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消萎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n=30)。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IFN-β、TNF-α及IL-6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痛、胃中嘈杂、嗳气反酸、疲倦乏力、口干、纳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IFN-β、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IFN-β、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Dy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片0.359g,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痞愈萎汤,每日1剂,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7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饮食减少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症状积分下降外(P0.05),胃脘胀满及饮食减少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胃脘胀满和饮食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4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CAG伴IM或Dys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胃黏膜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2.2%、46.7%,对照组分别为60.0%、50.0%、38.5%;组间比较,胃黏膜萎缩疗效和肠上皮化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胃脘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大便稀薄、乏力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大便稀薄、乏力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部分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也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中化萎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摩罗丹浓缩丸,治疗组给予温中化萎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胀满、饮食减少、胃脘疼痛、疲乏无力、嗳气、反酸嘈杂及舌象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化萎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予自拟化瘀消萎汤,1剂/d,对照组予维酶素片,1g,3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候积分变化及胃镜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69.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胃脘刺痛、胃脘胀满、面色暗滞、纳差、黑便症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影像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消萎方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以胃镜病理活检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消萎方能明显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改善胃粘膜病理变化,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化瘀消萎汤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使用维霉素治疗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使用化瘀消萎汤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3. 95%和93. 42%,单独使用维霉素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 00%和71. 05%,2组患者差异显著(P 0. 05);使用化瘀消萎汤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胃脘刺痛、胃脘胀满、纳差、黑便及面色暗滞积分明显低于单独使用维霉素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使用化瘀消萎汤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维霉素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确切,药物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小郁子油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疗程1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胸胁胀痛、嗳气、嘈杂反酸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两症状积分下降更加明显(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出现脐周局部皮肤潮红,伴轻微瘙痒,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郁子油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养阴活血合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脘痛、胃中嘈杂、嗳气反酸、疲倦乏力、口干、纳差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养阴活血合剂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枳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及对三叶因子3、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枳消萎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病理检测指标评分及血清三叶因子3、胃泌素-17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胃脘疼痛、痞闷、饱胀、嗳气及纳差积分,炎症、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评分及三叶因子3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胃泌素-17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枳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改善胃黏膜病变,调节三叶因子3和胃泌素-17水平,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拟愈萎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治的56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服用自拟愈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胃脘胀满、胃部喜暖、大便稀溏、乏力疲倦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总积分(4.34±0.2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73±0.49)分,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愈萎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CAG 气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2 组均治疗14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倦怠乏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CAG 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孟祥娣  吕勇焕 《新中医》2019,51(3):146-148
目的:观察香茶花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香茶花芽汤煎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6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2.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2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都具有较好的效果。2组间在改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大便稀溏、纳差、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方面比较,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对于改善患者气短症状方面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香茶花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胃脘胀满,嘈杂,食少纳呆,泛酸,嗳气,畏冷食,便溏,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脾虚中寒、运化失常、气血两虚的证候,缠绵难愈。笔者自拟温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炎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炎1号”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嘈杂、食欲不振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88.9%,40/45)优于对照组(82.2%,37/45),电子胃镜疗效(80.0%,36/45)优于对照组(60.0%,27/45),病理疗效(84.4%,38/45)优于对照组(68.9%,31/45)。结论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益胃汤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脘胀满或疼痛、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嗳气)积分、病理(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证候疗效、病理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及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与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均能明显改善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状况,中药汤剂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应用自拟益气消痞汤治疗,对照组80例应用摩罗丹治疗,2组均5周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变化,以及主要症状积分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除胃脘痞胀外其他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喜暖喜按、饮食减少、嗳气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萎缩等病理组织学分级,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成分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等。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笔者自1998~2006年用自拟“益气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8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半夏泻心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痛、胃脘痞满和嗳气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胃脘胀痛、胃脘痞满和嗳气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