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雍敏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4-214
深覆(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殆畸形,其矫治的关键,在于咬(牙合)打开的效果。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打开咬合,成为正畸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使用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14例深覆殆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覆(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矫治的关键,在于咬(牙合)打开的效果.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打开咬合成为正畸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使用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14例深覆(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深覆[牙合]的特点和临床矫治要点,为临床矫治成人深覆[牙合]提供参考。方法:对18例青年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用固定平面导板打开咬合,方丝“T”型曲压低上前牙并控制转矩,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矫治前后骨面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前后上下前牙的唇倾度、牙槽高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平面导板加方丝“T”型曲在成人深覆牙合矫治中主要是通过下前牙的唇倾、上下前牙的压低来改善深覆[牙合],对成人深覆[牙合]的矫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深覆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矫治的关键,在于咬牙合打开的效果。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打开咬合,成为正畸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使用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14例深覆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10~21岁,平均为14岁,其中AngleⅠ类4 例。其余为Angle Ⅱ类,均为Ⅲ度深覆牙合患者。3例未拔牙,11例为拔牙病例,其中6例伴有双尖牙区锁牙合。2 矫治方法2.1 制作固定平面导板:首先选择合适的带环安放在6 6上,取模,将带环一并取下灌制石膏模型,在石膏模型上用0.9mm钢丝弯制连接…  相似文献   

5.
平面导板在深覆(牙合)矫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矫治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作用要点。方法:对18名生长发育期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用平面导板来打开咬合,并对咬合打开前后的硬软组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后牙及牙槽高度均增加,下后牙及牙槽高度的增加值大于上后牙及牙槽高度的增加值,而对前牙及牙槽高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②上下颌骨在水平方向上无改变,但下颌平面角与下面高/全面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大,后面高/前面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小;③覆[牙合]减小,Spee氏曲线得到整平;④松弛的下唇肌肉得到紧张,从而改善了侧貌外形。结论:平面导板使覆[牙合]减小主要是后牙及后牙齿槽突高度增加的结果,对生长发育期的低角重度深覆[牙合]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双颌前突拔牙病例的矫治过程中使用改良磨牙长牵引钩对控制前牙覆(牙合)和预备支抗的作用。方法:20例双颌前突、前牙覆(牙合)Ⅰ°、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使用常规的成品磨牙带环牵引钩,实验组10例使用改良磨牙长牵引钧进行牵引,治疗过程中均不采取其他辅助打开咬合和控制支抗的措施。拔牙间隙关闭完时测量前牙的覆(牙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拔牙间隙关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牙覆(牙合)均有所加深,但实验组前牙覆(牙合)改变较少,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冠、根近中移动量均较对照组的少,差别有显著性;而实验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冠、根近中移动量也较对照组的少,但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改良磨牙长牵引钩在拔牙矫治病例中可以起到支抗预备、防止支抗磨牙前倾移位及前牙覆(牙合)加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晋  李永明  林杨  郭煜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85-1787
目的:观察Tip-Edge矫治技术Ⅰ期矫治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例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ip-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Ⅰ期矫治结束后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Ⅰ期矫治平均疗程为4.6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患者咬合打开前后,U1-NA、U1-SN分别减小13.68°(P〈0.01)和12.25°(P〈0.01),UIC-PP减小1.32mm(P〈0.05),U1-NA减小4.16mm(P〈0.01),LI-MP减小2.82mm(P〈0.05),LIC-MP减小2.08mm(P〈0.05),覆[牙合]、覆盖分别减小3.94mm(P〈0.01)和2.03mm(P〈0.01),其他各项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Tip-Edge技术可以通过快速压低上、下颌前牙,改善上下颌前牙的倾斜度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  相似文献   

8.
周灏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11-1712
应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分类深覆骀错[牙合]畸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纠正深覆[牙合],即打开咬[牙合]的问题,这是整个治疗的重点。打开咬[牙合]的方法有平面导板、摇椅弓等,而笔者采用多用唇弓。咬[牙合]打开后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多用唇弓有压低上下前牙@〉0.01)而后牙身高不明显(P〉0.05)作用,适宜[牙合]曲线过大的深覆[牙合]。  相似文献   

