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痛苦较重,恢复也慢,我院自1994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完善2000余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摸索出中斜切口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总共完成手术2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联合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微创外科(MIS)技术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娴熟的基础上探索用微创方法解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男41例,女89例,年龄14~87岁,中位年龄42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术前主要诊断依据是B超和ERCP。试验组:28例有黄疸,65例中60例胆囊内有结石,胆总管内确切结石48例,可疑结石17例。对照组:24例有黄疸,65例中61例胆囊内有结石,胆总管内确切结石45例,可疑结石20例。2.方法:(1)试验组:硬膜外麻醉,右上腹肋缘下做5~6cm斜形或直形或横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39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Ⅰ期胆总管缝合的有16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的有19例。35例微创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T管术后14~19天拔管,平均住院时间10天,1例结石残留,并发胆漏2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探查术是普外科常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但术后胆总管残石率在早年较高。自胆道镜技术应用以来,术后残石率逐渐下降。我院开展胆总管小切口切开取石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的临床价值。方法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后保留残留胆囊管0.5~0.6cm,经胆道探条或血管分离钳机械扩张胆囊管,直至CHF—XP20超细纤维胆道镜随意插进胆总管,观察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同时可以经胆道镜活检孔道插入配置的取石网篮取石,或插入配置的活检钳进行组织活检。结果332例胆总管内小结石(0.3~0.5cm),其中25例合并肝内一级胆管结石,术中经超细纤维胆道镜检查证实后,使用网篮顺利取出;9例胆总管内隆起样病变取组织活检,其中炎性息肉样病变5例,轻一中度不典型增生病变4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及乳头肌收缩功能减退24例。365例经胆囊管进行均顺利完成超细纤维胆道镜检查及治疗,术中未出现胆道持续出血、胆道穿孔及术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29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5月),未发现术后残余结石,继续随访13~18个月(平均15.5月),胆总管结石复发12例。结论超细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进行胆道探查手术有严格适应征,合理、选择性的应用可避免总胆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镜探查胆总管45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于1991年4月至2003年12月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tomy,MC)7100例中探索用微创方法解决胆总管结石450例,现就我们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用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研究组); 另选择同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6.0±1.1) d比(9.6±1.8) d,P<0.05],肛门排气时间[(28.2±3.8) h比(46.3±5.9) h,P<0.05]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10.3±2.1) d比(35.7±5.8) d,P<0.01]更快,输液量[(5 515±368) ml比(9 542±834) ml,P<0.01]和住院费用[(8 100±425)元比(12 100±756)元,P<0.05]更少.研究组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2/28); 对照组发生手术并发症6例(6/30),其中需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2/30),严重并发症均由放置T管引起.结论 对于合适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首选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1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135例胆总管结石进行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中手术成功131例,中转开腹4例;113例取石后T管引流,8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残留结石1例,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拔T管后胆漏2例,经再次腹腔镜置管引流治愈。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131例随访5—32个月,平均18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可行,且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不放置T管的体会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传统上胆总管探查后要常规放置T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是否常规放置T管,值得探讨。我院1990年6月至1998年6月手术治疗胆石症5800例,行胆总管探查512例,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218例,有156例(716%)探查后不放置T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67例、女89例。65岁以上54例(35%)。探查指征依据症状、体征、B型超声、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术中胆管造影。其中伴黄疸者26例,有黄疸史或胰腺炎史15例,结石性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97例,急、慢性胆… 相似文献
10.
11.
胆总管探查术是肝胆外科风险较大的手术,临床上多为传统胆总管探查术(OCBED)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ED).OCBED存在手术探查"盲目性大、风险高、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LCBED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因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技术要求高、费用高等因素,在大多基层(县级)医院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探查术是肝胆外科风险较大的手术,临床上多为传统胆总管探查术(OCBED)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ED).OCBED存在手术探查"盲目性大、风险高、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LCBED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因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技术要求高、费用高等因素,在大多基层(县级)医院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为85例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输尿管硬镜及气压弹道碎石设备、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取石。结果:85例手术均获成功。78例经胆总管探查取石;7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73例使用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取结石;12例使用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设备碎石;6例为肝内胆管结石。6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一期缝合胆总管。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联合应用胆道镜、输尿管硬镜及气压弹道碎石设备、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操作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1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1例行T管引流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平均住院时间8.3 d(7~14 d)。术后胆漏3例,经过非手术处理治愈。本组术后6~12个月后随访未发现结石,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进行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患者,按照胆总管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一期缝合组(观察组)121例,T管引流组(对照组)153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手术安全性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两组共274例患者均在腹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至2005年3月,我科应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49例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结果全组49例患者中47例获成功,l例胆道肿瘤合并结石及l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左肝管狭窄中转开腹,全组无发生胆瘘及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2例,随访时间2~24个月,随访的42例中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及狭窄者。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如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是一种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胆总管结石并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组(OCBDE),每组各6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OCBDE组,但术中出血量[(44.8±11.7)ml比(69.1±17.5)ml]、术后止痛剂使用[(2.2±0.6)支比(3.5±0.7)支]、肛门排气时间[(23.6±5.3)h比(33.1±4.2)h]、平均住院时间[(6.9±1.0)d比(9.2±1.2)d]等均少于O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相比,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急性轻中度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胆总管结石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45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壁5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8例。术后残留结石2例,采用胆道镜通过T管窦道取出结石;胆漏1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