ-PCR法及CLEIA检测。分析HBV-DNA阳性标本中乙肝5项[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在不同血清模式下HBV-DNA载量分布情况,对比HBV-DNA载量于HBeAg阳性与HBeAb阳性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HBsAg+、HBcAb+、HBeAg+及HBsAg+、HBcAb+、HBeAb+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42%、43.70%;HBsAg+、HBsAb+、HBcAb+、HBeAg+阳性检出率为4.99%,HBsAg+、HBsAb+、HBcAb+、HBeAb+阳性检出率为4.69%。另外,HBcAb阳性标本共331份,约占所有HBV-DNA阳性标本数的97.07%。大三阳组(131例)患者HB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检测结果分布状况及其与HBV-DNA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7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115例、HBeAg阴性组62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检测HBs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DNA,贝克曼AU6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监测法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ALP、γ-GT).统计分析组间HBsAg与HBV-DNA含量的差异性,各组内血清HBsAg与HBV-DNA及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数据以中位数与四分位数表示,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中HBsAg与HBV-DNA含量(对数转换后表示)分别为4678.5 IU/ml(2806,6128.7)、2770.0IU/ml(1228,5440);5.56(3.86,7.54)、3.66(3.16,4.5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阳性组中HBsAg与HBV-DNA总体存在相关性(r=0.537,P<0.01),在HBV-DNA处于103 ~ 105、105~ 107、> 107IU/ml复制量时两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205、0.443、0.712(P均<0.05).HBeAg阴性组HBsAg与HBV-DNA间相关系数为0.22,P=0.083;在HBV-DNA≤104IU/ml与>104IU/ml复制量时两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03和0.08;在ALT、AST升高与正常时两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23和0.17.两组定量HBsAg与主要肝功能指标ALT、AST、ALP、γ-GT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含量可反映HBV-DNA复制程度,可辅助衡量肝脏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广西隆安县乙肝血源疫苗长期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隆安县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766名1987—1989年出生,并于出生72 h内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结果 766名研究对象中,HBs Ag携带率为4.96%,首针不及时接种组(10.42%)显著高于及时接种组HBs Ag阳性率(4.60%)(P0.05)。首针及时接种的718例研究对象中,HBs Ag和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4.60%(95%CI:3.29~6.38)和22.42%(95%CI:19.52~25.62)。Anti-HBs阳性率为21.59%(95%CI:18.73~24.74)。Anti-HBs阳性者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98.39 m IU/m L(95%CI:60.87~135.91),单独Anti-HBs阳性者平均GMC为47.34 m IU/m L(95%CI:40.58~54.10),随着免疫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GMC10 m IU/m L组随着免疫年限延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而100~999.99 m IU/m L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首针及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保护率为74.30%。结论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26~28年抗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疫苗保护HBV感染和发病的效果已显著下降。建议继续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对Anti-HBs阴性(GMC10 m IU/m L)且未感染HBV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2.
万春阁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127-1129
目的了解安康市汉阴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及GAVI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抽取1~59岁人群30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安康市汉阴县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4.9%,抗-HBs阳性率为57.2%,抗-HBc阳性率为32.7%,HBV感染率为50.7%。免疫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HBV感染率15~59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4岁组高于1~4岁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乙肝感染率,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王学忠 《中国热带医学》2009,9(5):941-942,961
目的综述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查阅和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结果现已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有8种基因型,其中6种基因型已分出基因亚型,并且其地理分布及与临床关系都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地域性分布和其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为乙型肝炎的控制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定性检测阴性儿童血清中抗-HBs的含量,探讨定量检测抗-HBs在评价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在AXYM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上定量检测全程免疫过乙型肝炎疫苗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定性检测抗-HBs(-)的76名儿童血清标本中抗-HBs含量.结果76份ELISA定性检测抗-HBs(-)的标本中有41份抗-HBs>10mIU/ml,22份抗-HBs<10mIU/ml,13份抗-HBs<2.1mIU/ml.结论ELISA定性检测抗-HBs(-)的血清中仍有54.0%抗-HBs含量能够达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水平.因此,仅凭ELISA定性检测抗-HBs不能准确判断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抗-HBs定量检测在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确定疫苗再接种方案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联合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钟娜莲 《河北医学》2006,12(5):426-428
目的: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6例HBsAg( )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60例,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对照组46例,不用HBVac和HB IG。母婴血清HBsAg、HBeAg和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有套式PCR检测。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与26.1,10%与34.8%)均<0.05;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与8.7%)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通过HB IG和HBVac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其机理可能为胎儿获得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16.
HBsAg阳性者乙肝标志物及肝功检测结果分析2 5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  赵献云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3):236-237,266
【目的】通过对正常体检者HBsAg阳性标本的不同乙肝标志物模式类型的统计,探讨HBsAg在乙肝病情及传染性方面的真正价值。【方法】检测34 532例健康体检标本中2 562例HBsAg阳性者的HBV血清学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sAb)、核心抗体IgM(HBcIgM)。以阳性项目出现的序号为该类型的代码,结合肝功能指标,分析临床意义。【结果】在每一阳性标本中,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标志物,在2 562例标本中按每个阳性标本中的阳性标志物的分布可归纳成9种不同的乙肝标志物模式类型。【结论】在健康查体中的HBsAg阳性者中存在着很多特殊情况例如模式7、8、9这样的特殊类型,应做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某农村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ing B  Zhuang H  Cui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59-362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并比较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