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5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8.6%(31/35),误诊率为11.4%(4/35).声像图呈高回声团23例(74%);呈高回声团伴小暗区5例(16%);呈中等偏低回声团3例(10%).彩色多普勒声显示血流信号11例(35%);未显示血流信号20例(65%),SPV:(11.7±4.2)cm/s;RI(0.58±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以提高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49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并经病理检查的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49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9.9%(134/149),误诊率为10.1%(15/149)。声像图呈中等回声至高回声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90例(60.4%);未显示血流信号59例(39.6%),SPV:(10.0±3.7)cm/s;RI:(0.56±0.08)。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检查,由于超声探头直接接触靶器官,图像清晰,通过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曹亚芳  李瑛 《中外医疗》2008,27(13):113-113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图像特征.方法 我院近二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96例超声图像与宫腔镜及病理学对照.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88.50%(85/96).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维图像呈边缘尚清的略强回声团块,小息肉(<5 mm)内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息肉内部可显示点状,条状及分支状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图像特征。方法: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8例超声图像与宫腔镜及病理学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5.8%(46/48)。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维图像呈颗粒状或滴水状高回声团块,小息肉(<5mm)内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息肉内部可显示点状、粗大条状甚至具有分支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典型与非典型声像图特征及其漏误诊对策。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6例住院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超声、临床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1)18例(39.1%)有典型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为肯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达100.0%。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内膜区可见单或多发规则或不规则高回声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15 mm息肉可探及血流信号。(2)18例(39.1%)超声声像图不典型,超声为可能性诊断,与病例诊断结果符合率达100.0%。声像图表现:内膜(增厚或无增厚)回声不均匀;内膜呈蜂窝状改变;前后壁内膜厚度不同;宫腔较大占位病变(>20 mm);绝经期宫腔液性分离并高回声灶。(3)超声检查误漏诊占21.7%(10/46),表现为合并肌瘤内膜受压、宫腔息肉脱入宫颈内、经腹部超声漏诊、宫内节育环内膜显示欠佳、低年资缺乏经验漏诊。结论经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是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特别是具有典型声像图和不典型声像图特征的子宫内膜息肉,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或手术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74例的阴道超声表现。结果:子宫内膜息肉74例声像图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均匀高回声型58例(78.4%);(2)低回声型1例(1.4%);(3)复杂回声型15例(20.3%);子宫内膜息肉74例超声误诊3例,1例低回声型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2例复杂回声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均匀高回声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较高,对复杂回声型需要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何倩  于冰 《中外医疗》2012,31(6):176-17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经阴道观察子宫腔内的形态、回声情况、血流状态;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8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0例,粘膜下肌瘤27例,诊断率分别为68.2%和79.4%。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的鉴别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特征:腹壁切口处腹直肌鞘内或皮下浅筋膜层显示形态欠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周边见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稀少,以动脉频谱为主,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结论 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0例,患者均于2016年1-12月份入院治疗。50例患者均经阴道实施彩超诊断。观察和分析5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诊断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确诊,有5例患者误诊,确诊率为90%。声像图检查显示存在血流信号的息肉瘤体存在连接内膜基底层的条状血流,存在不规则回声或者高回声。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阴道彩超检查,准确率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阴道彩超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幼英  陈梅娟  李晓玲  李亚梅 《西部医学》2010,22(11):2120-212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85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89.4%(76/85),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31例,诊断符合率93.6%(29/31);子宫内膜息肉54例,诊断符合率为87.0%(47/54)。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各具一定声像特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能更清晰显示病变以及病变与宫内膜和肌壁间的关系,捕捉敏感血流信号,对两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