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创了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纪元,但由于血液与许多非生理性人工管道的接触,外科手术的损伤,麻醉及人体温度的变化,器官的缺血再灌注等,伴随CPB,随之而激发产生了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从而使患者处于灌注后综合征(postperusion syndrome)的风险之下,病情危重者甚至因此而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aDS)或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ODS)。  相似文献   

2.
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过程中,血细胞、血浆成分与氧合器及体外循环管道接触后被激活,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一氧化氮(NO)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物质。CPB中加入NO供体或吸入NO等增加机体NO浓度的方法均可抑制或逆转血小板激活,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粘附,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可有效地抑制CPB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发生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一直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本实验中我们检测了年轻大鼠围术期体内IL-6的浓度,海马NF-κB的表达含量和神经认知功能,同时评估了氧合器的大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7),假手术组(n=10,麻醉、置管、不连接体外循环)和两组体外循环实验组,CPB组大鼠在麻醉、置管后行90分钟的体外循环,分别使用小容量的大鼠氧合器(n=10)和新生儿氧合器(n=10)。在术前、CPB结束时和CPB结束后2小时采集血样检测IL-6的含量。在术后第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海马NF—κB的表达含量。在术前和术后的21天内对神经功能采用改良孔板实验进行评估。结果CPB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L-6的水平明显升高,新生儿氧合器组在CPB结束后2小时与大鼠氧合器组相比IL-6的水平更高[CPB/大鼠氧合器组:220pg/ml(16~415);CPB/新生儿氧合器组:1400pg/ml(592~5812)](P〈0.05)。3组实验组中海马NF—KB的表达含量与对照组(10±4)相比明显升高。CPB组与假手术组(173±24)相比NF.KB表达含量更高(CPB/新生儿氧合器组:271±57;CPB/大鼠氧合器组:269±72)。神经认知功能和行为学的评估结果显示组间没有差异。结论CPB引发显著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并伴随着海马中NF-κB蛋白表达的增多并没有导致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由此可推断,排除体外循环和炎症反应这两个因素,可能有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患者CPB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的是“二次打击”学说。围体外循环期SIRS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很多,CPB装置的改进及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是主要措施。随着对核转录因子NF-kB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可能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调控CPB引发SIRS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岑坚正  张镜方  庄建  沈磊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55-1456
系统性炎症反应是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的重要原因。甲基强的松龙(MP)能有效抑制全身和肺部的炎症反应。目前国内外尚无MP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于2002年对幼猪CPB前后不同时间点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进行观察,探讨大剂量MP对CPB前后PS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胎儿体外循环(CPB)是未来开展胎儿心脏手术的重要 技术支持之一。CPB下心脏手术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 反应,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炎性细胞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 用。胎羊CPB时可影响胎盘气体交换,本研究拟通过观察 胎羊CPB对胎羊血气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胎 盘功能不良的原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An Y  Xiao Y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85-1487
目的 探讨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肝脏生长激素受体mRNA(GHRmRN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CPB模型,按照CPB后不同时间进行分组,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前白蛋白(PA)水平及肝功能。RT-PCR法检测肝组织GHRmRNA。结果 CPB1.0h后肝功能损害明显,LPS、IL-6开始升高,CPB结束后2.0h达到峰值;GH、GHBP、GHRmRNA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并与黄疸程度、LPS、IL-6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PA呈正相关(P〈0.01)。结论 CPB术后早期肝功能已受到损害,GH/GHR轴存在明显下调,其原因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引起的生长激素受体表达受抑有关;并可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是介导CPB肝脏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由于避免了应用体外循环以及由此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体外循环(CPB)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相比,OPCAB具有较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特别对于具高危因素病人,OPCAB的优越性更为明显.我们统计141例高危病人手术资料,比较CABG及OPCAB对其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旨在研究31-33℃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与25-28℃中低温CPB心停跳条件下围术期不同时点各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两种术式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浆核因子(NF)-κB活性,ELISA法捡测围术期血浆TNF-α水平。结果两组NF-κB、TNF-α水平,体外循环(CPB)后较CPB前显著增加(P均〈0.05),CPB后各时点对照组NF-κB相TNF-α活性显著高于地氟醚组(P均〈O05)。提示地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抑制TNF-α活性.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脏手术输血量大,体外循环(CPB)可造成血小板损伤,常通过围术期输注异体血补充血小板,以避免术后出血,但输入异体血具有很多并发症。CPB前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于CPB后再回输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APRP)可减少术后出血,不输或少输异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可节约用血,但其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心内直视术患者ANH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肺损伤及肺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CPB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已大大降低。虽然如此,CPB肺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仍是心脏外科的热点问题之一。事实上,几乎所有CPB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害肺功能减退,轻者仅有一过性症状,重者则表现为呼吸窘迫(ARDS)乃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CPB期间肺损伤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缺血再灌注和全身炎症反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体外循环(cardioplumonary byass,CPB)使得大多数心脏手术得以开展,而肺损伤作为心脏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目前认为肺损伤主要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等因素有关。CPB期间血液与CPB循环回路表面的接触、输血输液、肝素-鱼精蛋白的使用、术中肺动脉阻断等均可引起显著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肺内粒细胞集聚最终引起弥漫  相似文献   

