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73例(失访4例,69例获得随访)和对照组69例(失访6例,63例获得随访)。对照组抗结核治疗至满疗程后停药,拉米夫定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至18个月后停药,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HBV-DNA阴转率、结核病治愈率及失败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7。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4周内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分别为4.3%(3/69)、20.3%(14/69)、0.0%(0/69),均低于对照组[19.0%(12/63)、49.2%(31/63)、7.9%(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64,P=0.007;X2=15.176,P=0.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抗结核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HBVDNA阴转率E24.6%(17/69)、21.7%(15/69)]均高于对照组[3.2%(2/63)、3.2%(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11,P=0.0005;X2=10.115,P=0.001)。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结核病治愈率(89.9%,62/69)高于对照组(73.0%,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7,P=0.012);治疗失败率(4.3%,3/69)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972,P=0.015)。结论应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眼用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使用18个月后停用相对安全,可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结核抗结核化学治疗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Treg比率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肝功能正常的住院患者90例,抗结核化学治疗2周后,21例患者ALT和(或)AST≥2×正常值上限(ULN),作为伴有肝损伤的肺结核组;其余69例ALT和(或)AST〈2×ULN,作为不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抗结核化学治疗前抽取外周血检测Th17/Treg比率和肝脏生物化学指标,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抗结核化学治疗前后Th17/Treg比率的变化及其与ALT、AST的相关性。数据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抗结核化学治疗前,两组间Th17、Treg及Th17/Treg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结核化学治疗2周后,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和不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Th17[(2.522±0.388)/mL比(2.075±0.369)/mL,t=3.633,P〈0.01;(2.326±0.348)/mL比(1.929±0.402)/mL,t=6.468,P〈0.01)]和Th17/Treg比率(0.618±0.104比0.489±0.107,t=3.553,P〈0.01;0.554±0.108比0.450±0.098,t=6.353,P〈0.01)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reg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均P〉0.05);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Th17(t=2.203,P〈0.05)及Th17/Treg比率(t=2.345,P〈0.05)均较不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17/Treg比率与AI.T呈正相关(r=0.849,P=0.044),与AS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h17/Treg比率的变化与肺结核抗结核化学治疗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剂(FDC)在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对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可行性,为制定国家药品供用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省17个县,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及药品用量的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48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治疗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为91.1%和95.0%,治愈率为94.6%,对照组48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治疗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为90.2%和92.9%,治愈率为89.4%,治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病例数90例(18.6%),对照组89例(18.5%),在不良反应病例数中,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断和停止治疗病例数37例,其中,研究组10例,占研究病例总数的2.1%,对照组27例,占对照组病例总数的5.8%(P〈0.05);患者在不同时期与治疗依从性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中,反应例数不一;各省患者不同等级体质量不一。按照两种制剂用量方法计算患者口服药片数,966例患者用FDC药片数与板式组合药片数比,强化期少29.0%,继续期少8.5%。结论用FDC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到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因降低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所造成的患者中断治疗,以及患者药品片数比组合药减少,为减少耐药结核病人的发生和降低的药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琴  黄全祥 《肝脏》2014,(11):847-849
目的:研究核苷类药物预防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轻度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肝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肝损伤出现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晚(P<0.05),肝损伤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P<0.05);停止抗结核治疗、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死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痊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 