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方法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14例,疗效满意。结果:本组14例, 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49(20.2±10.2)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9例优,4例良,1例可,优良率92.9%。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在恢复骨盆解剖序列连续性的同时, 又能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 对12例年龄为22~46岁,平均为32±0.4岁,男5例,女7例,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和护理.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16个月,双下肢功能恢复,行走自如.结论 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病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外固定支架在非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一种急救治疗非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理想方法。方法 :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非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 2 9例。结果 :无 1例死亡 ,术后随访 6~ 2 1个月 (平均 1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结合Matta( 1 ) 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优良率为 86.2 1%。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非稳定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 ,减少骨盆出血 ,具抗休克 ,固定可靠 ,复位较理想 ,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对12例年龄为22~46岁,平均为32±0.4岁,男5例,女7例,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和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16个月,双下肢功能恢复,行走自如。结论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病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71-7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急诊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影像学随访,以患者步态、疼痛情况、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骨折复位情况等为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4.0±2.1)个月。术后6个月综合评价,优13例占66%,良4例占25%,可3例占9%,优良率91%。结论对于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骨盆外固定架能迅速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能起到积极的抗休克作用,同时既可作为部分不稳定骨折的最终固定方法,也可作为临时固定,是一种简单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加外固定支架冶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19例,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和肌电图监测下经皮穿刺导针,测量长度后再选择合适中空螺钉内固定骶髂螺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取出平均时间2个月。结果19例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X线显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个月。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参照Matta评分标准[1]进行评价,获优13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术中应用C-臂定位准确,结合神经肌电图监测,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前环,能明显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成人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资料。治疗方法为应用外固定支架为力臂,以患侧骶髂关节为转轴,旋转复位固定。结果骨盆外固定支架能良好复位和稳定固定Tile B型骨盆骨折,通过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优良率达到82.86%。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对患者损伤小,医护人员操作简便易把握,对患者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16例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6例,Tile分类:C211例,C35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应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均获得11~18个月随访,平均14.8个月,定期摄骨盆正位X线片,随访复查未发现螺丝钉和接骨板松动、断裂等现象,无骨盆环明显畸形、骨折不愈合、双下肢不等长.其中外固定钉钉道处表浅感染3例,术后骶神经症状部分恢复.根据Matta评分标准,对术后骨盆X线片进行测量,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7%.结论 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6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全部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执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基础上,执行外固定支架行骨盆前外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都顺利完成。比较两组手术后的引流管拔除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退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都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 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实施外固定支架行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3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B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C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功能评分:优占83.4%;良占8.9%,可6.7%,优良率达到占93.3%.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加外固定支架冶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19例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和肌电图监测下经皮穿刺导针,测量长度后再选择合适中空螺钉内固定骶髂螺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取出平均时间2个月。结果:19例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X线显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个月,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参照Matt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13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术中应用C型臂定位准确,结合神经肌电图监测,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前环,能明显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Tile分型,53例骨盆骨折患者中B1型23例,B2型13例,B3型2例,C1型7例,C2型6例,C3型2例。采用骶髂螺钉、外固定架、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骨盆环前后环的稳定。结果:本组53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按M ajeed功能评分,其中优45例,良4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2.4%。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经验,对50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42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5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有3例发生轻度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对于严重的骨盆骨折可作为临时固定,做为最终治疗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最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2003年9月-2007年1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或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8例患者资料,按AO分型:A3型9例,C2型14例,C3型5例.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1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针道感染、桡骨短缩和骨不连发生.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1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2.59%.显示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黄波  池雷霆  李智  李程 《当代医学》2009,15(2):89-90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及后路腰骶髂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解剖及满意复位(满意率)87.03%。无明显盆部畸形,无双下肢不等长等。结论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成俊  宋跃明  丁方东  朱赟 《四川医学》2005,26(9):1000-1001
目的 介绍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髂骨内侧弧形切口,使后环骨折脱位复位后,重建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临床治疗17例,其中C1型13例,C2型3例,C3型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4例3个月骨性愈合,12例4个月骨性愈合,1例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C 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Tile骨盆骨折分型,11例C型骨盆骨折,其中C1型6例,C2型3例,C3型2例.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复合固定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然后加用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均骨性愈合.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骨盆前环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加用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其中车祸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34例,塌方挤压伤22例。根据Tile’s分型,本组中B型89例,C型4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结果本组中125例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Matta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术后优良率达91.3%。结论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重建骨盆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及早期康复训练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66例。结果66例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 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9%。末次随访 Majeed 评分:优39例,良15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81.8%。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可单独应用于骨盆 Tile A2及 B1、B2型骨折;对于有合并伤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3或者 C 型骨折的急诊临时固定,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康复训练对于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