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轩  陈浩  楚若鹏  冯彦平  王生池 《河北医药》2010,32(14):1856-185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n=89)和常规血糖控制组(常规组,n=80),强化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0~6.0mmol,/L,常规组为8.0-10.0mmol/L。比较2组近期预后。结果常规血糖控制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与强化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管理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标血糖在8.0~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对ICU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某院ICU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危重症患者93例,依据血糖监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伴应激性高血糖,n=61)和对照组(血糖正常,n=32),观察住院情况及预后情况;观察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控制目标,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1~6.0mmol/L,n=18)、B组(血糖控制目标6.1~8.0mmol/L,n=26)、C组(血糖控制目标8.1~11.1mmol/L,n=17),观察患者住院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死亡率、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组、B组住ICU时间、IL-6、CRP水平、死亡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A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C组;A组、B组医院感染、MODS发生率低于C组。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确诊后,血糖控制目标为6.1~8.0mmol/L时,可使患者预后有效改善,应在患者进入ICU时即给予积极预防,减少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名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目标血糖8.1~11.1 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目标血糖6.1~8.1 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组:目标血糖4.1~6.1 mmol/L).观察三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SIRS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 mmol/L之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截取本院ICU2010年2月~2012年10月100例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按照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来控制血糖,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其强化治疗组(5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强化治疗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常规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天数、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中使用呼吸机的天数为(9.4±3.8)d,使用抗生素天数为(13.0±2.5)d,住院时间为(15.0±3.2)d,院内感染率(18.0%)、病死率(15.0%)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控制高血糖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清远市人民医院历年接诊的346例急诊危重症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伴应激性高血糖病294例为治疗组,无伴应激性高血糖病52例为对照组;同时,对治疗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根据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分为:A组血糖≤10.0mmol/L;B组血糖≥10.0mmol/L,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A组危重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C组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不利,且高血糖程度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相似文献   

6.
李林 《天津医药》2014,42(4):356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不同水平目标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O10年1月一2O12年7月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危重创伤患者153例,且入ICU即时及30分钟血糖均〉11.1mmol/L,既往无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6%),随机分为强化组(IIT)严格血糖控制在4.0-6.1mmol/L、优化组NICE SUGAR(NST)血糖控制在6.2-8.3mmol/L和对照组传统胰岛素治疗方案(CIT)将血糖控制在9.9-11.1mmol/l,每组各51例,收集三组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终点血糖、每日APACHEII评分、出ICU时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三组SICU危重创伤患者优化组(NST) 较传统胰岛素治疗方案组(CIT)有效降低ICU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P相似文献   

7.
杨丽  元帮凤  袁丽  王耿  陈瑾 《医药世界》2010,12(3):205-206
目的:比较较稳定的指尖血糖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血糖结果。方法:选择2008—06/2009—01内分泌科37例住院患者,在指尖血糖监测示血糖相对平稳后佩戴雷兰动态血糖(DGMS)。应用DGMS分析软件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3.9mmol/L)、高血糖(〉11.1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结果:血糖波动系数≤1.5组共9例,其中发生低血糖6例,高血糖2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82±1.85)mmol/L;〉1.5组共28例,其中发生低血糖15例,高血糖25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10.9±3.22)mmol/L。两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比例相近(P〉0.05),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在血糖波动系数〉1.5组明显增多(均P〈0.01),两组血糖漂移幅度最大患者均合并低血糖。结论:指尖血糖较好的患者仍须DGMS监测注意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漂移在血糖波动系数〉1.5时显著增多;血糖漂移幅度越大越应注意有无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15例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分别给予三种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即:A组(血糖4.4~6.1mmol/L,n=38),B组(血糖6.2~8.3mmol/L,n=40)和C组(血糖10~11.1mmol/L,n=37),对三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第10天A组与B组CD3^+、CD4^+、CD4^+/CD8^+高于C组(P〈0.05),A组CD4^+/CD8^+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42.1%、47.5%)低于C组(70.3%)(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有助于改善危重颅脑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57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76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59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感染、SIR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IRS、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112例作为治疗组,将以往住院的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人院后的前1周内未干预高血糖。治疗组患者于人院后根据每天测定的血糖数值,相应增加极化液中胰岛素的剂量.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结果 对照组58例血糖在6.2~7.9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20例,占34.5%.死亡8例,占13.7%;38例血糖≥8.0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14例.占36.8%.死亡6例,占15.7%;治疗组76例血糖在6.2~7.9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18例,占23.7%,死亡8例.占10.5%;36例血糖≥8.0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9例.占25.0%,死亡4例,占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P〈0.05)。结论 及时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的高血糖,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李辉煜 《北方药学》2015,(11):22-23