ALT、AST、HBV-DNA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能够有效预防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隔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抗结核FDC隔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两组试点市(县)地貌、人口数、总体经济状况、结核科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水平等基本接近的原则,“抗结核药物FDC隔日疗法试点组”(简称“FDC组”)为保定市12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1225例;“抗结核药物板式组合药对比观察试点组”(简称“组合药组”)为保定市另11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328例,通过人口容量比率概率法抽取1225例患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完成率抗结核FDC组为94.53%(1158/1225),组合药组为90.94%(1114/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3,P<0.01);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抗结核FDC组分别为91.29%(262/287)、94.08%(270/287)、97.56 %(280/287),组合药组分别为89.05% (244/274)、93.07% (255/274)、96.72%(265/27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9、0.24、0.36,P值均>0.05);FDC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3.06%(845/908)、89.60%(181/202),组合药组分别为91.99%(781/849)、88.95%(169/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3、0.04,P值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结核FDC组为21.35%(237/1110),组合药组为22.62%(235/1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0,P>0.0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方面,抗结核FDC组和板式组合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0.00、0.21,P值均>0.05).结论 国产抗结核FDC与板式组合药疗效相似,且能提高患者治疗完成率,可作为传统板式组合药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学校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探索学校早期发现传染源的措施,为制订学校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越秀区居住、工作或就读的312例在校师生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和发现方式方面的资料,对在校师生患者在发现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相关资料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学生患者23.6%(65/276)是通过主动发现,76.4%(211/276)是通过被动发现;教师患者66.7%(24/36)是通过主动发现,33.3%(12/36)是通过被动发现;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P〈0.001);(2)涂阳患者中被动发现占83.9%(104/124),主动发现占16.1%(20/124);涂阴患者中被动发现占63.3%(119/188),主动发现占36.7%(69/188);涂阴、涂阳患者发现方式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P〈0.001);(3)菌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患者占0.27%(5/1855);发现PPD强阳性者占14.4%(253/1755),其中只有5.5%(14/253)接受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结论在校学生肺结核患者主要通过被动方式发现,而教师肺结核患者主要通过主动方式发现。加强学校群体的年度健康体检和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主动发现患者,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7.
孔雯  刘巧 《临床肺科杂志》2014,(7):1275-1277
目的分析江苏省试点地区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3月江苏省四个地市4577例患者使用FDC的资料,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577例使用FDC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262例,占总治疗人数的27.58%;因不良反应替换散装药品患者共710人,占治疗总人数的15.51%。因不良反应停止抗结核治疗患者共计79人,占总治疗人数的1.72%。97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归情况:治愈人数794人,占81.19%;完成疗程73人,占7.46%。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作为目前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使用的常规药品,适合在全省全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的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ADACS)》数据库中的随访日历和结局调查相关信息,分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情况及其与肝损伤的关系。研究最终实际纳入分析肺结核患者4065例。RR值及其95%CI使用STATA 11.0软件计算。结果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相关症状者占33.9%(1377/4065),91.1% (1255/1377)的患者出现1~3种症状,累计92.2% (1269/1377)的患者的症状出现在强化期内。有症状者肝损伤和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危险增加。出现发热、恶心、乏力、皮疹、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和其他肝损伤相关症状者,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7.4%(14/190)、13.3%(130/975)、10.1%(51/505)、10.8%(47/434)、14.5%(56/387)、77.4%(41/53)和55.6%(15/27),中~重度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6.3%(12/190)、5.8%(57/975)、5.0%(25/505)、5.3%(23/434)、7.2%(28/387)、60.4%(32/53)和48.1%(13/27),出现各研究症状(发热除外)者发生肝损伤和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都高于无该症状者,其中有食欲不振、其他肝损相关症状者发生肝损伤危险度分别是无该症状者的13.4倍(95%CI: 10.5~17.1倍)和8.7倍(95%CI:5.7~13.2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分别为27.5倍(95%CI: 21.2~35.7倍)和18.2倍 (95%CI:12.1~27.3倍)。有发热症状者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是无发热者的2.3倍 (95%CI:1.3~4.0倍)。结论抗结核治疗后1/3患者会发生肝损伤相关症状,症状主要发生在强化期内。如患者出现恶心、乏力、皮疹、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和其他肝损伤相关症状,提示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度增加;发热可能是中重度肝损伤的指示症状,二者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结核早期诊断和抗结核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SLE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分型中血行播散型占33%(32/98例),浸润型占65.6%(65/98例),合并其它部位感染55%(54/98例),PPD试验阳性率56.1%(55/98例),抗结核治疗有效率90%(88/98例)。结论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易诱发肺结核,活动性病灶更易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产抗结核FD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适合深圳市结核病防治用药。