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分型试剂盒对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136例,包括慢性乙肝携带者(ASC)15例,慢性肝炎(CH)轻度21例、中度41例、重度18例,慢性重型肝炎(CSH)21例,活动性肝硬化(LC)20例进行HBV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B型76例(55.88%)、C型60例(44.1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CSH、LC中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分别为21.05%、19.74%,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8.33%、8.33%(P〈0.05);B、C基因型在ASC临床类型构成比及HBeAg阳性率、ALT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临床类型构成比及年龄、性别、HBVDNA定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在CSH、LC中占优势,且与肝脏疾病活动幛有姜.  相似文献   

2.
HBV基因型分布与慢性乙肝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其亮  李旭 《安徽医药》2010,14(7):781-783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东惠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基因型及HBVcccDNA含量水平及关系.方法 利用患者血清为材料,通过HBV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BV-DNA阳性标本的基因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ccc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123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HBV B型91例(73.98%)、C型28例(22.76%)、B、C混合型1例(0.81%),未能确定基因型3例;HBVcccDNA检测阳性为66例,阳性率为53.66%,57例无法检测到HBVcccDNA含量.结论 惠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多见,B、C混合型较少,基因型与HBVcccDNA含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伟 《江苏医药》2006,32(10):952-95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 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ADV 10mg/次,每日1次,疗程1年。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HBeAg、HBV DNA载量。治疗前用基因测序法检测患者HBV基因型。结果ADV治疗后(1)初次使用抗病毒药物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下降明显(P〈0.01),HBeAg载量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2)曾用过干扰素或拉米夫丁治疗的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下降明显(P〈0.01),HBeAg载量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B、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0.01);但HBeAg载量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DV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B、C基因型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降低,但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HBeAg负荷;对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耐药的变异株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探讨HBV基因分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mAbsELISA)对14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143例患者中.B型67.8%.C型26.6%。B型多见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95.4%);C型多见于肝硬化患者(LC)(64,7%)。年龄≤35岁及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中B型均较C型多见(P〈0.05)。拉米夫定治疗的LC中.HBVDNA持续阴性者B型较C型多见(P〈0.05)。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者B型较C型多见(P〈0.05)。25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存活(94.1%)较C型存活(57.1%)高(P〈0.05)。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多见于年轻患者。C型多见于年老患者.且C型肝硬化患者对拉米夫定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白红莲  严海明  杨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43-3444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s,HBV)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对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13例患者中,检测出C基因型60例(53.1%),B基因型50例(44.2%),D基因型2例(1.7%),BC混合型1例(0.9%),C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B和其他基因型(P<0.05、P<0.01).B、C基因型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P<0.05).结论:佛山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较为丰富,C型和B型为本区域的主要HBV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IFN-α)临床治疗之间的应答关系.方法 确诊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荧光定量PCR仪器分为B基因型(45例)和C基因型(45例)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IFN -α2b进行治疗,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观察至疗程达6个月时.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检测HBV DNA、HBV血清学指标及肝、肾功能,并监测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干扰素治疗的总应答率,B基因型组为40%,C基因型组为20%,B基因型组总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组.结论 IFN-α2b抗病毒治疗对HBV B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山东省潍坊地区HBV-DNA阳性患者249例。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快速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潍坊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B+C基因型,未见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124例(49.8%),B基因型84例(33.7%),B+C混合基因型41例(16.5%)。在活动性肝病(CAH、LC、FHF)中C基因型占优势(P〈0.01或P〈0.05),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P〈0.01)。三组基因型之间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组HBeAg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以B基因型多见,活动性肝病以C基因型多见,基因型与病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西上饶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上饶地区498例HBV-DNA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基因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快速检测HBV基因分型。结果江西上饶地区49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C、B、B+C基因型分别占49.8%(248/498)、33.7%(168/498)、16.5%(82/498)。其中B基因型主要见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主要见于活动性肝病患者(P〈0.05),C基因型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B+C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感染患者中,C基因型主要见于活动性肝病,B基因型主要见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基因分型与乙肝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对113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HBVYMDD变异.结果 113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50例(44.2%),C基因型60例(53.1%),D基因型2例(1.7%),BC混合型1例(0.9%);发生YMDD变异33例,变异率为29.2%.其中B基因型13例,变异率为26%,C基因型19例,变异率为31.7%,D基因型1例,变异率为50%,C基因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与B基因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例YMDD变异者中,30例同时存在L528M变异.结论 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优势基因型为C型和B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率在B型和C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IU/mL,(6.18±1.09)lgIU/mL和(6.07±1.13)lg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x^2=1.02,P=0.31)。