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足跟、足背、内外踝等处瘢痕及溃疡,本文报告了取小退带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14例,均获得成功。该筋膜皮瓣血运丰富,愈合力强、不受创面位置限制,可直接旋转180°,通过皮下隧道到达创面;不牺牲知名血管,手术简单易行;且皮瓣耐磨损;是修复足部创面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2.
2000~2006年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足跟、跟腱及踝关节周围等处软组织缺损患者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带腓肠神经的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合参考文献,探讨该皮瓣的血液供应,静脉回流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带腓肠神经的远端筋膜蒂皮瓣修理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4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跟骨外露2例。结果:所有6例均成活,无并发症。结论:应用此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时,较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具有不牺牲肢体的一条主要血管,无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9例,取皮瓣前常规清创,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或瘢痕、感染病灶等,有肌腱损伤或骨折者先予以修复处理。然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创面。最大修复面积14.5cm×9.5cm。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满意,创面修复成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肤缺损,骨、肌腱外露或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感染其皮肤覆盖是临床较为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近年设计双蒂深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上述各类皮肤缺损37例,均获成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6~71岁,病程最长31年,最短为外伤当日。外伤造成的皮肤缺损,骨、肌腱外露27例,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感染10例。缺损部位:小腿胫前区11例,月国窝部3例,踝前9例,足背4例,足跟3例,肘部2例,前臂远端和手部5例。皮瓣面积2-5cm×4-5cm…  相似文献   

6.
应用不同类型的前臂皮瓣治疗146例手外伤,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前臂皮瓣均具有和受区皮肤色泽,厚薄,柔韧度,弹性相似的特点,还可同时携带神经,肌腱,骨骼等一期修复受区相应的组织缺损等优点,不足之处的供区不隐蔽,影响前臂的美观,做带血管蒂的进行或顺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时,需献出1条前臂主要供血支脉。  相似文献   

7.
应用带腹壁浅动脉筋膜蒂的腹部皮瓣为26例外伤,肿瘤所致阴茎缺损患者及先天性小阴茎者行一期阴茎再造,均获成功,效果优良。此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再造阴茎大小适中,颜色同受区匹配,手术可一期完成。缺点是再造阴茎感觉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8.
张屹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81-F0003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研究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4例运用该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肌腱外露足跟部皮肤缺损,跟腱断裂,踝关节及胫腓骨下段皮肤溃疡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除2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皮瓣不损伤重要血管,血供丰富,是修复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重建及恢复。  相似文献   

9.
指腹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 ,尤其在我国珠江三角地区 ,手工业发达 ,劳动保护相对滞后 ,各种指腹缺损更是多见。治疗上不仅要满足保留手指的长度、外形及运动 ,而且要尽可能恢复指腹感觉 ,减轻供区损伤 ,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手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分别采用邻指皮瓣、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伤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各种指腹缺损 10 1例 ,皮瓣全部成活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 10 1例 ,115指 ,男 83例 ,92指 ;女 18例 ,…  相似文献   

10.
饶海芳  韦建勋 《微创医学》2010,5(3):306-307
下肢为外伤的多发部位,严重外伤时极易造成皮肤等软组织的严重挫裂伤或撕脱伤,治疗不当可造成下肢功能障碍.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采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术修复小腿及足跟部缺损共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腿交腿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劲民  苏伟  花奇凯  沙轲  杨志 《上海医学》2005,28(7):547-548
目的 探讨应用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从对侧小腿转移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7例患者小腿中下段及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所有转移的皮瓣血运良好,3~4周(平均3.2周)后断蒂,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修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修复小腿和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是骨科一大难题。传统的交腿皮瓣由于病人痛苦很大。已逐渐淘汰,此后应用各种带血管蒂皮瓣如腓动脉,胫前动脉、足底动脉皮瓣等,但均需牺牲一条主要动脉,且要吻合血管,操作难度大,无法推广。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胫前等处皮肤缺损。自2002年7月始我们应用该皮瓣治疗8例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认为该皮瓣旋转角度大、蒂长、易成活,是修复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军  张彬宇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52-135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皮瓣在足跟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分别用三种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患者足跟软组织缺损38例。38例中17例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9例为小腿下段内侧皮瓣修复;12例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足跟缺损修复。34例获得随访,时间1-36个月,皮瓣外观恢复良好,皮肤质地接近正常,感觉上以足底内侧皮瓣感觉功能较好,小腿下段内侧皮瓣差,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基本消失。结论:带血管蒂皮瓣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只要皮瓣切取正确,皮瓣设计合理,用带血管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损伤小,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足跟及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皮瓣血管长度及营养,血管走行特点。结果:随访平均16个月,8例皮瓣完全成活。质地优良,且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蒂长,旋转范围大,切取方便,血供恒定,成功率高。修小腿下1/3足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部处在足底的重要负重区,车祸等损伤引起足跟部皮肤缺损,影响站立和行走,必须用皮瓣修复,临床上多有报道,随着近几年皮瓣切取技术发展,我们从2000年2月到2004年4月用足跟邻近部位4种以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有切取方便,不损伤主要血管,损伤少。可选择性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我们进行30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卫东  王琳  游晓波  卢帆 《四川医学》2008,29(5):545-546
目的 探讨小腿和足根部骨、关节、钢板外露创面用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后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创面67例,男41例,女26例;损伤情况:骨、关节外露48例,跟腱外露15例,慢性溃疡4例.结果 67例皮辩全部存活,足部外形、感觉及行走的稳定性均恢复良好.结论 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用于足跟部、小腿创面的修复,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不破坏小腿主要血管、皮瓣的成活率高、术后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亦有所提高.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过去常采用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覆盖骨、肌腱和感染控制后予以植皮处理,治疗时间长,痛苦较大,亦有可能踝关节长期制动,造成踝关节僵硬,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内侧、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感染合并跟腱外露患者,采用前踝上带蒂岛状逆行皮瓣修复,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玉峰  侯明伟  李胜 《西部医学》2010,22(7):1358-1358,1360
病例男性患者,20岁。左足外伤疼痛半年余,加重l周人院。患者自述外伤以前体健无任何不适,疼痛开始于扭伤左足后,扭伤后即感左足疼痛,为持续性隐痛并出现左足跟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自服消炎镇痛药疼痛稍缓解,近一周疼痛加重,以行走时为甚。专科查体:左足皮肤完整、红润,左足跟区压痛,左足未见红、肿、热及畸形等表现。  相似文献   

19.
胫前部、足跟部严重创伤后 ,软组织缺损或坏死造成骨、肌腱外露 ,创面较难覆盖。采用带腓肠神经的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 ,具有血供好、局部耐摩擦等优点。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相比 ,不需牺牲肢体的一条主要血管 ,不会导致足部血供不足 ,对于合并有足背动脉损伤者 ,更显其优越性 [1 ] ,且手术操作简易 ,不需显微外科技术 ,宜于基层医院推广。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院创伤骨科应用该方法修复胫前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均为男性 ,…  相似文献   

20.
足跟部由损伤、感染或肿瘤切除等造成的软组织缺损较为常见。由于足跟系负重部位 ,又位于肢体远端 ,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或任意皮瓣转移修复常不能满足其功能要求。因此 ,我们运用血运良好 ,有感觉神经支配 ,皮肤质量也最接近的跖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自 1991年至今我科对 14例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因其部位特殊 ,护理难度大 ,要求高。为此 ,作者将其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18~ 64a。其中外伤后新鲜创面 2例 ,外伤后溃疡 3例 ,深度烧伤后组织坏死 1例 ,外伤后骨髓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