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宫颈疾病专科门诊就诊的妇女5584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高危型HPVDNA的半定量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590例,阳性率28.47%,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88.89%,宫颈腺癌66.67%,CINⅢ92.77%,CINⅡ86.30%,CINⅠ44.58%,宫颈扁平型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9.59%。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H=1984.714,P〈0.01),其中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及CI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INⅠ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宫颈扁平型湿疣、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宫颈扁平型湿疣、CINⅡ、CINⅢ与宫颈鳞癌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ROC曲线分析HC-Ⅱ检测宫颈高度病变,最能平衡敏感度和特异度的阳性分界点是3.7pg/mL,Youden指数为0.72,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0%。结论 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合理设置阳性分界点,可提高HC-Ⅱ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负荷量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102例,CINⅠ104例,CINⅡ120例,CINⅢ109例,宫颈癌94例,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41.18%、82.69%、89.17%、96.33%、91.49%,负荷量中位数分别为0.77 pg/ml、18.83 pg/ml、102.07 pg/ml、254.16 pg/ml、213.59 pg/ml,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间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及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层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分层间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当剔除病毒负荷量5 pg/ml的病例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β(ERα、β)在CIN组织的表达及其与CIN等级、高危型HPV负荷量的关系,并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正常宫颈组织、21例CINⅠ、21例CINⅡ、36例CINⅢ组织中ERα、β的表达,用等级相关方法分析ERα、β表达水平与CIN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对61例HPV-DNA阳性(HC2法)CIN患者用等级相关方法分析HPV负荷量与ERα、β表达的关系。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ERα表达逐渐减弱,二者之间呈等级负相关(r=-0.407)。ERβ表达与CIN等级之间无相关性(r=0.119)。ERα、β表达水平与HPV负荷量无相关性(r分别为-0.085及-0.087)。结论:ERα表达减弱可能与宫颈病变进展有一定的关系,ERβ与宫颈病变进展无显著关系。ERα、β的表达水平与HPV负荷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LEEP治疗CIN伴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CINⅠ~Ⅲ伴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LEEP治疗,术后3个月再次检测其宫颈HPV—DNA的负荷量,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术后3个月,80%以上的CINⅠ-Ⅲ病例转为慢性炎症;宫颈HPV负荷量由术前162.81下降为1.05,转阴率47.41%,低HPV负荷组与高HPV负荷组两组之间CIN转归存在显著差异(P=0.000)。结论LEEP可以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宫颈HPV负荷量。LEEP治疗后,宫颈病变的转归与术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的高低密切相关,提示高危型HPV负荷量的检测作为CIN治疗后随访项目之一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崂山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探讨HPV DNA检测(HC2)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崂山区35~64岁妇女为研究对象,8000例行LCT检测,对LCT≥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3633例行HPV联合LCT检测,对HPV(+)且LCT≥ASC-US,以及LCT(-)但HPV高负荷量(HPV≥1000pg/ml且年龄40岁或HPV≥100pg/ml且年龄≥40岁)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两组均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LCT组中133例行病理检查:18例CINⅠ、18例CINⅡ、19例CINⅢ、19例宫颈癌,CINⅡ+检出率为0.7%。HPV联合LCT组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3.16%;98例行病理检查,其中HPV(+)且LCT≥ASC-US的病理检查67例,LCT(-)但HPV高负荷量者病理检查31例。病理结果:22例CINⅠ、6例CINⅡ、17例CINⅢ、10例宫颈癌,CINⅡ+检出率为0.9%。