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绍兴地区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Ab)是医院内感染相关的最常见细菌之一,近年来,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渐上升。为了解我院Ab临床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我们进行了相关基因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2株鲍曼不动杆菌(Ab),检测其耐药情况.提取Ab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分离的102株Ab为XDRAb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存在类型。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及做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采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而对其余1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2%-100%,其中24株为泛耐药菌株,共分为8种基因型,B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所有菌株均检出TEM-1基因,46株检出AmpC基因,31株检出0XA-24基因、21株检出0XA-23基因,7株检出IMP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引起危重病人的呼吸道感染为主,对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并且存在克隆传播,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用青霉素及头孢唑啉做底物,分别检测从各种临床样品分离到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并用K-B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两种加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药敏试验,其中产酶株对7种抗生素基本耐药,不产酶株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较敏感;84株对头孢哌酮/舍巴坦均敏感,舒巴坦对酶的抑制作用远优于棒酸,用头孢他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目的 明确浙江湖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条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堵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为1.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8.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有18株菌株扩增到SHV型β内酰胺酶,17株为ESBLs SHV—12,另1株(HZ01株)扩增序列全长含826个核苷酸,与SHV—1相比,第35、191、238、240位氨基酸有不同,被命名为SHV-48(GenBank登录号:AY259164)。结论 浙江湖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至少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别为SHV-12、SHV-48、TEM-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72株,其中观察组为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6株。对所有菌种进行鉴定及确认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计算其药敏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基因测序。结果通过对两组菌株的耐药谱进行比较,在对所有药物的观察中,观察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菌株阳性基因比较,观察组各项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其基因的调控是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根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主要β内酰胺酶分布。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对85株耐药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扩增,通过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0、0.9%、31.4%和31.1%,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在39.3%~80.1%;85株耐药菌株中,57株扩增到ampC基因、12株SHV-12型基因阳性,14株PER-1型基因阳性,7株CTX-M-14型基因阳性,8株TEM-1型基因阳性;同时携带2种基因有11株,携带3种基因有10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与携带ampC基因、SHV-12、PER-1、CTX-M-14和TEM-1型等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耐药的原因及其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方法用等电聚焦电泳试验和三维试验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并进行初步分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确认β-内酰胺酶基因,用PCR扩增整合子全可变区和质粒接合实验来判定其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结果该临床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有blaPER-1基因,同时还有blaOXA-23基因和aacA4基因.结论发现一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可转移的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blaPER-1基因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9.
施瑜  张汉园  王震  李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28-133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并对标本来源、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6株鲍曼不动杆菌来源科室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和内分泌科,标本以痰液和中段尿为主,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03%、24.76%、22.86%、18.70%、18.70%、18.20%和16.60%。51株洛菲不动杆菌来源科室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和康复医学科,标本以痰液和中段尿为主,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4.00%、22.00%、18.00%、18.00%、15.62%、14.00%和10.00%。结论两种不动杆菌都主要分离于老年男性的呼吸道标本,二者的耐药率均不高,洛菲不动杆菌的总体耐药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但是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洛菲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8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口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果4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ADC、OXA-23和0XA51的阳性率分别为91.5%(43株)、93.6%(44株)、93.6%(44株)和95.7%(45株)。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8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可能与8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的日益增多,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率呈逐年上升,并广泛导致许多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的产生,产ESBL菌株的流行在国内外均较为广泛,产ESBL肠杆菌的耐药问题己经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医院耐药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超广谱TEMβ—内酰胺酶检测及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有效和实用的方法,检测质粒介导的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对其分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首先用TEM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再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对多株标准产酶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产TEMβ-内酰胺酶的菌株扩增阳性,而产其他β-内酰胺酶的菌株扩增阴性,探针杂交的结果符合标准菌株的产酶型别。