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3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骨折组(A),骨质疏松性骨折组(B)、雷奈酸锶干预组(C),每组各12只.B、C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行假手术,术后8周,所有大鼠于行骨密度检测确认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后,制作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克氏针固定,C组给予雷奈酸锶干预(1g/kg/day).骨折6周后取材,每组半数标本骨痴组织研磨提取RNA,Realtime PCR法检测BMP-2 mRNA的表达,另半数标本常规脱钙、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A组大鼠骨痂组织较成熟,部分标本可见板层骨形成,B组大鼠骨折愈合进程较正常延迟,软骨性骨痂成分居多,C组优于B组,但仍较A组延迟;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提示C组BMP-2表达显著高于A、B组;A、B组间BMP-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质疏松大鼠较正常大鼠骨折愈合进程延迟,雷奈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雷奈酸锶对模拟失重雄性大鼠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尾吊模拟失重组,C组为悬吊模拟失重同时给以雷奈酸锶灌胃组.A和B组灌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实验期均为28d.测骨代谢指标,右侧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扫描电镜观察股骨颈超微结构.结果 B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密度、骨矿盐含量水平显著低于A组相应的指标(P<0.05),血钙、血磷无显著差异(P>0.05),组骨小梁表面胶原纤维排列杂乱,松散,可见骨吸收现象;C组大鼠上述生化及代谢指标显著性高于B组大鼠(P<0.05),C组大鼠骨小梁较B组数量增多,厚度增加,骨吸收减少.结论 雷奈酸锶能明显降低模拟失重大鼠股骨颈的骨丢失,增加骨形成,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综合抗骨质疏松药雷奈酸锶研究多方面资料和最新观点,对其药物特点、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分别进行阐述、归纳和评价,说明雷奈酸锶是一种在体内外都具有良好作用的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它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减小骨折风险,是惟一既刺激骨形成,又抑制骨吸收,具有双重药理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新一代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雷尼酸锶联合强骨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给予维甲酸灌胃,制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给予雷尼酸锶联合强骨胶囊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于2周、4周和6周处死实验鼠,进行骨痂大小的测量及组织学研究。结果:2周时两组骨痂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实验组骨痂大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实验组骨痂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时组织学检测发现,实验组成骨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多;4周及6周时则明显增多。结论:雷尼酸锶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雷奈酸锶是一个新型抗骨质疏松制剂,它和以前所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同,其对骨代谢具有双重作用,即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的形成.尽管其机制尚不清楚,但在组织和细胞培养中,雷奈酸锶可以促进前成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同时雷奈酸锶还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活性并刺激破骨细胞凋亡.在体内,雷奈酸锶可使正常的大鼠和小鼠骨形成增强和骨吸收降低,并可改善骨的微细结构.在卵巢切除大鼠,雷奈酸锶在保持高水平骨形成的同时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和骨的强度.在临床实验中,雷奈酸锶不仅可以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骨的形成指标)的水平,并可降低血清C-交联端肽I型胶原(骨的吸收指标)的水平.组织测量学研究显示,雷奈酸锶可以使成骨细胞的表面和骨的矿物质沉积率增加,而骨吸收的参数下降.雷奈酸锶可降低椎骨以及非椎骨新发骨折的危险性.这些前临床和临床实验结果 显示雷奈酸锶是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其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使其有可能成为抗骨质疏松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去势组50只,假手术组5只和空白组5只。3个月后,从去势组中随机选取5只大鼠与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的大鼠一起测骨密度,验证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确认模型成功后,将去势组大鼠全部造成左侧股骨中点骨折,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再将制成骨折模型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5只),A组给予阿司匹林灌胃,33mg/次,1次/d,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骨折术后2、4、8、12周各取5只大鼠,测定骨密度值,然后处死取骨痂,行骨痂组织学检查,8、12周行放射学观察。两组剩余的5只大鼠于12周时行左股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①骨密度值:A组各时间点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组织学观察:HE染色,A组软骨内成骨过程较B组加快;③放射学观察:术后8周,A组骨折线模糊,B组骨折线仍较清晰;术后12周,A组骨折线消失,B组骨折线模糊;④生物力学测定:术后12周,A组左侧股骨的三点弯曲载荷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能够促进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增加骨质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妇女骨组织更新加快,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引起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常引起腕、脊椎和髋的骨折。