HPV联合LCT组的病理阳性检出率(1.51%)明显高于LCT组(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联合LCT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有助于发现宫颈病变高危人群,降低单独采用细胞学进行筛查的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妇科就诊29832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2398例同时具有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分组,包括慢性宫颈炎症组599例;CIN Ⅰ组437例;CINⅡ/Ⅲ组906例(CINⅡ338例,CINⅢ568例);宫颈癌组456例.结果:HPV感染率为25.20%(7518/29832),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1.03%(6275/29832)、4.17%(1243/29832)、5.94%(1772/29832).常见的高危型HPV为HPV16、58、33、52、18.随着年龄增加,HPV感染率呈现增高趋势.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HPV感染率增高.所有宫颈病变中,常见的高危型HPV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33、18、52;在宫颈癌组中为HPV16、18、58、33、52;在CINⅡ/Ⅲ组为16、58、33、52、18.在HPV阳性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均以单一感染为主,除慢性宫颈炎组外,单一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为16、58、33、52、18,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各级别CIN且HR-HPV阳性患者155例,行LEEP术后6个月再次行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测定HR-HPV负荷量。结果:(1)CINⅠ、CINⅡ、CINⅢ病变HR-HPV负荷量(RLU/CO)分别为333.23±911.83,303.88±795.30及220.72±680.92,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8);(2)术后6个月HPV总转阴率为62.58%(97/155)。术前HPV负荷量≤300者术后转阴率为71.60%(58/81),300者转阴率为52.70%(3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4)。并且术后病灶残留与术前高病毒负荷量相关。HPV清除率与年龄及病变程度无相关性;(3)术后6个月HPV负荷量≥10的患者中43.75%(14/32)的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CIN,而HPV10的患者中只有0.81%(1/123)的患者存在CIN,以10为阈值判断病灶残留的敏感性达93.33%,特异性达87.14%。结论:(1)HPV负荷量高低与病变程度无关,但与术后病毒清除相关;(2)在切缘阴性的前提下,若术前高病毒负荷量,发生病灶残留的风险增高;(3)术后6月宫颈病变的转归与同期检测的病毒负荷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联合HPV分型、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214例,其中宫颈癌患者4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型)患者56例,低度CIN病变(CINⅠ)患者47例,宫颈炎患者66例,分析各患者HPV L1壳蛋白、高危HPV分型、血清CA125和SCC-Ag的差异。结果 低度CIN低病变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 <0.05);宫颈炎和高度CIN病变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P <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HPV阳性率明显升高(P <0.05),血清CA125和SCC-Ag明显升高(P <0.05)。HPV L1壳蛋白联合高危HPV分型、CA125、SCC-Ag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0,诊断价值不高。结论 HPV L1壳蛋白、高危HPV分型、血清CA125和SCC-Ag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危HPV分型、血清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和k-ras、c-myc基因表达及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因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异常或HPV-DNA检测异常行阴道镜宫颈活检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取其宫颈脱落细胞,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48例及正常体检者40例。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 PCR)检测高危型HPV-DNA,逆转录定量PCR(q RT-PCR)检测k-ras、c-myc m RNA表达,并分析其与CIN病变程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高危型HPV-DNA和k-ras、c-myc m RNA在CINⅠ~Ⅲ级表达均较慢性宫颈炎及正常体检者高,在CINⅢ级表达较CINⅠ、Ⅱ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N患者高危型HPV-DNA与k-ras m RNA呈明显相关(r=0.2507,P=0.0012),但与c-myc m RNA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型HPV-DNA和k-ras、c-myc m RNA表达增高是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N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和癌基因k-ras、c-myc m RNA表达增高有关,特别是CINⅢ级。