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在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及研究d3、d7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ICU住院死亡率。结果:①治疗前CTnI水平:治疗组(3.24±2.8)ng/ml,对照组(2.48±1.69)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13711.93±6260.07)pg/ml,对照组(11790.43±8879.37)pg/ml。两组间CTnI及NT-proBNP均较正常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d3 CTnI水平:治疗组(1.47±1.14)ng/ml,对照组(1.4±1.01)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12194.73±7515.39)pg/ml,对照组(17202.29±7325.23)pg/ml。两组CTnI水平均有下降,对照NT-proBNP水平升高,但CTnI及NT-proBN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d7 CTnI水平:治疗组(0.61±0.78)ng/ml,对照组(1.90±1.90)ng/ml;NT-proBNP水平:治疗组(7413.47±6277.00)pg/ml,对照组(10958.57±6651.45)pg/ml。两组CTnI及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的CTnI及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死亡率:两组均有3例死亡,ICU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0%VS 21.43%,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够减轻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2例入ICU后发生重症肺炎的老年患者于第1、3、5、7天分别进行血清PCT检测,同时根据预后将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2例患者死亡18例,存活44例。死亡组第5、7天血清PCT水平[(2.05±0.14)、(3.17±0.21)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7天PCT水平[(1.07±0.12)、(0.60±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30.05±4.86)、(33.00±6.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20.50±5.65)、(16.59±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4例初治淋巴瘤患者(治疗组)和3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SF水平。结果54例淋巴瘤患者铁蛋白检测水平(888.84±88.2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35±34.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晚期(Ⅲ-Ⅳ期)患者铁蛋白检测水平(1293.31±647.47)ng/ml高于淋巴瘤早期(Ⅰ~Ⅱ期)患者(343.68±168.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患者常规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完全缓解(CR)组化疗前SF水平(691.18±646.79)ng/ml明显低于非完全缓解(NR)组化疗前水平(1199.44±648.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SF检测水平明显升高,且淋巴瘤越晚期及治疗效果越差者SF检测水平披高.提示监测观察淋巴瘤患者SF的变化有助于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炎诊断以及病理严重程度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11年10月~2013年3月间住院的肺炎患者62例,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2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14例,病毒性肺炎患者21例。检测患者血清中降钙素(PCT)原含量,取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含量为(2.69±7.35)ng/ml,支原体肺炎组PCT含量为(0.43±0.25)ng/ml,病毒性肺炎含量为(0.36±0.21)ng/ml,健康对照组为(0.14±0.16)ng/ml。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肺炎组28例, PCT为(9.57±22.11)ng/ml,轻症肺炎组34例PCT为(1.37±3.44)ng/ml,健康对照组PCT为(0.14±0.16)ng/ml。中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对肺炎病原学的鉴别诊断以及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甲胎蛋白(AFP)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差异,对其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TACE治疗的PLC患者临床资料,分为AFP阴性组,AFP阳性组,AFP阳性组进一步分为20 ng/ml<AFP<200 ng/ml组,AFP>200 ng/ml组;随访其存活状态及死亡时间;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差异.结果 AFP阴性组、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0月、5.7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AFP>200 ng/ml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4月,和AFP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不同AFP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可能存在差异,AFP>200 ng/ml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血清MMP-9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并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为胃癌组,选择同期胃良性病变手术患者40例为良性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分别监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14天血清MMP-9水平,对照组检测体检日血清MMP-9水平。结果胃癌组术前血清MMP-9(137.42±46.62)ng/ml,显著高于良性组的(75.80±20.40)ng/ml及对照组的(71.43±16.7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术后第7、14天分别为(199.26±55.32)ng/ml、(144.68±31.34)ng/ml,与组内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MP-9呈高表达,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胃癌病情观察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铁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7例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108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总超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0.01)。两组男性超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P<0.01)。两组女性超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冠心病组血清铁蛋白含量为(313.05±129.07)ng/ml,对照组则仅为(168.67±59.16)ng/ml,两组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冠脉病变组、2支冠脉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单支冠脉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且与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血清铁蛋白含量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AFF)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2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ITP组)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进行真实、详尽的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血清BAFF浓度为(0.52±0.31)ng/ml,血清BAFF浓度在ITP患儿治疗前为(0.95±0.51)ng/ml,高于治疗后的(0.45±0.21)ng/ml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清BAFF可作为一种新的指标来检测ITP疾病.  相似文献   

9.
