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6例患者,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开放性手术输尿管复位14例,肾切除1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主要进行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位于正常位置。术后无漏尿和输尿管狭窄发生,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肾切除患者预后良好,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对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特别是Ⅰ型,经复位后预后良好。与B超、IVU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比较,逆行造影CT或磁共振水成像(MRu)检查可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后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手术方法,除传统开放手术外,有条件医院亦应考虑开展腹腔镜途径。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患 ,我院 1994年 12月~ 1999年 6月收治 3例 ,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 1;女 ,14岁 ,体检B超检查发现右肾积水、右输尿管结石半年入院。无任何临床症状。查体无阳性发现。尿常规 (- )。B超示 :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结石。静脉肾盂造影 (IVU)示 :右肾盂及上 1/ 3段输尿管积水、扩张。术前诊断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 ,拟行右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发现右输尿管环绕于腔静脉后 ,再转至腔静脉外侧 ,上段输尿管及肾盂扩张 ,故确诊为腔静脉后输尿管。因腔静脉后输尿…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异常,现将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5~35岁。临床表现均以右腰部胀痛不适为主,病史3个月~半年,伴尿路刺激症状者2例。B 超及 ivp 检查4例均示右肾盂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B 超提示输尿管上段狭窄3例,ivp 提示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输尿管上段狭窄1例。逆行肾盂造影4例均显示上段输尿管自第3、4腰椎向中线移位而呈“S”形畸形,扩张之上段输尿管20~30mm,因此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儿童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儿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我院诊治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儿的临床资料。6例患儿均行逆行输尿管造影(RU)或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等检查,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倒J形或S形;治疗采用微创的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矫正复位术,术中将输尿管切断移到下腔静脉前做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6例患儿均术前确诊。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B超和IVU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减轻。微创的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矫正复位术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结论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MSCT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此病较好的手术方法,而腹腔镜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创伤小、美观、恢复快,效果满意,是腔静脉后输尿管有效的微创治疗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诊断及治疗.8例患者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明确诊断,其中7例采用开放手术,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4 年,肾积水缓解,吻合口通畅,肾功能正常.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输尿管离断复位矫形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将来有望成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 ,我科 1991年至 2 0 0 1年收治 4例 ,为了增进对本病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 ,均男性 ,年龄 2 7~ 4 1岁 ,病史 2个月~8个月 ,症状为 4例右腰闷痛或胀痛 ,1例伴右肾、右输尿管上段结石。B超 4例均显示右肾积液及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腹部平片 (KUB)及静脉肾孟造影 (IVP) 3例显示右肾积液、右输尿管上段 (L4 以上 )明显扩张。扩张下方输尿管向上向中线走向 ,呈倒“S”形或“鱼钩”形图象 ,其中一例伴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多发小结石。另一例显形不满意行逆行造影确诊 (见图 1)。2 …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例 1,女 ,2 7岁。因右侧腰部胀痛 2 年 ,加重 3个月于1979年 6月 4日入院。查体 :右肾下极可扪及 ,右侧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尿路平片 (kuB)未见阳性结石。静脉肾盂造影 (ivP)及逆行造影加右下腔静脉造影摄片示 :右输尿管向正中移位 ,于腰 3、 4椎体位置从下腔静脉后绕过下腔静脉再回到右侧。诊断为腔静脉后输尿管 ,择期行腔静脉后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复位 ,再吻合术。治愈出院。例 2 ,男、 2 6岁。因反复右侧腰部胀痛不适、尿频、尿急、尿痛 3 月于 1992年 7月 14日入院。查体 ,无阳性体征。尿常规WBC 2~ 4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诊断及治疗。8例患者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明确诊断,其中7例采用开放手术,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4年,肾积水缓解,吻合口通畅,肾功能正常。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输尿管离断复位矫形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将来有望成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CT表现为患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输尿管走形于下腔静脉后、椎体前,呈典型的萝卜根样或S形,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间见圆点状输尿管影.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有特征性CT表现,螺旋...  相似文献   

10.
