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方面应用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效果。方法80例经初步诊断的脊髓疾病或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全脊柱MRI进行检查,分析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患者经过全脊柱MRI扫描、图像处理后,所得图像清晰,可清晰看到患者脊柱、脊髓结构。80例患者中,74例患者应用全脊柱MRI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脊柱、脊髓病变,其中椎间盘突出患者52例,包括多发椎间盘突出患者19例,单发椎间盘突出患者33例;另检查出椎体血管瘤患者7例,脊柱外伤患者9例,腰椎骶化移行锥患者6例。74例患者经影像学综合诊断或手术最终得到证实,全脊柱MRI检查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将全脊柱MRI检查应用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中,能够得到清晰、全面的扫描图像,进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可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推广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所患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果 15例脑外伤患者SWI图像均可显示出合并出血及损伤范围,常规MRI15例中有5例病变显示不全,共有10处病变未显示;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31例脑血管畸形及19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SWI均可显示清晰的形态异常血管及病变边界,对海绵状血管瘤有敏感的成像,常规MRI仅可清楚显示50例中的38例,未能显示其余12例陈旧性出血病变;31例脑肿瘤患者SWI图像比常规MRI图像对瘤内出血及病变边界显像更清晰。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显像更清晰,比常规MRI更好地显示出病变部位情况,尤其在显示脑创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内出血方面更敏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1]。它对先天性和后天性脊柱畸形、脊柱脊髓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其他广泛性脊柱脊髓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故全脊柱MRI已成为脊柱、脊髓病变的最佳检查手段[3]。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自动移床跟踪扫描技术和单次激发磁共振水成像(single shot MR hydrography,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软硬件的发展,根据临床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应运而生。MR全脊柱成像就是随着高场、超高场磁共振的发展而应用于临床的新的技术,它一次成像可以观察脊柱全貌。本文就是研究探讨MR全脊柱成像技术以及临床上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应用价值。1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影像检查在脊柱骨折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骨折患者62例,43例有外伤史,其中坠落伤14例,车祸伤25例,其他4例。结果62例病例的X线平片对脊柱骨折的显示与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相同。螺旋CT及核磁共振(MPR)图像显示24例合并椎板、椎弓骨折, MRI未检出8例, X线均未显示。MRI确认脊髓损伤13例,1例有脊髓损伤表现而不能明确。MRI显示脊髓、韧带损伤及椎体挫伤具有优势。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和选择手术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好等优点,目前磁共振的磁体向着高场强、短腔磁体、开放式及专用机发展,而磁共振的扫描序列则倾向于功能性研究[1]。MRI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显示脊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这是其他有创或无创的成像检查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作为常用的脊柱影像检查技术,MRI检查能为脊柱病变的诊断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但目前MRI检查多采用仰卧位成像,不能真实地反映脊柱生物力学变化,以及腰椎伸展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并确诊为鼻咽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怖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52例鼻咽癌并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经全身骨扫描及脊柱MRI检查显示:在198个转移灶中,骨显像检出159个,占80.30%;MRI检出192个,占96.97%;经统计学比较发现MRI的检m率明显高十骨显像的检出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5.24,P=0.024)。结论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无论是灵敏度还是特异度都明显高于骨显像但骨硅像具有扫描范围广、简便易行、价格便宜等优点,仍是鼻咽癌患者排除骨转移的常用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同成像序列的出现及扫描速度的提高,MRI势必成为鼻咽癌骨转移瘤筛查及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柱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48例脊柱外伤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3~67岁,平均35.8岁,在伤后2h~4年就诊。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行SE序列和TSE序列T1WI、T2WI矢状位和轴位,少数病人行增强扫描。结果: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8例、胸段21例、腰段14例。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根据MRI表现将脊柱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压缩骨折伴脱位;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均清楚显示伴有脊髓信号的异常,3例见脊髓断离,其中1例不全断离。结论:MRI表现可以反映脊柱损伤形态及脊髓损伤的形态和病理改变,也可对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的好方法,可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MRI由于梯度场的建立,故可取得任意三维空间的体层图像。因此对显示脊柱病变有着其它影像学检查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尤其显示脊髓病变比CT更为清楚。本文就我院所检查的6l例脊柱患者中47例有异常所见的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及MRA扫描检查,并对MRA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了清晰的MRI及MRA图像,用每一个患者的这两种检查所得图像相对比,总结分析其优缺点。结论MRI显示脑梗死部位,MRA显示梗死部位的血供情况,这为临床了解病情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MRI检查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脊柱损伤临床患者58例。对其分别展开CT检查和MRI检查,而后将检查结果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损伤类型包括有椎骨骨折、椎体脱位、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以及脊髓损伤等,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较CT检查高(P〈0.05)。