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74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仍较快者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律。B组(70例)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为210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律。结果胺碘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78.38%,普罗帕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51.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A及E/A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后,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阿他伐他汀,疗程为18个月.结果 12个月、18个月时,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0.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63.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与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6),疗效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9例,分为胺碘酮治疗组(44例,单纯服用胺碘酮),联合治疗组(45例,服用胺碘酮及厄贝沙坦),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房内径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胺碘酮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64.3%比81.4%),左房内径明显减小[(40.12±10.6)mm比(34.10±10.11)mm],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且明显抑制左房扩大,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复律后联用缬沙坦与胺碘酮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和缬沙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8例和胺碘酮联用缬沙坦组(联用组)50例。随访2年,观察两组维持窦性心律及左心房内径。结果胺碘酮组和联用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率分别为68.8%和86.0%,联用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用缬沙坦可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更有效地维持心房颤动转复后的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效果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将解放军421医院心内科86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氯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24 h,3 d和7 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 胺碘酮组44例心房颤动患者治疗24 h,3 d和7 d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分别为65.90%,75.00%和86.36%,氯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的转复率为66.66%,80.95%和95.23%.两组在7 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1.05%和87.50%(P<0.05),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7.45±1.44)mm和(35.83±1.38)mm(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氯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洛汀新)和胺碘酮联合应用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效果,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的检测对预测房颤复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联合应用洛汀新分为洛汀新组(45例)和非洛汀新组(30例),随访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并于开始研究和12个月后分别检测CRP及BNP水平。结果在随访12个月,洛汀新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洛汀新组,洛汀新组CRP及BNP水平在12个月后显著低于非洛汀新组(P<0.01)。两组12个月后CRP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研究前(P<0.01)。结论洛汀新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效果。CRP和BNP的检测对预测复律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93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A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80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40)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40),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随访第12月和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在单用胺碘酮治疗组分别为45.9%和35.1%,在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分别为79.5%和56.0%;胺碘酮+氯沙坦组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均〈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8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P〈0.05)。左心房直径在单用胺碘酮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7.7±6.2)mm,治疗18月后时39.2±6.5mm)(P〈0.05)],而胺碘酮+氯沙坦组无显著改变[治疗前(38.1±5.8)mm,治疗18月后(38.4±6.1)mm]。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防止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