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蔓性千斤拔种子无菌苗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蔓性千斤拔种子试管萌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发芽床和灭菌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培养。结果 在30℃和20℃两个温度条件下,以30℃培养为好;种子经0.1%峨表面消毒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出现吸胀速度减慢、露白时间推迟、发芽所需天数延长、发芽高峰拖后的现象;二次消毒法比一次消毒法灭菌效果好,污染率仅为2.0%,但种子发芽率只有一次消毒法(45.9%)的近一半,为22.4%;水和滤纸做成纸桥为发芽床种子发芽率达68,3%;1/2MS+BA1.0+NAA0.1+3%蔗糖的培养基上种子发芽率仅为45.0%。结论种子萌发可不需外界提供营养成分;30℃培养种子萌发率高;0.1%HgCl2灭菌剂消毒种子和二次消毒法使种子萌发率下降,消毒剂对种子的毒害作用有待进一步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蔓性千斤拔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蔓性千斤拔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与样本调查的方法对广西蔓性千斤拔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进行汇总整理;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蔓性千斤拔的野生资源的分布及生态环境、群落特征、生长特性等进行调查。【结果】野生蔓性千斤拔群落特征与生长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生于河边、田埂、丘陵地区,适应性强,对温度、土壤及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野生蔓性千斤拔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其生长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人工栽培蔓性千斤拔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均远高于野生。【结论】系统探清了广西蔓性千斤拔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蔓性千斤拔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广西蔓性千斤拔野生资源濒于枯竭,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种质资源、贮藏条件及萌发温度对缬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条件贮藏的缬草种子进行常规种子发芽试验,计算不同萌发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结果 不同来源的缬草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差异,缬草的种子发芽率要高于其变种宽叶缬草的发芽率,栽培缬草的种子发芽率要远高于野生缬草种子的发芽率。贮存时间、贮存温度、萌发温度等因素对缬草种子发芽率均会产生影响。结论 为保持缬草种子的发芽率,贮藏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低温和透气性,要长期保存缬草种子,则必须要以较低的温度保存;种子繁育要在适宜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萝芙木种子发芽的因素,提高发芽率。[方法]考察种子成熟度、种子处理方式、浸种时间、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分析其对种子萌发的作用。[结果]①萝芙木种子有休眠的特性,用1000mg/L的GA,处理新鲜种子,可有效打破体眠状态,发芽率达到85.67%。②温水浸泡阴干的种子3-6h,种子发芽率能提高至91.33%。③种子成熟度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以成熟或完全成熟为好。④变温有利于种子萌发,高恒温和低温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适宜温度为20-28℃。⑤在3000Lx以下,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1500Lx光照射更利于种子萌发。[结论]萝芙木种子萌发适宜条件为:选择成熟或完全成熟种子,采用阴干或GA,处理种子,浸种时间6h,萌发温度选择在20-28℃之间。采用1500Lx光照8h。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桔梗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及储藏条件。方法利用不同光照时长、不同发芽温度、不同试剂的浓度梯度、不同发芽床、不同储存温度等处理,对桔梗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在25℃、12h光照条件下桔梗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0.83%;赤霉素能显著促进桔梗种子萌发,200mg/L为最佳浸种浓度,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聚乙二醇均不同程度的抑制桔梗种子的萌发,细胞分裂素起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发芽床对桔梗种子萌发影响显著;-20℃储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94.44%。结论桔梗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25℃、12h光照条件下用滤纸培养;最佳试剂为200mg/L的赤霉素;最适储存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发芽条件及赤霉素引发对阳春砂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比较光照条件、不同发芽床(基质)、不同培养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观察外源激素对阳春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阳春砂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2)种子在湿润滤纸上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优于MS培养基。(3)25℃~30℃培养有利于种子的萌发。(4)400 mg/L的GA3引发有利于促进阳春砂种子的萌发,缩短发芽时间。【结论】适合阳春砂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在湿润滤纸上进行光照培养,并用400 mg/L GA3引发,有利于快速获得大量阳春砂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β-谷甾醇的量,以期评价不同种的药材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35℃,载气(N2)体积流量2 mL/min。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β-谷甾醇在0.65~3.25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n=9),RSD为0.87%。球穗千斤拔与《中国药典》收载种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比较,其根、茎和叶中β-谷甾醇的量低很多,蔓性千斤拔茎、叶中β-谷甾醇的量远高于其根的量,大叶千斤拔茎、叶中β-谷甾醇的量也相近或略高于其根中的量。结论球穗千斤拔不宜替代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入药;蔓性千斤拔和大叶千斤拔的茎、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巴戟天的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观测野生巴戟天种子的形态、千粒质量、吸水性和不同处理方法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种子的千粒质量为38.03 g,种皮的透水性良好,剥除种皮、硫酸酸蚀处理、剥除种皮与外源激素[赤霉素(GA)、6-苄基腺嘌呤(6-BA)]综合处理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以剥除种皮与4 mg/L 6-BA综合处理发芽率最高(P<0.05),迭88.89%,发芽势与发芽指数也最高.[结论]种皮舍有的萌发抑制物是巴戟天种子萌发困难的主要原因,其种子内部含有的萌发抑制物也时萌发构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川贝母种子休眠原因及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的作用.方法 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解剖种子观察层积种子种胚发育;光照培养箱发芽检测层积种子萌发温度.结果 浸种8 h后川贝母种子吸水率达80%以上;种子浸提液显著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层积处理促进种胚后熟,60 d后胚率由处理前12%增至43%;层积种子25℃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发芽温度.结论 川贝母种皮无吸水障碍;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形态后熟及存在发芽抑制物,属于混合休眠类型;层积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25℃发芽适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光照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及其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方法:将粗茎秦艽种子分为光照组和避光组,浸泡24 h后置于21℃培养箱内培养,光照组的光照强度为605~710 lx。以种皮开裂露出胚根为发芽标志,记录每日种子的发芽情况。培养33 d后,分别统计光照组和避光组的种子发芽率、首次萌发时间与半数萌发时间,测量其子叶、胚轴、胚根的长度及胚轴直径。于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液质联用技术定性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并对各成分含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光照组和避光组种子萌发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培养33 d后,光照组平均发芽率为76%,避光组平均发芽率为88%;光照组种子首次萌发时间略晚于避光组;光照组和避光组的半数萌发时间分别为培养16、15 d。②避光组子叶未见发育,光照组子叶发育明显。避光组的胚轴长度和胚轴直径明显大于光照组(P0.01),光照组的胚根长度明显大于避光组(P0.01)。③液质联用定性鉴别出8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龙胆苦苷含量逐渐增加,而马钱苷酸含量逐渐减少;环烯醚萜衍生物gentistraminosides B、macrophylloside A、macrophylloside B及其同分异构体含量逐渐增加。光照组的龙胆苦苷和以上4种环烯醚萜衍生物的含量高于避光组。结论:光照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及其胚轴伸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对萌发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积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