14.
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过程中,血细胞、血浆成分与氧合器及体外循环管道接触后被激活,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一氧化氮(NO)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物质。CPB中加入NO供体或吸入NO等增加机体NO浓度的方法均可抑制或逆转血小板激活,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粘附,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可有效地抑制CPB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运用,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开展成为可能,但它作为一种有创性的辅助治疗措施,在对人体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在体外循环中,由于血液稀释及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等多种因素,激活体内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水肿、全身含水量增加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严重者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超滤(ultrafiltration,UF)不仅能有效地去除体外循环后体内多余的水分,浓缩血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小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术后早期的自然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观察性临床研究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2月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年龄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isk adjus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RACHS)2~5级、CPB下手术、无术前感染或炎性疾病的患儿,连续测定术前至术后第7 d的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同时行痰培养和胸部X线片检查,对体温>38℃的患儿行血培养,对伤口化脓的患儿行伤口分泌物培养。统计术后7 d内感染及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7 d内有无感染和并发症将入组患儿分为4组:感染+并发症组、单纯感染组、单纯并发症组以及正常组。结果 最终选择住PICU≥4 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429...  相似文献   

17.
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心脏手术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外科及麻醉水平的提高,与过去的30年相比,心脏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逐年下降,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持续下降.但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却逐年升高,约35%病人在术后1年内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病死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治疗.因此,研究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发展趋势及防治方法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现就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PB)诱发犬心、肺、脾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10只,体重18~24妇,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地塞米松(D)组,每组5只。麻醉诱导前即刻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建立CPB,测定CPB前、CPB 1h、CPB 2h、停CPB后30min、停CPB后2h时心、肺、脾、PBMC中TLR-4、TNF-α、热休克蛋白(HSP-70)mRNA表达及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浓度。结果CPB可诱发心、肺、脾及PBMC中TLR-4、HSP-70、TNF—α mRNA表达及血浆NO、MDA浓度增加;地塞米松预先给药可减弱CPB诱发的上述改变(脾除外)(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先给药可减弱CPB诱发犬的全身炎性反应,与下调TLR-4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19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上腔静脉-右肺动脉连接术(Glenn手术),现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老年患者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 Ⅱ或Ⅲ级,NYH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9例。T组在麻醉诱导前使用超声定位于双侧4—5肋间隙,在肋间内肌和胸横肌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C组直接行麻醉诱导。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采用神经心理组合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认识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术后24、72 h的S100β蛋白浓度。记录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锯胸骨时、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术后24、72 h检测血清IL-6、TNF-α浓度;检测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CPB结束后30 min、术后72 h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各时点的胰岛素抵抗(IR)指数。记录术后24、72 h的VAS疼痛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第7天POCD的发生率(45% vs 21%)明显降低(P<0.05),术后24、72 h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锯胸骨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和术后24 h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CPB结束后30 min和术后24 h的IR指数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 TTP阻滞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CPB下瓣膜置换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改善IR指数,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