检测高危型HPV-DNA和k-ras、cmyc m R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杂交捕获Ⅱ代法(HCⅡ)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对照,探讨HPV-HCⅡ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对因可疑宫颈病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739例患者行HPV-DNA HCⅡ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CⅡ检测HPV-DNA高危型阴性228例,30.9%(228/739);阳性511例,69.1%(511/739)。HPV-HCⅡ检测高危型阴性病例中,低度以下病变(慢性炎症、CINⅠ)96.1%(219/228),高度病变(CINⅡ、CINⅢ及癌)3.9%(9/228)。随病变程度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逐渐增高,CINⅠ73.9%,CINⅡ92.9%,CINⅢ95.8%,宫颈鳞癌10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HPV-HCⅡ的敏感性为93.8%(135/144),特异性36.8%(219/595),阴性预测值96.1%(219/228),阳性预测值26.4%(135/511)。结论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HPV-HCⅡ敏感性高,特异性低,有良好的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宫颈疾病专科就诊患者163例,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负荷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并用活检组织行p21WAF1/Cip1和p27Kip1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Ⅲ及宫颈癌各组间HR-HPV负荷量和p21WAF1/Cip1、p27Kip1表达差异。结果:各病理类型病变(共5组)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8.46%(15/39),CINⅠ80%(12/15),CINⅡ81.82%(18/22),CINⅢ93.33%(56/60),宫颈鳞癌88.89%(24/27)。慢性宫颈炎HR-HPV DNA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M=0.56pg/ml,P<0.01),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CINⅠ40.00%、60.00%,CINⅡ54.55%、54.55%,CINⅢ56.67%、70.00%,宫颈癌51.85%、77.78%,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5.13%、17.95%,P<0.01);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HR-HPV DNA负荷量升高和宫颈病变进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p21WAF1/Cip1:0.27、0.34,P<0.01;p27Kip1:0.30、0.46,P<0.01。结论: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高负荷量患者可行p21WAF1/Cip1和p27Kip1检测以预测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68例原发性宫颈癌,67例CIN及29例慢性宫颈炎症石蜡包埋组织中TSLC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感染状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45例异常甲基化(66.2%),其中鳞癌67.8%(40/59),腺癌55.5%(5/9);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29例可见异常甲基化(43.3%);29例慢性炎症组织中2例甲基化(6.9%);将鳞癌、腺癌、CIN与慢性炎症比较,鳞癌与CIN比较,CINⅡ~Ⅲ与CINⅠ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CIN比较,鳞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宫颈癌组51.5%(35/68),CINⅠ23.1%(6/26),CINⅡ~Ⅲ41.5%(17/41),慢性炎症组17.2%(5/29);TSLC1甲基化与HPV感染相关性比较,CI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L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是导致TSLC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它与HPV之间的关系提示TSLC1基因可能是宫颈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8例CINⅡ~Ⅲ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检测HR-HPV DNA联合液基细胞学随访,观察术后HR-HPV清除及宫颈病变复发情况,并分析术后HR-HPV持续感染及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至随访结束,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者共10例。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在HR-HPV持续感染组中明显多于HR-HPV转阴组(P<0.001);术前HR-HPV DNA高负荷、病变累及3~4个象限为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HR-HPV DNA≥500RIUs/CO是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或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前HR-HPV DNA高负荷是术后HR-HPV持续感染及病变持续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重点随访。  相似文献   

14.
