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萍  ;唐荣  ;赵灵通 《吉林医学》2014,(21):4696-4697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离体后储存的时间对C3、C4补体及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采血,将血液样本分别在室温下(18~22℃)和4℃冰箱进行不同时间的静置,从1 h~7 d不等,室温下血液标本每隔1小时进行血糖水平进行测定,连续5 h;4℃冰箱放置的血液标本每隔1天进行C3、C4补体检测,连续6 d。结果:①室温下放置的血液样本,1~2 h之内检测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 h及以上检测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4℃冰箱放置的血液标本,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C3、C4补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液样本在离体之后,血糖的检测应尽量在室温下2 h之内进行;即便是在4℃冰箱放置,C3、C4补体水平也会随着放置天数而增加,因此应尽量检测新鲜标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62例作为检验标本提供者,在观察对象平静空腹状态下,选择BD凝血真空采血管以及其他两种凝血真空采血管对每位观察对象随机采集三管标本,按照所使用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将其分为BD组、国产1组和国产2组。经离心处理,分离血浆,立即测定凝血4项,作为即时测定值,BD凝血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浆标本分别放在冰箱和室温下进行保存,并分别在放置2h、4h、8h后进行凝血4项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然后将BD组的检验结果与国产1组、国产2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将BD组放置与冰箱和室温下的血浆标本放置2h、4h和8h检验值与即时检验值进行比较。结果:与BD组相比,国产1组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国产2组的PT、APT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TT值却显著较低(P<0.05)。与即时检验值相比,冰箱保存2h和4h时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冰箱保存8h时的P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APTT、TT值的检验结果均显著较高(P<0.05)。与即时检验值相比,室温保存2h时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室温保存4h时的PT、APT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TT值的检验结果显著较高(P<0.05)。室温保存8h时的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PT、APTT值的检验结果显著较高(P<0.05)。结论: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其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凝血检验结果,鉴于此,首先临床需根据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特征及自身需求选择合理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其次在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需控制在2h之内,建议不可超过4h,最后需指定实验室凝血检验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1 材料和方法1 1 高压液相法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分析仪(Variant)和试剂及毛细管采样盒由Bio Rad公司提供。1 2 方法 按正规与非正规采血法在同一个体同时采指血和静脉抗凝血。当日用毛细管从已抽好的静脉血样中吸取5 μl。72例静脉血样于采样后 1d内检测 ,其中 6 6例样本在4℃冰箱放置 3d、7d、8和 10d后重复检测。毛细管血样在 18℃、2 2℃二个室温分别放置 2 4h后检测 ,其中 5例样本室温放置 14d后重复检测。2 结果 正规方法采样和检测的指端毛细管血与静脉血的HbA1c结果均数t检验无显著意义 …  相似文献   

4.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标本的采取用真空采血管系列已成为主流,由于过去采血后血液自然凝固,血液从离心到测定时间长,影响分析结果和速度.为了迅速推进检测技术的快速化,往采血管中添加分离胶、促凝剂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血清(血浆)分离胶抗凝采血管的应用,为急诊干化学分析提供了更快速的检测标本并在最短时间报告结果.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等生物安全隐患,规范了检验科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的质量,方便了就诊患者.但是,随着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等在临床实践应用不断增加,出现许多误区及使用中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有必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张春雨 《当代医学》2021,27(32):120-121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丽萍  刘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266-2268
目的:采用真空采血技术采集血样,1h后离心血清(细胞留于管内),再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24个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有变化。方法:使用美国RA-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4个血标本的24项生化指标,以及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结果是否有变化。结论:放置24h后绝大多数生化结果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但血糖必须在6h内测定,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不宜在4℃冰箱保存过夜后测试或复查,而其余项目可在4℃冰箱加盖保存以进行回顾性测试或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样采集。方法:正真空采血管是由真空采血管和双向采血针组合而成,将有头盖的采血管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结果:问题解决。结论:熟练掌握有效解决日常采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既能避免因误判断而进行的重复穿刺,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三种血糖稳定剂抗葡萄糖酵解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血糖稳定剂抗葡萄糖酵解的稳定效果。方法对72例受检者血液标本,分别测定其普通肝素锂抗凝管、氟化钠—草酸钾抗凝管、D.L甘油醛肝素锂抗凝管、分离胶采血管在25℃室温放置0、1、2、4、8、12、24、48h和不及时离心的分离胶—促凝剂采血管各时段的血糖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0h测定值比较,在24h、48h血糖测定值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甘油醛抗凝管在24h内血糖测定值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8h血糖测定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段的三种血糖稳定剂与0h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作为血糖测定稳定剂甘油醛起效快,稳定时间长,优于氟化钠—草酸钾,而分离胶—促凝剂管必需及时离心,各有优缺点。建议依据本院血样运送情况和检验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管。  相似文献   

9.
严格的血液检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常会遇到阳性或可疑标本、质控品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时出现测定值明显差异现象,严重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导致室内质控图曲线的失控。为此,笔者对12份阳性标本、4份质控品分别在室温、2~6℃冰箱及-20℃冰箱中贮存,在不同时间用ELISA法分别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常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分别采集两管标本,BD凝血真空采集血管作为A组,国产抗凝管作为B组,同时将A组血浆分别置于室温和冰箱中保存,在即时、2 h、6 h、8 h上机检测,分析不同标本温度、放置时间、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A组PT、APTT、FIB与B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TT检测值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冰箱保存8 h后APTT和TT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下的血浆标本,4 h检测结果的TT结果显著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 h后PT、APT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结论不同真空采血管质量不同,对检测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当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在检测时间方面凝血标本最宜在4 h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