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方面应用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效果.方法 80例经初步诊断的脊髓疾病或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全脊柱MRI进行检查,分析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患者经过全脊柱MRI扫描、图像处理后,所得图像清晰,可清晰看到患者脊柱、脊髓结构.80例患者中,74例患者应用全脊柱MRI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研究椎体转移瘤动态MRI早期信号值变化的特点,探讨动态MR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动态MRI检查,测量、计算瘤体信号值各参数,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椎体比较,分析其早期变化的特点。结果椎体转移瘤的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初始增强百分比和最大增强百分比分别为:(50.61±11.38)、(46.75±10.23)、(0.73±0.12)、(0.33±0.08)、(1.03±0、31),正常椎体分别为:(40.53±12.12)、(34.72±14.06)、(0.31±0.11)、(-0.25±0.05)、(0.69±0.28),而且有10例正常椎体的初始增强百分比为负值,转移瘤为2例,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共有早期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而后是个平台期(A型)、持续上升(B型)、上升后进入平台期(C型)、上升期后即进入快速下降期(D型)四型,转移瘤分别为6、5、5、5例,正常椎体主要为C型,有15例。A、B型及具有早期快速下降的线型提示为转移瘤,C型提示为正常椎体。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定量显示椎体转移瘤早期信号值动态变化的特点,且与正常椎体有明显的区别,对椎体转移瘤早期临床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脊柱外伤45例患者24h内的MRI表现。结果椎骨骨折32例,脊椎损伤14例;脊髓水肿15例,脊髓完全性断裂3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椎旁软组织及韧带损伤27例,椎间盘损伤17例。MRI对脊柱外伤临床诊断明确。结论 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是临床脊髓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临床与影像资料完整的脊柱损伤病例,分析其MRI表现,并与X线、CT检查比较。结果 106例中发现椎体损伤105例,115个,其中89个显示骨折线;合并椎体半脱位12例;韧带损伤11例,12个;椎管内硬膜外血肿9例;伴脊髓损伤47例中,信号改变42例,脊髓受压13例(其中8例伴信号改变),脊髓横断2例;未发现附件骨折37个。结论 MRI对脊髓及髓外软组织损伤敏感,并能判定脊髓损伤的原因;结合CT检查进一步完善了脊柱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判断是否需手术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病变椎体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变椎间盘大多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椎旁寒性脓肿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多呈明显高信号。结论:脊柱结核的椎体、椎间盘和寒性脓肿在MRI具有特征性改变,MRI能够显示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有利于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终板骨软骨炎低场强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椎体终板骨软骨炎177例的临床及MRI资料,发生于颈椎者69例,腰椎者102例,胸椎者6例。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结果 177例共累及304处终板,颈椎123处,腰椎173处,胸椎8处。伴随改变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及Schmorl结节。根据病理改变及MRI的表现不同,将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为4型。结论低场强MRI能较好反映终板骨软骨炎的病理改变,诊断可靠,临床工作中注意本病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磁共振特征性表现,探讨MRI对T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TCS的MRI表现。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常规行矢状位及轴位扫描,部分辅以冠状位扫描。结果:19例TCS中,全部显示为脊髓圆锥低位,伴腰骶部脊柱闭合不全11例;伴脊髓脊膜膨出5例;伴单纯脊膜膨出4例;伴脊髓空洞积水1例;伴脊髓纵裂畸形1例;伴椎管内脂肪瘤2例;腰背部皮毛窦1例;脊柱侧弯畸形2例;椎裂畸形1例;融合椎1例。结论:MRI能够直接显示病变脊髓的全貌,以及并存的先天畸形、肿瘤和术后改变等。MRI是诊断TCS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低场MRI FLASH-T1 WI、STIR、SE-T1WI、TSE-T2WI四种序列成像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检出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采用低场MRI FIASH-T1WI、SE-T1WI、TSE—T2WI、STIR序列成像作分析评价。结果FLASH—T1WI对脊柱转移性骨肿瘤检出敏感性97.7%(168/172),特异性44.4%(8/18),总符合率91.7%(176/192);STIR检出敏感性90.5%(153/169),特异性60.8%(14/23),总符合率87%(167/192);SE-T1WI检出敏感性88.6%(140/158),特异性41.2%(14/34),总符合率80.2%(154/192);TSE-T2WI检出敏感性82.3%(130/158),特异性41.7%(15/36),总符合率75.5%(145/192)。结论低场MRIFLASH-T1WI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检出率敏感性、总符合率较高,可作诊断该病的首选序列,但特异性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病情判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确诊脊柱转移肿瘤有49例患者,其诊断敏感性为96.1%;而经CT 检查为脊柱转移肿瘤有23例患者,其临床诊断敏感性为45.1%;对脊柱转移肿瘤检查MRI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本研究中经MRI与CT检查发现各种病变共269例次,MRI检出总例数261例次,均明显高于CT检查137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5)。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早期脊柱转移肿瘤,并且在评价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它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侧前方减压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用侧前方减压术对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的观察结果中,优17例,良8例。结论侧前方减压术进行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伤减压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手术方法直接、充分显露硬膜囊及神经结构,同时对脊柱的稳定性以及对脊髓和血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宋金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4):60-62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CT在临床诊断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归纳分类两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结果显示的累及部位.结果 MRI检查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硬膜外或锥孔侵犯准确率分别为51.6%、45.8%、50.0%,均高于CT检查的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特点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5年7月收治的1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术后3例脊髓功能改善,2例轻度改善,7例与术前无变化,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充分了解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掌握适宜的手术时机,以及娴熟的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使该类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脊髓型MS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20~63岁,平均(33±9.6)岁,均行脊柱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脊髓单发病变7例,多发病变10例。病变累及颈段脊髓9例,占52.9%(9/17);胸段脊髓4例,占23.5%(4/17);同时累及颈胸段脊髓4例,占23.5%(4/17);合并脑部MS8例。病变呈斑片状、长条状,均不同程度累及脊髓灰白质;矢状面病变长轴与脊髓平行,范围1~5个椎体高度,其中11例大于2个椎体高度;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4例;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10例病变节段脊髓轻度增粗。增强扫描11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边缘强化。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MRI是诊断脊髓型M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MRI检查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脊柱损伤临床患者58例。对其分别展开CT检查和MRI检查,而后将检查结果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损伤类型包括有椎骨骨折、椎体脱位、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以及脊髓损伤等,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较CT检查高(P〈0.05)。结论对脊柱损伤者展开MRI检查能够对脊柱形态、位置以及骨折碎片同脊髓的关系等病理改变进行清晰的显示.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