方法从深圳市罗湖区和南山区登记的全部初治涂阳病例中随机抽取200例,其中FDC组、对照组(板式组合药)各100例,均采用全程督导的方式。对两组病人的用药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FDC组与对照组患者1、2、3、6个月末相关临床症状(如盗汗、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的出现率均逐渐下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FDC组与对照组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84%,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提高到98%、97%,两组6个月末结核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8.3%、48.6%,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FDC组与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5%和18%,WBC异常率分别为18%和11%,AST异常率分别为16%和9%,TBIL异常率分别为19%和15%,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FDC中利福平(R)的体质量与剂量相关系数为0.804,高于组合药中利福平(R)的体质量与剂量相关系数(0.781)。FDC组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的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FDC与板武组合药的治疗效果相同,不良反应率相近,但FDC药物的用药剂量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和比较肺结核患者对FDC和板式组合药的服药依从性,探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用于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组使用FDC,对照组使用板式组合药,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将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用于肺结核患者时,量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64。共有463例肺结核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230例,对照组233例,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1, P=0.000)。结论 FDC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板式组合药;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用于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测量时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2011年中国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疫情特征。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由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全人群、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在校学生人数,两者结合共同计算全人群、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全人群、学生登记肺结核患者人口学特征、诊断分类及预后数据。由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结核病突发事件报告信息。采用上述数据对比分析在校学生肺结核疫情特征。结果2011年全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71.09/10万(953 275/1 340 909 996),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20.16/10万(41 608/206 339 584)。山东省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0.54/10万(1508/14 300 995),西藏的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为66.24/10万(350/528 389)。2011年登记学生患者的涂阳比率为30.59%(12 193/39 853),低于全人群患者涂阳比率的46.82%(423 830/905 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2.85,P<0.01)。学生初治涂阳患者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97.37%,11 310/11 616)及治愈率(95.56%,11 278/11 802)均高于全人群患者(93.83%,353 729/377 005;93.98%,353 238/375 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7.70和50.79,P值均<0.01)。 结论 2011年中国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3,学生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比率低,而学生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较高,学校结核病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芪甲利肺胶囊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抗结核化学治疗2S(E)HRZ/4HR并辅以芪甲利肺胶囊抗结核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28例,作为治疗组;并以同期112例仅使用抗结核化学治疗2S(E)HRZ/4HR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结束前后痰菌涂片和培养结果、影像学资料,对中医证候轻重进行分级评分。使用SAS 9.2软件采用χ^2验和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涂片及培养阳性结果变化情况、影像学疗效、病灶吸收程度、空洞变化情况、停止抗结核西药后患者病灶继续吸收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47例涂阳患者中痰菌阴转41例(87.2%),56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痰菌阴转47例(83.9%);对照组41例涂阳患者中痰菌阴转36例(87.8%),49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痰菌阴转42例(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6;χ^20.065,P=0.800)。治疗组128例患者病灶吸收程度[显著吸收10例(7.8%),吸收64例(50.0%),不变27例(21.1%),恶化27例(21.1%)]与对照组[显著吸收8例(7.1%),吸收35例(31.3%),不变40例(35.7%),恶化29例(2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0,P=0.022),其中治疗组病灶吸收率57.8%(74/128)高于对照组38.4%(43/112)(χ^28.979,P=0.003)。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中空洞闭合、缩小、不变和增大分别为16(48.5%)、9(27.3%)、5(15.1%)、3(9.1%)例和12(48.0%)、8(32.0%)、3(12.0%)、2(8.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0,P=0.912)。在停止抗结核西药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病灶继续吸收率(41.9%,31/74)高于对照组(23.3%,10/43)(χ^24.150,P=0.042);停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病灶吸收者11例(14.9%,11/74),高于对照组的3例(7.0%,3/4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6,P=0.2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3,P=0.006),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0.6%,116/128;其中治愈59例、显效38例、有效19例)高于对照组(81.3%,91/112;其中治愈38例,显效27例,有效26例)(χ^24.427,P=0.035)。 