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日趋增高,其预防和治疗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雷奈酸锶(trontium ranelate,SR)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骨折手术方法建立骨质疏松股骨折(OPF)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X线观察骨折断端愈合情况,检测二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结果①OPF术后6周实验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大,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对照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小;②OPF术后2周,实验组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明显,B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OPF术后6周时,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比和骨小梁平均宽度高于对照组,骨小梁平均间隔小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5)。⑤OPF术后2、6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雷尼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雷奈酸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Meta.方法 通过PubMed、Emb 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重庆维普、万方等中外数据库检索雷奈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研究,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且至少提供骨密度或骨折数据文献纳入分析,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提取数据后,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SR)对卵巢切除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分别接受假手术(Sham组,n=8)和双侧卵巢切除(OVX,n=16)手术,术后8周OVX大鼠分为2组,分别接受安慰剂(OVX+V组)或SR(0.9g· kg-1· d-1,OVX+ SR组)治疗3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第4腰椎骨密度、最大载荷、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性能,取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第25天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P-2的表达及分布,第28天提取细胞RNA及蛋白,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的表达,细胞培养第32天yonkossa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结果 (1)骨密度:OVX+V组显著低于Sham组和OVX+ SR组(P<0.05),OVX+ SR组显著低于Sham组.(2)最大载荷:OVX+V组显著低于OVX+ SR组(P<0.05),OVX+ SR组显著低于Sham组(P<0.05);弹性模量:OVX+V组显著低于Sham组和OVX+ SR组(P<0.05).(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BMP-2的表达及胞内分布无明显差异.(4)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在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von kossa染色观察各组矿化面积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可部分改善卵巢切除大鼠骨量丢失和力学性能,对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及BMP-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联合特立帕肽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特立帕肽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雷奈酸锶联合特立帕肽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奈酸锶联合特立帕肽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特立帕肽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雷奈酸锶联合特立帕肽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钙(S-Ca)、血清磷(S-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S-BGP)、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及骨密度(BMD)水平变化;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1、TRACP5b、BALP、S-Ca、S-P、ALP、S-BGP、TPINP及腰椎BMD、股骨颈BM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BALP、S-Ca、S-P、ALP、S-BGP、腰椎BMD、股骨颈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RACP5b、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奈酸锶联合特立帕肽用药可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吸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和雷奈酸锶(SR)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及双侧去卵巢手术组(OVX组,n=45),正常情况下饲养12周后,随机取5只OVX组大鼠和5只Sham组大鼠处死,取胫骨检查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情况.随后剩下的40只OVX组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10只/组):OVX对照组、SR组、PTH组和PTH+ SR组;SR组、PTH组和PTH+ SR组分别给予SR灌胃(625 mg/kg,每周5次)、PTH皮下注射(20 μg/kg,每天1次)和相同剂量的SR灌胃及PTH皮下注射.药物治疗8周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取胫骨行骨密度及微观参数检测,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的测定和血清P1NP、CTX-1含量的测定.结果 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OVX对照组相比,SR组、PTH组和PTH+ SR组各组大鼠胫骨骨密度显著增加,骨小梁数量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OVX对照组比较,SR、PTH及PTH+ SR组的Tb.N、Tb.Th、BV/TV及conn.D明显增加,Tb.Sp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R组、PTH组和PTH+ SR组的胫骨最大栽荷及刚度值均高于OVX对照组;与OVX对照组比较,SR、PTH及PTH+ SR组大鼠血清中P1NP表达量增加,而CTX-1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联合使用PTH和SR可以明显增强去势大鼠成骨活性,增加其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骨代谢是指骨的转化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临床上骨代谢异常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雷奈酸锶(SrR)是同时具有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双重作用的常用药,主要依靠其中的锶(Sr)元素调节骨代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SrR在骨代谢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但对其在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作用中的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尤其各类信号通路在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变化报道较少。