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腔外转移比较少见,牙龈转移性间皮瘤尚未见报道。我科遇一例恶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于术后出现牙龈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左侧胸痛半月入院。X线胸片见左肺第四、五前肋之间例胸壁处有一个梭形密度增高、边缘清晰阴影向肺野突出。拟诊为左胸膜间皮瘤。1985年10月29日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行肿瘤加部份胸壁切除术。病理诊断:左侧局限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术后一般情况良好,1985年11月15日出  相似文献   

2.
胸膜间皮瘤少见。本文报告3例,发生在右側胸膜2例,右側叶间胸膜1例。例1病史11个月,尸检见瘤体重7kg,大小36×27×16cm,例2病史近2年,手术切除肿瘤,瘤体重3kg,大小25×20×11cm。术后恢复较好。此2例皆有胸痛、呼吸困难。患侧胸壁高度膨隆及上下腔静脉压迫症,X线示右胸腔巨大团块影,水样密度均匀一致,与胸膜不能分开,气管纵隔严重受压左移。例1和例3病理诊断为恶性间皮瘤,例2为良性间皮瘤。  相似文献   

3.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15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包括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为局限性良性纤维型间皮瘤,其中1例术后3年复发,第二次手术病理报告为恶性.2例术后病理为局部区域上皮细胞丰富,局部细胞有恶性变;1例术后病理为低度恶性;1例术后病理为恶性.结论:胸片或CT示弧立、类圆形阴影、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与胸膜紧邻,应考虑到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可能,少数病例可表现为双侧多发类圆形阴影,位于肺实质内,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难度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在胸膜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中波形蛋白、间皮细胞(MC)、钙结合蛋白(CR)、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癌胚抗原(CEA)、表面活性蛋白-B(Sp-B)、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56例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中恶性间皮瘤24例,转移性肺腺癌22例.波形蛋白、MC、CR、TTF-1、CEA、Sp-B在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或P<0.002).结论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胸膜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肺腺癌,波形蛋白、MC、CR、TTF-1、CEA、Sp-B是较为理想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CT表现与病理关系以及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3例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位于左侧胸腔8例,右侧胸腔5例;位于胸腔上半部者3例,位于肺门区1例,其余位于胸腔下半部;位于侧、后胸壁者9例,仅1例位于前胸壁。胸腔积液9例,1例发现对侧肺内转移,2例可见钙化,颈椎转移1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肿瘤与胸膜关系,以及胸膜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分布。在CT引导下做胸膜穿刺活检,获取足够的标本供组织学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近十年来收治胸内巨大肿瘤32例,其中肺内病变23例,纵隔肿瘤8例,胸膜间皮瘤1例,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胸内巨大肿瘤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6岁-70岁,其中肺鳞状细胞癌18例,肺肉瘤2例,肺腺-鳞癌2例,肺错构瘤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  相似文献   

7.
恶性胸膜间皮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理宏  张心敏  廖美琳 《肿瘤》2001,21(3):219-221
目的 经病理证实的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转移情况,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7例工种与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6.8%(7/19),18例(94.7%)有胸痛,其中16例(84.2%)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mer‘s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5.8%)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10.8%)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髓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5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8.9%,15例手术病例中11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大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侵犯肺组织或纵隔胸膜、横膈胸膜。结论 石棉接触史是恶生胸间皮瘤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胸膜间瘤的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下活检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0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症状为胸闷、气促、咳嗽、胸痛;CT和X线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不规则增厚、肺转移;胸水以渗出液为主,胸水LDH≥500u/L,葡萄糖<3.35mmol/L,血清CEA升高,血清CA125升高;主要依据手术后病检、胸膜穿刺活检、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以胸闷、胸痛、气促、咳嗽为主要表现,胸膜活检及胸水细胞学为主要确诊方法。有手术机会,多学科综合治疗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对余姚市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自1999—2009年诊断的3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30例肺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D2-40 、Calretinin 、CEA 、TTF-1在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D2-40、Calretin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0.6%、83.9%,特异性分别为93.3%、86.7%,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3.5%,其中上皮型间皮瘤为100.0%.CEA、TTF-1在肺腺癌中的灵敏度分别为90.0%、83.3%,特异性分别为87.1%和100.0%.[结论]D2-40联合Calretinin可以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D2-40、Calretinin 、CEA、TTF-1联合检测是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组有价值的抗体.  相似文献   