结论 PC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RAB)50株,亚胺培南敏感株(imipenem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AB)3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3种抗菌药的MIC,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AmpC、IMP-1、IMP-4、VIM-2编码基因.结果 50株IRAB中MIC50>128 mg/L的抗菌药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西丁、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MIC50在32~128 mg/L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MIC50<8 mg/L的抗生素有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对30株ISAB,MIC50<8 mg/L的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多黏菌素B.IRAB和ISAB中AmpC酶表型阳性的分别为42株(84%)和9株(30%),金属酶表型检测全部阴性.IRAB中PCR检测到36株OXA-23阳性(72%)、45株AmpC阳性(90%),ISAB中PCR检测到4株OXA-23阳性(13.3%)、20株AmpC阳性(66.7%),IRAB与ISAB相比,OXA-23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p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均为阳性.结论 OXA-23是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NCCLS推荐方法及文献所使用方法,对收集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AmpC的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120株不动杆菌,产ES-BLs有20株,检出率为16.7%,产AmpC酶31株,检出率为25.8%,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产AmpC酶和ESBLs是西安地区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临床株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一些特性。[方法]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ESBLs粗提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的底物特异性和抑制剂的抑酶作用,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等电点。[结果]三株不动杆菌所产的ESBLS酶作用优先底物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亚胺培南无水解作用,WA74株所产的酶对头孢菌素的相对水解率较低(〈50%)。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对WA31、WA52菌株所产的ESBL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WA74 ESBLs抑制作用较弱,EDTA不能抑制3种酶的水解活性。3种β-内酰胺酶pI分别为7.3、8.4、6.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WA31、WA52产生的ESBLs属于A类Bush 2be群可能为TEM型,溶血不动杆菌WA74产生的ESBLs属于D类Bush 2d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分离出来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各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探讨这些基因的分布特点,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期间医院内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法检测A类β-内酰胺酶基因SHV,GES,TEM;B类β-内酰胺酶基因VIM,IMP;C类β-内酰胺酶基因AmpC和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在菌株中的分布。结果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16株为多重耐药株,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70%;其中52株携带TEM,携带率为26.0%,135株携带SHV,携带率为67.0%,7株检出GES,携带率为3.5%;170株携带VIM-1,携带率为85.0%,12株检出IMP-1,携带率为6.0%;150株携带AmpC,携带率为75.0%;190株携带OXA-51,携带率为95.0%,165株携带OXA-23,携带率为82.5%,2株携带OXA-58,携带率为1.0%,所有菌株未检出OXA-24。结论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携带率最高的基因为OXA-51,OXA-23,AmpC,VIM-1和SHV,携带率均超过60%,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是A,B,C,D四类β-内酰胺酶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临床分离的1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测定其对临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对其中100株多重耐药进行ESBLs基因扩增,通过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45.8%、48.1%和39.1%,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多重耐药菌株中,32株SHV-12型基因阳性,54株PER-1型基因阳性,16株TEM-1型基因阳性,有2株同时携带这3种基因,6株同时携带SHV-12和PER-1型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与携带SHV-12、PER-1和TEM-1型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9.
TEM型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EM型是目前数量最多的一群β-内酰胺酶,迄今已发现155种,少数属于广谱p内酰胺酶,大多数属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TEM型ESBLs的特点是对青霉素类和氧亚氨基头孢菌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7-α-甲氧基头孢菌素敏感,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但有一些TEM型酶对酶抑制剂抵抗,称之为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T),不属于ESBLs;特别是已发现TEM-50、-68、-89、-109、-121、-125型酶不仅具有ESBLs的耐药特征,而且具有IRT的特征,这种复杂的TEM变异体(CMT)的出现,不仅对实验室检测ESBLs是一个挑战,而且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对135株Hi临床分离株用K—B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显色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PCR法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TEM、ROB测定。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7.8%,所有耐药株均产β内酰胺酶,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Hi(BLNAR)菌株。β内酰胺酶基因TEM的检出率为27.4%(10.4%氨苄西林敏感株也检出TEM基因),ROB为0.7%(该ROB型株同时携带TEM基因),发现1株非TEM非ROB型产β内酰胺酶Hi。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其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且以TEM型为主.携带TEM基因的氨苄西林敏感株的出现.是否预示新一轮氡苄西林耐药株的产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