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且粪便量增加,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并且可含有异常成分,如未经消化的食物、粘液、脓血及脱落的肠粘膜等。正常人排便次数因人而异,隔2~3日一次或每日2-3次不等。但排出的水量每日不应超过200ml。粪便成形,不含有异常成分。慢性腹泻是指持续性腹泻病程超过3~8周或者腹泻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
腹泻,俗称拉肚子、拉稀,4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每个人都有过腹泻的经历。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克,含水分为60%~75%。腹泻是指肠管蠕动增快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  相似文献   

3.
何谓腹泻     
腹泻(diarrhea)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人们一般都认为腹泻不是病,只不过是因为着凉、饮食不洁,或是其他不起眼的原因,吃点止泻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症状,它的特征有二:其一,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者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排便次数;其二,每天排粪量超过200克,粪便质地稀薄,含水量大于85%。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才能诊断为腹泻。易被误判为腹泻的三种表现其一,大便失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也可能有大便不成形,但是每日排粪量没有增加,不超过200克。这不能诊断为腹泻。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健康人每日排便1次(少数人每日2~3次),粪便成形而爽,属正常。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且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适或失禁等症状。腹泻按病理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内,极少超过6~8周:而慢性腹泻病程至少在4周以上,常超过6~8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人一生中,差不多都有过腹泻的体会,或急或慢,或轻或重,常因处理的方法确当与否病程可长可短,对身体的损害亦轻亦重。比如说什么情况下该用抗生素,什么情况下不  相似文献   

7.
恼人的腹泻     
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且大便稀薄、容量及水分增加并含有异常成分,如未消化的食物、粘液、脓血及脱落的肠粘膜等。通常认为,病程不超过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系指每日排便次数在3次以上,或粪便中水分增加导致粪质稀薄,或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根据病程可将腹泻分为急性(不足4周)和慢性(超过4周)。慢性腹泻病因非常复杂,临床转归差异极大,倘若不能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患者常难以自行好转。面对慢性腹泻,首先要鉴别病因系功能性还是器质性。  相似文献   

9.
天气凉热变化,人食五谷,难免不闹肚子,发生腹泻.腹泻是指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大便不成形,每日排便超过3次,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从病程长短来讲,腹泻时间少于3周者,属急性腹泻,这类腹泻在生活中最多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健康月刊》2006,(2):80-80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系指原来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例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脓血。如排便次数虽增加而粪便成形正常,不应称为腹泻。  相似文献   

11.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量增加,水分增多,排泄物中含有不消化食物,大量黏液及脂肪增多或有脓血等。腹泻不是一种病种,只是一种症状,常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由急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或结肠过敏引起。慢性腹泻指腹泻超过2个月以上者,通常由以下几种情况所致:(1)急性腹泻  相似文献   

12.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而且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一般不带脓血,腹痛或有或无。腹泻可分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者大多为肠道感染所致,慢性腹泻多为腹泻反复发生,或迁延数月至数年,经久不愈,其病因较复杂,西医多分为慢性炎症性腹泻,如慢性肠炎、肠结核、吸收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如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  相似文献   

13.
腹泻,即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同时伴有大便性状异常。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腹泻病例达30~50亿例次。特别是婴幼儿,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通过系统的腹泻病监测,进行动态观察,不仅能及时发现霍乱等疫情,还能了解我市腹泻病构成,以及发病趋势等,从而为制定控制措施,完善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经历过腹泻,除了排便增多、急迫甚至失禁、腹痛不适等带来的痛苦之外,最令人烦恼的就是饮食问题了。腹泻患者饮食上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腹泻?腹泻了以后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15.
《rrjk》2010,(24)
<正>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500克,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有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等,并伴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腹泻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一般在2~3周。  相似文献   

16.
尹丽芝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774-2775
腹泻时常见病症中的一种,指的是患者排便的次数明显高于其正常情况,每日的排便量高于200g,且粪便的质地稀薄,水分的含量很高,甚至会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者脓血等,患者一旦出现腹泻,会出现排便急、肛门异常、排便失禁等状况。感染性腹泻是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疾病,其诱因可能是多病原体或者其他因素,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患者出现感染性腹泻,不仅应当进行积极治疗,还应当重视治疗中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慢性腹泻吃什么腹泻是一种令人烦恼又影响健康的疾病。正常人每日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一般每日1次。每日排便含水份不超过200毫升,粪伸外观成形,不含异常成分。腹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不成形,稀薄,含水量增多常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红白细胞,严重者可皇脓血便...  相似文献   

18.
<正>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出现水样便甚至含有脓血,24小时排便量常超过300毫升。人们一般都认为腹泻不是病,只不过是因为着凉、饮食不洁,或是其他不起眼的原因,吃点止泻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腹泻不仅是肠道疾病特有的表现,还是一些重要脏器病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见黏液、脓血,或者夹有未消化的食物。如果儿童每日3次及以上液状便,或者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含水量大于80%可称为腹泻。根据病程的长短,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三大类。病程≤2周称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称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称为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20.
<正>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或含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腹泻的原因发生腹泻主要有以下病因:食物中毒、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肿瘤、小肠吸收不良、非感染性肠道炎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