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名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目标血糖8.1~11.1 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目标血糖6.1~8.1 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组:目标血糖4.1~6.1 mmol/L).观察三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SIRS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 mmol/L之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57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76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59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感染、SIR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IRS、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清远市人民医院历年接诊的346例急诊危重症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伴应激性高血糖病294例为治疗组,无伴应激性高血糖病52例为对照组;同时,对治疗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根据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分为:A组血糖≤10.0mmol/L;B组血糖≥10.0mmol/L,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A组危重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C组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不利,且高血糖程度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1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将患者为分3组,观察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及转归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血糖水平越高,患者的脑卒中的病情越重,脑卒中预后的致残致死率越高,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当血糖水平>16.7mmol/L,则表明患者的脑组织出现较大范围损害,病情较为严重,可作为急性不良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与治疗脑卒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脑组织发生缺血时 ,无论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所致的高血糖状态均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使脑梗死面积增加并加重脑水肿 ,影响预后。作者对3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0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 380例 ,男 2 12例 ,女 168例 ,发病年龄 4 5~ 80岁 ,平均 61± 2 1岁。病程 4小时~ 3天内入院。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 ,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糖尿病史。二、血糖测定所有病例在入院后 2 4小时内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应激性升高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的血糖水平,比较血糖应激性升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人院后有血糖应激性升高的患者较血糖水平正常者预后差。结论: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血糖应激性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大出血、手术等有害刺激(应激原)作用下,在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与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糖代谢改变,即糖的生成率超过了糖的清除率,导致血糖的升高,也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1]。在重症监护室,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病患者普遍存在[2],患者的高血糖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而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另外一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采用ROC曲线法来研究血糖波动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ICU患者的病死率为27.7%(26/94);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的Glu SD、Glu C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II评分、Glu SD、Glu CV诊断筛查ICU患者预后的效果均较好。结论血糖波动指标,如Glu SD、Glu CV与ICU危重患者预后病死率可能有关,提示应及时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波动范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昏迷病人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998~2000年29例高血糖组病人与36例正常血糖组病人治疗比较。结果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病人病死率高。结论减少高血糖因素,控制血糖水平,可减轻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ICU患者引入层级护理模式对其感染控制情况及病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ICU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ICU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层级护理模式.记录两组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自制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量表;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测评;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4周内感染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护理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及护理程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干预前各项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及床椅转移等方面的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病原菌定植率为16.7%(7/42),低于对照组的45.2%(19/42);研究组病原菌感染率为11.9%(5/42),低于对照组的33.3%(1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能有效控制机体的感染状况,且能促进病情预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急性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应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升高组、血糖<11.1mmol/L组和血糖≥11.1mmol/L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呈正相关。颅脑损伤患者中,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ICU机械通气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每组5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镇静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与SAS评分达3~4分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丙泊酚总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快及心动过缓等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镇静,降低疼痛,平稳血压,减少预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ICU在损伤控制策略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ICU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大于25分的42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应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观察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并根据APACHEⅡ评分法进行死亡危险性预测(预测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使用机械通气,发生MODS21例,经ICU治疗9例逆转;死亡12例(28.57%),而APACHEⅡ评分预测死亡概率22例(52.38%),病死率减少,χ2=4.94,P<0.05。结论 ICU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应树立损伤控制ICU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16.
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糖水平对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87例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血糖情况将 87例患者分为 A、B、C、D四组 ,对照分析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高血糖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是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主要死因。结论 血糖水平的高低 ,可作为评估脑梗塞病变程度、范围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在肝硬化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CHE水平对肝硬化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4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健康人血清中CHE以及白蛋白水平,短期随访39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腹水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血清CHE、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血清CHE、白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血清CHE水平在治疗后未复发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复发组则升高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无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CHE水平,对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痊愈后短期内腹水是否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ICU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ICU科输液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则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血液污染率为10%,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1.7%,血液污染率为26.7%。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和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ICU护理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