结论对脊柱损伤者展开MRI检查能够对脊柱形态、位置以及骨折碎片同脊髓的关系等病理改变进行清晰的显示.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的阳性检查率,探讨CT检查在脊柱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78例脊柱创伤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经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后,对所有患者CT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78例脊柱创伤病的患者中单纯椎体压缩骨折12例、椎体压缩骨折伴附件骨折40例、椎体压缩骨折伴椎间盘突出26例;经CT检查,78例脊柱创伤患者的骨折阳性检出率为100%;经MRI检查,单纯椎体压缩骨折的阳性检出率为83.3%,椎体压缩骨折伴附件骨折的检出率为80%,椎体压缩骨折伴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为100%。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能全面非常准确地断诊患者脊柱受损情况,检查出患者脊髓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应成为临床检查脊柱创伤患者的必选检查,MRI检查必要时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CT、MRI表现以及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CT、MRI资料,再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中,CT诊断脊髓低位39例,漏诊6例.脊柱裂41例,椎体畸形脊柱侧弯7例,脊髓纵裂3例,其中骨性分隔1例,诊断准确率100%.MRI诊断脊髓低位45例,脊柱裂39例,漏诊6例,椎体畸形脊柱侧弯7例,脊髓纵裂3例,对1例骨性分隔显示不清.结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伴发复杂骨骼畸形的患者,MRI结合CT诊断,对患者一次性手术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4.
黄海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426-427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的临床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有2例为正常型;18例为局灶型,主要表现为单个脊椎或者多个脊椎内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病灶;28例为弥散型,主要表现为在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脊椎多发性弥散异常信号;16例为"椒盐型",在T1WI和T2WI都表现为弥漫性斑点状高、等、低混杂信号。56例累及椎体和附件;30例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16例增强后患者,其的病灶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劲和胸以及腰背痛等症状,因此,应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MRI分析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对患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5.
脊柱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脊柱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及X线、CT与MRI检查资料.结果 X线平片无阳性发现者5例,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者4例,骨质疏松伴骨质破坏者6例.11例CT检查4例表现为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7例表现为骨质疏松伴溶骨性或穿凿样骨质破坏.14例MRI检查1例表现为骨质疏松,13例显示椎体单发或多发骨质破坏所致异常信号,分别呈局灶型、弥漫型和不均匀型.结论 X线平片对脊柱骨髓瘤的诊断敏感性较低,CT和MRI易于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尤以MRI显示效果最佳,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法.诊断时需与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及单纯脊柱骨质疏松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王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89-90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脊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并与最终手术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在韧带、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软组织、椎体挫伤方面的诊断均优于CT,而CT在椎弓骨折及骨折线方面优于MRI,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脊柱曲度变化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在韧带、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椎体挫伤中的诊断价值要高于CT,但在无移位的骨折线方面次于CT,两者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X线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并分析CT影像表现.结果 49例显示椎体破坏,42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7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 脊柱结核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采用前路手术13例,后路手术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40例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分析,探讨MRI对其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平扫:矢状位T1WI FSE-430/18,T2WI FSE-4500/108,STIR序列IRFSE-2400(80)/30,横断位CBASS 3D-8.3/4.1,OB4.0 mm,FOV250-350,反转角度(FA)45°~90°,矩阵256×256。增强扫描: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结果转移部位: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7例,骶椎5例,胸腰椎12例,腰骶椎2例,胸腰骶椎5例。单纯椎体转移12例,椎体伴附件转移12例,椎体转移伴病理骨折15例,椎管与脊髓侵犯及软组织块影13例。溶骨型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硬化型转移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STIR序列呈低信号。混合型转移呈不均质或弥漫型高信号。注射Gd-DTPA可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有极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扫描视野,容易发现附件侵犯与软组织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腰椎结核28例,胸椎结核16例,颈椎结核4例,骶尾椎结核3例.表现为椎体破坏,单个或多个椎体受累,多伴椎旁冷脓肿,可致椎管狭窄;部分椎间盘受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少数可累及附件.结论:CT的高密度分辨率和MRI的多轴位成像对脊柱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MRI能清楚显示椎体破坏及椎旁冷脓肿,了解病变范围及椎管有无狭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