结论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3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60例、中度140例、重度60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患者HBV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患者HBV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I』、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和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在干扰素α-2b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根据治疗12周时病毒学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A组(32例)、部分应答B组(12例)、无应答C组(6例).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法检测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血清IP-10、RANTES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ALT水平和HBV标志物.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血清HBV DNA、RANT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P-10、RANTES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三组间IP-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最高(24.05±7.68),B组次之(20.85:±:4.85),C组最低(11.25±5.6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A组血清IP-10、RANTES水平开始下降(P<0.05),B组、C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12周时,三组IP-10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28±4.25、-8.34±1.10、+1.68±0.22)(P<0.05),RANTES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8.57±3.54、- 13.87 ±3.14、-6.65±1.79)(P<0.05);C组的IP-10、RANTES水平在治疗4、12周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三组HBV DNA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1±1.13、2.62±0.52、0.98±0.80)(P<0.05);三组ALT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7.2±26.8、-39.2±11.4、+3.7±8.9)(P<0.05);50例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ANTES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IP-10水平与治疗12周时的HBV DNA下降水平呈正相关;应答组44例治疗12周的IP-10、RANTES下降水平与ALT下降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减轻,与IP-10、RANTES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建宏  林心 《中国医药》2011,6(2):183-184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62例HBV携带者及63例慢性乙型肝炎、7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5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不间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 13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B型72例(52.6%),C型65例(47.4%),慢性肝炎患者、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的C基因型比例[45例(69.2%)、5例(7.7%)、4例(6.2%)]明显高于B基因型[18例(25.0%)、2例(2.8%)、1例(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携带者B基因型比例[51例(70.8%)]明显高于C基因型[11例(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慢性肝炎患者的HBV-DNA、平均ALT水平高于B基因型慢性肝炎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HBV感染者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types in Zhuhai area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V genotypes and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Methods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assay amplifying S-segment sequences of HBV-DNA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BV genotypes among 62 HBV carriers (ASC group),63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group),7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 (CSH group)and 5 cases liver cirrhosis (LC group).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HBV genotyjpes B and C was 52.6% and 47.4%.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indexes related to liver function damage (ALT) or serum HBV DNA levels between subtype B and subtype C infected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genotypes B and C are two predominant genotypes in Zhuhai area;genotype C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替比夫定治疗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评分、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sNORs)的测定,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对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替比夫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AgNORs,从而比较使用替比夫定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AgNORs含量以及Child—Push评分的改变。结果: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疗6个月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Child—Pugh分级计分显著降低(P〈0.05),而AgNORs显著升高(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缓解病情,患者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疗6个月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0例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104例(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拉米夫定组10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2组均治疗52周,观察两药对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治疗12和24周HBV DNA的水平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52周后,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病毒学反弹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70.2% (73/104)比56.6% (60/106);35.6% (37/104)比12.3% (13/106);22.1% (23/104)比11.3% (12/106);77.9% (81/104)比55.7% (59/106);6.7% (7/104)比16.0% (17/106);2.9% (3/104)比10.4% (11/106);P <0.01或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水平<500拷贝/ml的患者,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病毒学反弹率,优于≥500拷贝/m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使HBeAg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区HBV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敏  陶晨  赵红  张小玉  谭国蕾 《江苏医药》2007,33(3):241-242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HBV基因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7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江苏地区乙肝患者基因型以B型和 C型为主,分别为29.7%和65.1%.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活动性肝硬化(LC),重症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组的基因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中LC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P<0.01),而在CH组中B型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 C型.基因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结论 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B型常见于轻型肝病,C型和肝脏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