顾庆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97-19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于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淋巴瘤患者36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体检健康及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检测,对其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SF检测水平检测,观察组铁蛋白检测水平平均为(745.2±62.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4.3±25.6)ng/mL。同时淋巴瘤患者组间比较发现,淋巴瘤晚期铁蛋白检测水平高于淋巴瘤早期患者,病情好转患者铁蛋白检测水平低于病情恶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是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个重要观察目标,通过科学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生  赵仁亮  董志勇  董翠玲 《河北医药》2010,32(20):2808-28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48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入院时以及发病后第3、5、7、14天时的血清MMP-9浓度,与健康对照者50例结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MMP-9浓度为(260±105)ng/ml较对照组(150±88)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在发病后第3、5、7、14天时分别为(381±128)ng/ml、(300±115)ng/ml、(281±98)ng/ml、(2144-90)ng/ml,呈现先增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以发病后第3天MMP-9浓度升高最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发病后第3天之血清MMP-9浓度呈直线负相关(r=-0.586,P〈0.01)。预后不良组1周内血清MMP-9浓度各时间点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之后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的高低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程有关,是判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脓毒血症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3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脓毒血症)和对照组(非脓毒血症)。于患者入院时抗生素治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应用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PC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T(11.03±6.2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1±1.61)ng/mL](t=8.507,P<0.01);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明显上升(F=5.061,P<0.05);无效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升高(F=4.793,P<0.05);好转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降低(F=6.009,P<0.05)。且PCT<10 ng/mL者病死率(14.89%)明显低于PCT≥10 ng/mL患者(72.22%)。结论 PCT对预测脓毒血症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型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3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测定血清H—FA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心脏事件与非心脏事件发生情况H.FABP水平。结果H—FABP浓度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分别是(4.30±1.28)、(6.06±1.03)、(7.64±1.56)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浓度在心力衰竭各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K-MB浓度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其他心力衰竭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7.95±1.30)ng/ml与非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5.02±1.31)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判断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柳氮磺胺毗啶(SASP)1.0g,4次,d,将治疗2周后病情未向重度转化的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人三组行肠内营养治疗。C组:单纯能全素组;T1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每500 kcal肠内营养液添加复合膳食纤维7.5g,其中可溶性与不溶性膳食纤维1:2);T2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每500 kcal肠内营养液添加复合膳食纤维7.5g,其中可溶性与不溶性膳食纤维1:3)。分别于肠内营养治疗前及治疗7d后检测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毒素(endotoxin,E邴含量。结果肠内营养治疗7d后,血浆中TNF-α浓度T1组[(144.5±20.0)ng/L]、T2组[(140.6±19.2)ng/L]明显低于C组[(170.7±30.4)ng/L](P〈0.05),T1组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ET浓度T1组[(0.137±0.018)Eu/m1]、T2组[(0.130±0.017)Eu/m1]明显低于C组[(0.156±0.012)Eu/m1](P〈0.05),T1组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适量的复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可以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保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及醒脑静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醒脑静+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体检者健康(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和IL-6[对照组:治疗前(77±7)ng/L、(34±10)μmol/L、(2.6±0.1)ng/L、(31.3±3.2)ng/L,治疗后(68±6)ng/L、(48±10)μmol/L、(2.2±0.2)ng/L、(26.3±3.1)ng/L;观察组:治疗前(78±7)ng/L、(35±11)μmol/L、(2.6±0.2)ng/ml、(32.4±3.1)ng/L,治疗后(62±7)ng/L、(57±9)μmol/L、(2.0±0.3)ng/ml、(22.6±3.2)ng/L]与正常组[(55±9)ng/L、(57±14)μmol/L、(2.0±0.4)ng/ml、(16.6±2.8)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TNF-α及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中内皮素1、TNF-α和IL-6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醒脑静治疗后可降低内皮素1、TNF-α和IL-6,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具有改善急性酒精中毒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量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组)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乙组)患者的血清MCP-1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前,甲组24例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为(21.5±2.4)ng/L,乙组为(15.4±2.2)ng/L,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患者发病后为(17.2±2.2)ng/L,比发病前(21.5±2.4)ng/L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是体现斑块不稳定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1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55例,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螺内酯20mg/d,大剂量组给予螺内酯60mg/d,经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血浆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1.23±3.61)%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0.33±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39.37±8.30)%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45.17±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73.25±256.2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91.07±211.3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324.12±122.4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200.58±145.11)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后比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降低BNP水平,明显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在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入院及入院第二周时血清LBP水平.结果:58例亚急性肝衰竭组入院时血清LBP值(107.01±40.92)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2.11±21.08)ng/mL(P<0.01).入院第二周时血清LBP值比较,好转(56.99±26.42)ng/mL明显低于死亡(116.70±40.88)ng/ml,未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者明显低于发生上述情况者(P均<0.05).发生医院感染组与未发生医院感染组比较,入院时及入院第二周时L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LBP明显升高,LBP水平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无明显关系,动态监测LBP水平有助于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LBP水平迅速下降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洛芬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SIRS患儿52例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布洛芬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治疗。观察2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 52例患儿中,治疗前危重评分<80分者血清PCT水平为(5.98±2.17)ng/ml,高于危重评分80~100分患儿的(2.21±1.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洛芬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危重评分<80分的患儿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危重评分80~100分的患儿治疗后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能够降低SIRS患儿血清PCT水平,尤其对轻症患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