10.
间皮瘤颇为少见,我院1957年~1987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间皮瘤11例,计胸膜间皮瘤5例,心包恶性间皮瘤1例,后腹膜、大网膜、肝胰恶性间皮瘤分别为3例、1例、1例。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1岁~40岁6例,51岁~60岁4例,>60岁1例,现报道如下。一、胸膜间皮瘤:良性2例,恶性3例。临床表现除胸疼、咳嗽、呼吸困难,咳血、发热外,2例出现原因不明的肢体疼痛,另一例乳房肿大。体检均有胸膜病变的体征,1例肝脏肿大,1例指关节色素沉着。3例胸片于胸壁上可见突出肺野的弧形肿决影,呈哑铃状。2例肋膈角模糊不清。1例肋骨呈溶骨性破坏。此5例均行胸膜活检,经皮肺穿刺或胸水检查而得以确诊。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胸膜间皮瘤少见,而局限性孤立型胸膜间皮瘤更为罕见。1870年Wagner首次描叙了该病。1942年亦有人报告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理学,初步地叙述了其组织病理学的三种形态;纤维型、上皮型、混合型。前两型又分为良性(有色膜)及恶性(无色膜),上皮型最为多见。CT诊断胸膜间皮瘤较传统X线为高,但CT诊断胸膜间皮瘤的报导却很少。本文3例,均行CT扫描诊断。并两例行胸膜穿刺活检,一例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2.
男性,63岁。血痰半年伴胸痛咳嗽。X线检查;左上肺外带块状影7×5 cm,胸膜粘连,第三前肋骨骨质破坏。纤支镜检查:左上肺叶B_(12)管口狭窄见血性分泌物;痰检癌细胞三次其中一次见可疑鳞癌细胞。施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见肺实质肿块且与胸壁粘连,胸膜增厚。病理检查:左上肺叶与胸膜粘连增厚。粘连处肺实质隆起,直径约9 cm,外缘与胸膜境界不清。切面呈灰白灰红色细颗粒状,质脆,近胸膜部呈灰白色,致密,质硬。二部分间见纤维组织分界,略呈挤压状。镜下:灰白灰红部瘤细胞多边卵圆形呈巢状结构,灰白致密及胸膜增厚处瘤为异型之梭形细胞束状排列,二瘤间见粗大纤维间隔。病理诊断:肺邂逅瘤(鳞癌及恶性间皮瘤)。讨论邂逅性肿瘤又称碰撞瘤(Colli-sion tumor),系指在同一器官内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月~10月我院应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简称体部伽玛刀)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例1,女,72岁,因左侧胸背部疼痛1个月于2001年6月18日入院。查体:听诊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余未见异常体征。X线胸部正、侧位片示左肺上叶外侧可见直径约7cm梭形高密度阴影,左胸腔中等量积液;胸部CT示:左侧侧胸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水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乳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临床较为常见。大量胸水不仅挤压肺组织导致病人呼吸困难,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而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不仅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肿瘤姑息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近2年来单用榄香烯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10例,获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回.回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用一73岁,平均的岁。全部均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其中原发性肺癌4例,胸内转移性肺癌3例,乳腺癌2例,胸膜间皮瘤回例。在接受榄香烯乳治疗前…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肺浸润的CT与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肺浸润的CT与X线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恶性淋巴瘤肺浸润的CT扫描及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淋巴瘤肺浸润的影像异常可分为肿块结节型、血行播散型、肺内淋巴组织受侵犯型、胸膜病变型。27例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具有3种或3种以上上述类型影像表现。结论恶性淋巴瘤肺浸润有多种X线CT表现。最常见为肿块结节型。肿块及肺实变中见支气管充气征为其特征性表现。CT显示恶性淋巴瘤肺浸润较X线敏感。常规胸部CT扫描有助于诊断与精确分期。  相似文献   

16.
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胸膜问皮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0例中,59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巾弥漫性胸膜增厚42例,局限性胸膜增厚17例;结节状胸膜增厚12例,肿块状胸膜增厚37例,环状增厚10例;胸膜增厚<1 cm者8例,≥1 cm者51例.38例出现胸腔积液.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眼脉络膜转移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 1998年发现1例脉络膜恶性胸膜间皮瘤转移性肿瘤 ,现报道如下。患者女 ,2 9岁 ,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 4个月 ,左眼视力模糊 1周来我科会诊。患者 1998年 5月因受凉咳嗽、伴左侧胸痛、呼吸困难 ,在当地州立医院作胸部CT ,并作胸腔穿刺抽吸胸水细胞学检查 ,初步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而转我院胸外科。入院后于 8月17日行胸腔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 ,进一步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作肺部CT双肺未见转移病灶。由于病变广泛无法手术而作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会诊检查 :右眼视力 4 9,左眼 4 0。测眼压右…  相似文献   

18.
恶性间皮瘤罕见,原发性间皮瘤与石棉接触史之密切程度,各家报告有出入。作者报告一个有14名成员的家族,已有5人死于恶性间皮瘤。其中包括父亲、3个儿子和1个女儿。此家族生活在一个10万人口的城市内达30年之久。这里不是恶性间皮瘤的高发区,也不是石棉的特别污染区。父亲及3个儿子均在建筑业工作,此行业偶尔接触石棉。女儿为店员,无机会接触石棉。5例病人均有多年吸烟史。3例病人恶性间皮瘤发生于腹膜,另两例发生于胸膜。5例肿瘤均经病理证实。3例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波形蛋白(VIM)、神经特异度钙结合蛋白(CR)、间皮细胞(MC),细胞角蛋白7(CK7)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化染色在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2例,选取其中的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纳入分析.评估TTF-1、CK7、Vimentin、MC和Calretinin 5项指标对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VIM(x2 =4.99,P=0.014)、CR(x2 =23.74,P=0.01)和MC(x2 =13.08,P=0.001)的表达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表达高于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而TTF-1(x2 =21.67,P<0.01)和CK7(x2 =18.12,P<0.0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表达高于恶性胸膜间皮瘤.对于恶性间皮瘤的诊断,VIM的灵敏度为72.7%(8/11),特异度为64.4% (29/45);CR的灵敏度为90.9% (10/11),特异度为84.4%(38/45);MC的灵敏度为72.7% (8/11),特异度为82.2% (37/45).对于胸膜转移性肺腺癌的诊断,CK7的灵敏度为95.6% (43/45),特异度为54.5% (6/11);TTF-1的灵敏度为82.2%(37/45),特异度为90.9%(10/11).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的TTF-1、CK7、Vimentin、MC和Calretinin免疫组化染色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用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伴有胸腹腔积液17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 CT、X线、11超明确诊断。 17例中肺癌6例、胸膜间皮瘤2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食道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各1例, 原发灶不明的恶性胸水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