目的:探讨应用强化胰岛素模式治疗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内科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符合条件的病例分成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和强化胰岛素治疗B组,A组32例,B组33例。 A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B组血糖控制在6.1~8.3mmol/L。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ICU住院医疗费用、总住院天数、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五天血清CRP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APACH II评分上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和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ODS发病率、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CRP水平比B组患者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且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水平比将血糖控制在较高水平6.1~8.3mmol/L,MODS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同时要注意严密监测血糖,以避免低血糖给患者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PICU脓毒症患儿炎性反应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A组患儿控制目标血糖值于4.4~6.1 mmol/L,B组患儿控制目标血糖值于6.2~8.3 mmol/L,C组患儿控制目标血糖值于8.4~10.0 mmol/L,观察比较3组患儿炎性反应状态和治疗效果.结果 入PICU后1 d、3 d,A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入PICU后7 d,A组和B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PICU后1 d,A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入PICU后3 d,A组IL-4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PICU后3 d和7 d,A组Wnt5a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PICU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控制于4.4~6.1 mmol/L,有助于抑制脓毒症患儿体内TNF-α和Wnt5a促炎介质的释放,刺激IL-4生成,降低患儿炎性反应,同时还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合并高血糖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并发高血糖症且住院超过3d的患者142例,完全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 mmol/L)和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10.0 ~11.1 mmol/L)。观察比较2组ICU病死率、总住院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ICU住院大数、总住院大数和呼吸机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12±3)d比(15±4)d;(19±6)d比(24±7)d;(10±2)d比(14±3)d;P <0.01],ICU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降低[22.5% (16/71)比42.3%(30/71);36.6% (26/71)比54.9% (39/71);P<0.05],继发性肾损害减少[8.5%(6/71)比19.7%( 14/71);P<0.05]。结论 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高血糖患者时,不应考虑其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史,而是应该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72例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36)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6)。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2·0mmol/L时,控制其血糖水平<12mmol/L;强化治疗组则控制患者血糖水平4~10mmol/L,直到患者转出ICU或死亡,两组其余临床治疗相同。分析两组病例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存活病例住ICU时间、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次日的FPG水平将386例ACS患者分为3组:A组112例,FPG2.8~6.9mmol/L;B组178例,FPG7.0~11.09mmol/L;C组96例,FPG〉11.1mmol/L。对3组住院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两组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所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ACS患者的FPG水平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监测及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陈阿娣  陆也福 《上海医药》2001,22(6):270-271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血糖浓度在6.6~11.1mmol/L者作为B组,血糖浓度>11.1mmol/L作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衰发生率为10.7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3.57%,住院病死率为3.57%;B组心衰发生率为41.1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29.41%,住院病死率为26.47%;C组心衰发生率为52.6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31.58%,住院病死率为26.32%.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SAP患者123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C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及尿素氮、谷丙转氨酶、氧合指数等脏器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撤离呼吸机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36.5±4.6) mg/L、(28.6±6.5)pg/L、(125.8±30.1) pg/L,B组为(34.7±5.1) mg/L、(29.0±6.2) pg/L、(123.4±28.7) pg/L,C组为(19.4±5.0)mg/L、(22.4±5.7)pg/L、(91.4±20.3)pg/L,3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C组降低程度最明显(P<0.05).A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分别为(3.2±0.5)d、(3.2±0.9)d、(4.2±0.8)d,B组为(3.3±0.6)d、(3.1±0.8)d、(4.1±0.7)d,C组为(1.7±0.6)d、(2.4±0.6)d、(2.8±0.6)d,C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均显著低于A、B组(P< 0.05).治疗后,A组氧合指数、尿素氮、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10.8±51.3)mmHg(1 mmHg=0.133 kPa)、(8.6±2.4) mmol/L、(48.5± 10.1) U/L,B组为(315.9 ±54.0)mmHg、(8.4±2.6)mmol/L、(49.6±9.8)U/L,C组为(463.7±92.0) mmHg、(6.1±1.4) mmol/L、(29.2±8.4)U/L,3组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尿素氮、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C组氧合指数较A组、B组明显升高(P<0.05).C组的总有效率(90.2%)明显高于A组(68.3%)、B组(68.3%)(P< 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SAP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体征及临床症状,保护脏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