9.
打开咬[牙合],矫正深覆[牙合]是正畸的难点,也是在矫治中占用时间较长的一部分,我们在临床上通过应用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配合方丝矫正技术,可以缩短矫治时间,迅速打开咬[牙合],对下颌后缩的病人,可以引导下颌向前,建立良好的覆[牙合]覆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2例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治疗时间、颞下颌关节功能、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正畸治疗时间(12.6±1.8)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4±2.1)个月(P<0.05),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牙合类型、牙周健康状况等(P<0.05)。结论: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牙合伴重度磨耗患者,能有效缩短正畸治疗时间,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咬合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牙周健康状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 我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 采用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 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口腔功能恢复时间及治疗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活动义齿在口腔修复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固定义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促进机体口腔功能快速恢复,对于提升患 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用MEAW技术矫治联合佩戴NTA矫治器与单一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的AngleⅡ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正畸科门诊就诊的30例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用MEAW技术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MEAW技术矫治患者,佩戴NTA矫治器12个月;对照组:单一MEAW技术矫治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Downs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L1-NB(°)、L1-NB(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GoGn-SN、PP-MP、ODI、U1-NA(mm)、L1-MP(mm)、U1-PP(mm)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矫治前后UI-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U1-PP(mm)、L6-MP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L1-NB(°)、UI-PP、L6-MP有显著性差异(P<0.05),GoGn-SN、PP-MP、OD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开牙合畸形纠正疗效显著,对照组开牙合矫治效果反复,矫治时间较长。结论:用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患者,配合NTA矫治器,患者前牙覆牙合加深,下颌位置改变,牙性和轻度开牙合矫正,面型改变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6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23例采用单切口入路(观察组),23例采用双切口入路(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骨折愈合、并发症情况,采取Johner-wruh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平均(14.72±2.6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下肢力线均得到很好纠正,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运动范围好,无痛,步态正常。Johner-wruhs评分均达到优良。结论单切口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可靠,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4.
孙旭东  佟宇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87-1789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缺失及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治疗对改善其咀嚼功能和面容美观的影响。方法:回顾临床牙列重度磨耗、牙列缺损或缺失40例病例,采用固定修复或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实施咬合重建。咬合重建前确定治疗计划,余留牙进行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确定颌位关系后戴用过渡性垫3个月后固定义齿或固定活动联合修复。通过系列治疗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曲线、平面,重建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结果: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效能主观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固定修复或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牙列缺损或缺失,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详尽的治疗计划、正确的颌位关系确定、过渡性义齿戴用是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患者30例,采用Magfit EX-600磁性附着体作为基牙冠外固位体,应用导平面板、栓体栓道作为义齿的稳定装置,制作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通过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随访1~3年,25例患者对义齿的功能和美观表示满意;另出现牙龈炎1例,磁体脱落2例,患者基本满意,总体满意率达93.3%.2例义齿远中磨牙区部位骨吸收,导致义齿后牙区基托下沉,义齿部分塑料基托出现裂隙或破损,患者不满意.结论 采用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具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性,患者反馈咀嚼效果良好,外形美观、体积小巧,感觉舒适,并且对基牙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可摘义齿的菌斑覆盖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可摘义齿的菌斑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26例可摘义齿佩戴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义齿临床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可摘义齿菌斑各影响因素中,义齿的戴用时间、清洁方式、夜间保存方式、表面有无磨痕等均对义齿的菌斑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影响因素中,义齿清洁方式和戴用时间是义齿菌斑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使用高效清洁方式如义齿清洁剂的义齿菌斑轻于其他方式组,义齿戴用时间长的人群义齿菌斑重于戴用时间短者.故建议义齿戴用者采用义齿清洁剂这种高效、便捷的清洁方式来维护义齿的清洁卫生,同时可以对义齿进行定期抛光,并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更换或制作新义齿来抑制菌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碳素棒组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8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中,48例采用碳素棒组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98例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疗效按Johner-Wruh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疗组优38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优36例,良4例,差10例,优良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深度感染及伤口延迟愈合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素棒组合外固定支架方法治疗开放胫腓骨骨折操作简单,深度感染率低及延迟愈合率低,康复快,疗效较钢板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在口腔修复中应用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6月收治 的10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活动义齿 治疗,观察组实施固定义齿治疗,比较两组口腔修复效果、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问题发生情况。结果 观 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语言功能、美观程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 治疗后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口腔问题发 生率为2.00%,低于常规组的14.00%(P <0.05)。结论 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效果确 切,可提升修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口腔问题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两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29例(观察组)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踝关节功能保留及Johner-wruh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无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发生。观察组:按Johner-wruhs评分,优2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9.66%。手术时间(85±10)min、术中出血量(110±20)mL、平均住院日(10±2)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周,踝关节背伸(20±3)°,踝关节跖屈(38±3)°。对照组:按Johner-wruhs评分,优10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4.07%。手术时间(116±10)min、术中出血量(200±30)mL、平均住院日(12±2)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8周踝关节背伸(10±2)°,踝关节跖屈(26±3)°。两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伤口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附着体义齿修复复杂牙列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综合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7例因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无法戴用或对此类修复体效果不满意的复杂牙列缺损患者,附着体义齿修复前首先请患者对现有可摘局部义齿就咀嚼功能恢复、舒适度、发音与美观3个主观项目进行评价,其次由修复科医师对义齿的固位情况、对基牙的影响、对口腔卫生的影响3项客观指标进行评价,并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后1~5年再对上述6项指标进行评价。SPSS13.0统计软件对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和附着体义齿的综合修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的主客观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P〈0.05)。结论:附着体义齿对复杂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综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但由于其设计与临床、技工室操作要求较严、价格相对较高,应选好适应证并充分做到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