现通过各类信号通路及蛋白靶点,主要从SrR对骨代谢影响、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为SrR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2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T以及ZOLD1组、ZOLW1组和ZOLW2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1天、1周和2周分别在腹腔注射相当于临床治疗剂量的唑来膦酸.术后第6周和12周取材,进行显微CT三维重建及显微形态计量学测量、生物力学和纳米压痕检测.结果 骨折术后第6周,实验组3组(ZOLD1、ZOLW1和ZOLW2)骨痂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以及连接密度(Conn.D)较之CNT组都明显增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明显减低(P<0.05),骨痂最大载荷明显增加(P<0.05).至第12周,相比CNT组,实验组骨痂能量吸收和最大载荷明显增高(P<0.05),ZOLW2组Tb.Sp明显增高,Conn.D明显减低(P<0.05).在12周,ZOLD1和ZOLW1骨小梁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都较CNT明显地增高(P<0.05),ZOLW2与CN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总体上增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断端的骨痂结构力学强度.这与该药抑制骨吸收,提高骨痂内部骨小梁数量,维持大量编织骨有关.延迟注射唑来膦酸抑制骨折后期骨痂重建,不会损害编织骨数量,但可能会损害骨痂内部骨小梁力学强度和连接数目.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84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去卵巢骨质疏松 (OP)组和假手术对照 (SO)组 ,两组各 4 2只。去势后 10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 ,各大鼠建立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后 2、4、6、12、18周取胫骨标本行骨组织形态学、骨矿物质密度 (BMD)、生物力学等检测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与SO组比较 :( 1)OP组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过程延缓 ,骨小梁结构疏松、排列紊乱 ,可见大量破骨细胞 ;( 2 )骨折后 6、12、18周OP组骨痂BMD比SO组分别小 12 8%、18 0 %、17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 ;( 3)骨折后 4、6、12、18周OP组骨痂最大载荷比SO组分别小 2 4 3%、31 5 %、2 6 6 %、2 8 8% ;最大应力比SO组分别小 2 3 9%、33 6 %、19 1%、2 4 9% ,两指标在各时点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影响大鼠胫骨骨折中晚期愈合质量 ,主要表现为软骨内成骨过程缓慢、破骨细胞骨吸收活跃、骨矿物沉积减少和力学强度恢复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去势组(OVX)40只,假手术组(SHAM)10只。去势组采用背部双侧去卵巢术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将去势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均造成左侧股骨中点骨折(OPF),然后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再将制成骨折模型的去势组随机分成模型空白组(OVX+N)和3个实验组(OVX+L/M/H),每组10只,3个实验组分别予以柚皮苷(低剂量组1 mg/kg,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灌服,SHAM组和OVX+N组给予同体积的双蒸水灌服,共4周。于OPF术后当日、4周、8周,C型臂X光机行X片检查,观察髓内针位置和骨折断端愈合情况;OPF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骨折处骨痂组织,行光镜下组织学观察、血生化指标检测及三点弯曲实验,测量骨痂最大承载负荷。结果:1去势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SHAM组(P0.05),骨质疏松模型建立。2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8周SHAM组见大量成熟骨小梁形成;OVX+M组原始骨小梁逐渐改建成为成熟骨小梁;OVX+L、M两组有大量原始骨小梁,OVX组开始出现少量原始小梁状骨。3实验组中、高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放射学观察结果示,OPF术后4周X线检测结果示各组均有骨痂形成,SHAM组有大量骨痂,OVX+M、H组有少量骨痂,OVX+N及OVX+L组有较少骨痂。OPF术后8周X线检查示,SHAM组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OVX+H、M、L三组骨折线稍显模糊,生成骨痂大小依次为H组M组L组;OVX+N组骨折线仍清晰。5术后8周生物力学测定示,OVX+N组的三点弯曲载荷明显低于SHAM组(P0.01),实验组中、高剂量组的载荷较OVX+N组明显增高(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柚皮苷对去卵巢大鼠OPF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I)对老年 SD 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月龄的 SD 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0只,灌服维甲酸70 mg/(kg·d)14 d 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手术建立骨折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80 mg/(kg·d)SI,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然后进行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力学和骨代谢指标测定,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结果低、中、高剂量组骨痂生成情况优于对照组,且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第8周时骨小梁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003);高剂量组第2、5、8周时股骨力学性能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高剂量组各时间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SI 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