莫先红  魏敏 《现代保健》2012,(28):108-109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4月-2012年5月对笔者所在医院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经KUB+IVU(静脉肾盂造影)及右输尿管逆行造影和(或)CT检查明确诊断。治疗行切除受压输尿管2~3cm,下腔静脉前无张力吻合。随访6~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积水明显改善,无明显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KUB+IVU和右输尿管逆行造影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后吻合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4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评价肝血管瘤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腹部症状或体征.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4.7%、84.2%和100.0%.结果 16例患者行肝血管瘤挖除术,27例行常规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例行肝右动脉结扎加碘油栓塞术,3例患者实施了右半肝联合左外叶切除术以及肝段切除联合血管瘤挖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12/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中失血量和术中有无输红细胞(≥2 U)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80,P=0.0013).结论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超、CT和MRI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手段,MRI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手术切除是肝血管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应从严把握.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有无输红细胞(≥2 U)是影响肝血管瘤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4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评价肝血管瘤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腹部症状或体征。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4.7%、84.2%和100.0%。结果16例患者行肝血管瘤挖除术,27例行常规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例行肝右动脉结扎加碘油栓塞术,3例患者实施了右半肝联合左外叶切除术以及肝段切除联合血管瘤挖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12/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中失血量和术中有无输红细胞(≥2U)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80,P=0.0013)。结论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超、CT和MRI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手段,MRI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手术切除是肝血管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应从严把握。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有无输红细胞(≥2U)是影响肝血管瘤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治经验,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6年9月诊治的24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以腰背痛和肉眼血尿为最常见临床症状,分别占50.0%和41.7%.24 h尿抗酸杆菌和尿结核聚合酶链反应(TB-PCR)的阳性率分别为10.5%和33.3%,静注尿路造影、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及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1.6%、14.3%和58.3%.结果 药物治疗6例,手术治疗18例,包括肾切除和输尿管远端切除加膀胱肌瓣成形术等.1例并发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死亡,2例失访,余21例随访4个月至4年均治愈,1例因膀胱挛缩而行回肠扩大膀胱术.结论 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和重视,排除膀胱肿瘤、结石、非特异性炎症等,综合应用尿路造影、尿细菌学、CT、超声检查等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患者可用药物治愈,晚期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治经验,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6年9月诊治的24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以腰背痛和肉眼血尿为最常见临床症状,分别占50.0%和41.7%。24h尿抗酸杆菌和尿结核聚合酶链反应(TB-PCR)的阳性率分别为10.5%和33.3%,静注尿路造影、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及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1.6%、14.3%和58.3%。结果药物治疗6例,手术治疗18例,包括肾切除和输尿管远端切除加膀胱肌瓣成形术等。1例并发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死亡,2例失访,余21例随访4个月至4年均治愈,1例因膀胱挛缩而行回肠扩大膀胱术。结论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和重视,排除膀胱肿瘤、结石、非特异性炎症等,综合应用尿路造影、尿细菌学、CT、超声检查等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患者可用药物治愈,晚期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Lyell's syndrome (SL) or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s a rare mucocutaneous eruption,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an acute necrosis of the totality of the epidermis +/- the mucosal epithelium. This is a serious affection considering the severity of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the unpredictable evolution, and the absence of specific therapy. AIM: To assess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is condition in our departments.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concerning the cases of Lyell's syndrome carried in the dermatology and the intensive care department of Farhat Hached hospital over a 26 year period. RESULTS: We listed 12 women and 4 with a mean age of 48.9 years. Epidermal detachment varied between 26 and 80% of the body surface and mucus were involved in 87.5% of cases.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were noted in 11 patients. A drug etiology was found in 87,5% of cases, half of which was due to antibiotics. CONCLUSION: Our resu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literature. Our study illustrates the severity of this toxiderma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43.75% of cases), conformable with what was predicted by the severity-of-illness score "SCORTEN".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were the principal cause of deat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13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达67.5%(27/40).40例均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3例,捷径手术3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余均出院.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