260例电子阴道镜下图像特点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下的宫颈异常表现图像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11月就诊于本院阴道镜门诊的260例患者,以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组织病理学结果和阴道镜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敏感性97.9%,特异性71.2%,阳性预测值89.7%,假阴性率2.1%;②阴道镜下扁平醋白上皮可出现在宫颈炎到CINⅢ的各级宫颈病变中,致密醋白上皮出现于CINⅡ及以上级别的宫颈病变中。二联征中CIN的检出率为77.4%,三联征和醋白上皮+非典型血管中CINⅢ及宫颈癌(ICC)的检出率分别是78.6%和72.4%。③不典型鳞状上皮(ASC)和(或)非典型腺细胞(AGC)出现在各级宫颈病变,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中CINⅠ的检出率为40.9%,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包括HSIL+AGC)中CINⅡ、CINⅢ及ICC的检出率为96.9%。④宫颈表面是否光滑及糜烂程度与宫颈自身病变无关。结论:电子阴道镜是辅助诊断宫颈疾病的可靠而重要的手段,典型的异常阴道镜图像对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54例)、CINⅠ(10例)、CINⅡ(20例)、CINⅢ(25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Galectin-1蛋白的表达,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HR-HPV感染情况,分析Galectin-1与CIN及HR-HPV的关系。结果:Galectin-1蛋白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20.0%、40.0%、56.0%、48.1%,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宫颈癌和CINⅡ、CINⅢ的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Ⅰ(P<0.01),宫颈癌与CINⅡ、CINⅢ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中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在有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有否HR-HPV的感染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1蛋白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一定关系,HR-HPV可能通过诱导宫颈上皮高表达Galectin-1而促使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L1 (HPV L1) capsid protein combined with high-risk HPV (HR-HPV) typing and 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Methods?1 094 women who receive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were grouped based on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PV L1 capsid protein, and positive rates of HR-HPV and T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CT positive rate and HR-HPV positive rate (P<0.05).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und 179 normal cases or cases only with inflammation (control group), 26 cases of CIN gradeⅠ (CIN1 group), 44 cases of CIN gradeⅡ (CIN2 group), 40 cases of CIN gradeⅢ (CIN3 group) and 21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cervical cancer group). The positive rates of TCT and HR-HPV in cervical cancer group were the highest,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PV L1 capsid protein was the lowest (P<0.05). The AUC values of HPV L1 capsid protein combined with HPV typing and TCT to diagnose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were 0.897 and 0.804,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HPV L1 capsid protein, HPV typing and TCT are of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1035例患者,用HCⅡ方法检测其HR-HPV病毒载量,分为阴性组(0.00~1.00)、低度载量组(1.0~10.00)、中度载量组(10.00~100.00)、高度载量组(100.00~1000.00)和极高度载量组(≥1000.00);将病理结果按照宫颈病变程度分为阴性组(慢性黏膜炎和挖空细胞)、低级别病变组(CINⅠ)和高级别病变组(CINⅡ、CINⅢ)。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PV病毒载量和CIN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黏膜炎、挖空细胞、CINⅠ、Ⅱ、Ⅲ的HR-HPV病毒载量的中位数(感染率)分别是2.70(58.22%)、56.00(79.07%)、88.05(79.66%)、323.90(93.27%)和364.07(92.47%),基本呈递增趋势。CIN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的分布差异显著(P均<0.05),低级别病变组和高级别病变组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组(低度载量组、中度载量组、高度载量组和极高度载量组)对于病理阴性组的危险度(OR值)依次递增:低级别病变组0.677、2.406、2.893和2.943;高级别病变组2.177、4.262、6.354和20.177。结论:CIN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有关,病毒载量越高,CIN发生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对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575例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妇女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术,分析年龄、转化区、病毒负荷量与宫颈活检病理的关系。结果:575例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的妇女中,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为7.48%(43/575)。患者年龄为30~39岁、40~49岁、≥50岁的宫颈高级别病变患病风险分别是30岁的1.44(0.45~4.35)、0.97(0.30~3.11)、1.78(0.48~6.68)倍。不同宫颈转化区TZ1、TZ2、TZ3的CINⅡ+检出率分别为7.86%(32/407)、7.79%(6/77)和5.49%(5/9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病毒负荷量的中位数逐渐增加,宫颈高级别病变较低级别病变及慢性炎症的病毒负荷量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女性存在一定的患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可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漏诊。病毒负荷量较高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患病风险较大,但患病风险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并进行分型。先用PGMY09/11共同引物扩增生殖道粘膜型HPV L1区的高度保守区,然后联合使用RsaⅠ、MseⅠ、PstⅠ和HaeⅢ4个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利用不同的酶切片段鉴定HPV的基因型。结果:在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共检出205例(85·8%)HPV感染,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66·7%,89·9%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共检出22型HPV,其中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45·6%)、58(12·1%)和52(6·3%)。结论: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HPV感染的基因型至少可达22型,其中以HPV16、58和52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