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型心房颤动(室率)〉100次/min,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的焦点。部分病人不接受电复律治疗,而采用负荷剂量胺碘酮药物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现总结其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后,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阿他伐他汀,疗程为18个月.结果 12个月、18个月时,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0.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63.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螺内酯,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房内径、血压,根据是否复发等判断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左房内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房内径、SBP、DBP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可有效维持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的窦性心律,疗效突出,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张静梅  金妙珍 《心脏杂志》2010,22(4):603-606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4期)、PubMed、EMBAS(荷兰医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并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疗效的研究中,共纳入4项研究,累计胺碘酮治疗组221例,普罗帕酮治疗组204例。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疗效的合并OR值为0.65,95%可信区间为0.43-0.97,P0.05。②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的研究中,共纳入3项研究,累计胺碘酮治疗组168例,普罗帕酮治疗组158例。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的合并OR值为3.79,95%可信区间为1.83-7.88,P0.05。结论:在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但用药安全性不如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6.
7.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和安全性进行此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旭昌  何勇  郑强荪  张军 《心脏杂志》2004,16(3):290-290
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本文作者观察负荷量胺碘酮转复PAF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主张尽可能复律,转律分为药物及电转律,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文旨在探讨口服胺碘酮用于转复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93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A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主张尽可能复律,而维持复律后窦性心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给药方法将75例病人分为两组,A组37人,B组38人。两组病人均经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复律方法包括药物及电击复律。复律后A组口服胺碘酮200mgTid,5d后减量为200mgBid,5d后减量为200mgQd,口服维持。B组口服普罗帕酮150mg,Tid。1.2观察项目以上病人均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服药后1、2、3、4、6个月,6个月后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此外,如出现不适…  相似文献   

12.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发作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胺碘酮转复2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15-30min未转变的且室率仍快的患追加一次胺磺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 静脉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19例(86.36%)转复窦性心律,550-700mg3例(13.63%)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资料表明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心房重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评价血管紧张素Ⅰ的Ⅰ型受体阻断剂依贝沙坦对持续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作用。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心须是有房颤持续发作 >7天的病史 ,患者入选后进行随机分组并预约进行心脏电击复律。患者被分为两组 :Ⅰ组应用胺碘酮治疗 ,Ⅱ组用胺碘酮加依贝沙坦治疗。主要观察到第一次房颤复发时的时间。从总数为 186例患者中选出 15 4人用治疗意向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别有 75人和 79人被随机分入Ⅰ组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发生于48h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每8h1次30min内静脉滴注胺碘酮300mg,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如未转复,24h内共静脉滴注3次胺碘酮。结果21例患者均在静脉滴注胺碘酮后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1.3%。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率。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新近发生的快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发心房颤动( Af)自发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可能性及其自发转复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新发 A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71.88% ) Af患者于72 h 内转为窦性心律,其中48例转复时间< 24 h。另27例患者未能转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Af 时间< 24 h 是新发 Af自发转复的唯一预测指标,性别、病因、年龄、左房直径均非 Af转复的预测指标。结论:大多数新发 Af能自发转复为窦性心律,尤以 Af 时间< 24 h 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术后高龄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后一周内发生心室率过速的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21例,给予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静脉注射,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人,15-30min未转复的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率,继续静脉点滴维持量达250mg-450mg 17例患者(80.95%)转复为窦性心律,达450-700mg 4例患者(19.05%)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功能恶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无缓慢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例发生轻度静脉炎,不影响疗效。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方法,转复高龄患者手术后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迅速有效,未发生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毛花甙C组(25例),胺碘酮组(27例)。结果:52例患者中29例复律成功,成功率55.8%,毛花甙C组成功率40.0%(10/25),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70.4%(19/2)。结论:静脉应用胺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24小时内成功率显著高于毛花甙C(P<0.05)。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它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导致心力衰竭,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房颤可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型:持续性心房颤动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近年来笔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一直被推荐作为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其疗效被认为优于其他Ⅰ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给予小剂量胺碘酮已成为房颤治疗的“终极”方案。然而,美国匹兹堡大学Chandhock等新近发表的,对长期胺碘酮治疗进行的研究结果却对此疗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有可能复发,转复窦律后90s内复发者称为即刻复发。房颤即刻复发的原因常与房早触发有关,即刻复发的可能性与异位房性早搏提早的程度相关。尽管研究证实肺静脉隔离可以防止心房颤动的即刻复发,但是心房颤动即刻复发的特定触发点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