结论 芪甲利肺胶囊辅助治疗肺结核尤其是在中医证候改善及肺部病灶吸收上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索40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IL-8表达变化及其在肺结核病情进展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纳入对象为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4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以同期本院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并根据临床诊断信息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将其中从诊断、治疗及治愈后复查阶段都拿到血液样品的8例肺结核患者,作治疗前后比较分析,纳入为跟踪调查组;按照细菌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另外32例分为病情缓和组(痰菌阴性、肺部无空洞,17例)与病情严重组(痰菌阳性、肺部有空洞,15例)。采集8例跟踪调查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开始后2~3个月之间)和治疗结束后(停药后1~3个月之间)抗凝外周血;另外32例病情缓和组与病情严重组患者只收集治疗前抗凝外周血。加入结核分枝杆菌总蛋白刺激培养,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的IL-8表达量。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以分析健康对照组、病情缓和组及病情严重组患者之间IL-8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另外用Wilcoxon检验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IL-8表达是否存在差异。IL-8检测数值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刺激诱导过的外周血IL-8表达量在病情严重组[(176.7±133.2) ng/ml]及病情缓和组[(39.6±52.2) 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1±6.3)ng/ml](U=5, P=0.000 008; U=62, P=0.013)。并且病情严重组IL-8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病情缓和组 (U=37, P=0.001)。另外,肺结核患者治愈后IL-8表达水平[(5.9±3.6) ng/ml]与治疗前[(34.9±33.7) ng/ml]和治疗中[(51.7±34.2) ng/ml]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Z=-2.240, P=0.025; Z=-2.521, P=0.012)。 结论 IL-8表达水平与肺结核患者病情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按低温治疗方案实施。按发病6个月结局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8例),预后良好组(mRS 0~4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 5~6分,11例),分析低温治疗期间患者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系统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22例患者低温期间全部出现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生存组生理学指标异常率与死亡组比较,除心率减慢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生理学指标异常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率最高的是凝血功能(20例,90.9%),其他依次为心血管功能(18例,81.8%)、肝功能(17例,77.3%)、消化功能(7例,31.8%)、肾功能(6例,27.3%)和造血功能(3例,13.6%)。肌酸激酶增高13例,占59.1%。③生存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除低钙血症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系统(21例,95.5%)、代谢系统(21例,95.5%)和血清电解质(21例,95.5%)并发症,其他依次为循环系统(16例,72.7%)和呼吸系统(6例,27.3%)并发症。⑤3例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可伴有较多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和系统并发症,但多不严重,经严密监测和妥善处理,可逐渐得以恢复,并不影响患者预后。严密的监测方案和严谨的处理预案均可为血管内低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因病毒性肝炎住院的77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炎病因、血清病毒学特点、肝损害程度与孕期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病因:乙型肝炎多见,共72例(93.51%),有10.27%患者感染甲、乙或戊型肝炎病毒所致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程度:中度肝损害64例(83.12%),重度肝损害7例(9.09%),肝衰竭3例(3.90%);肝炎发作时孕期:妊娠早期16例(20.78%),妊娠中期49例(63.64%),妊娠晚期12例(15.58%);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TBil、白蛋白(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以及在HBV DNA106IU/ml和HBV DNA≤106IU/ml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主要由HBV引起,多数引起中度肝损害,重度肝损害或肝衰竭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因此育龄妇女妊娠期须注意防治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中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改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宝安区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完成治疗疗程且转归为失败或治愈的流动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研究对象4398例,治愈患者4007例,治疗失败者391例。运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比较治疗失败与治愈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检验结果、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检验水准为0.05,同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失败患者中男性占72.63%(284/391),明显高于治愈患者的比率[62.27%(2495/40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636,P<0.0001);治疗失败患者中30岁以下人群占40.66%(159/391),明显低于治愈患者的比率[56.68%(2271/40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9,P<0.0001);治疗失败患者中2个月末痰检结果阳性者占48.69%(186/382),明显高于治愈患者的比率[14.08%(562/39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323,P<0.0001);治疗失败患者中,实行系统管理的比例为94.37%(369/391),低于治愈患者的比例98.65%(3953/40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86,P<0.0001);治疗失败患者中有空洞者占48.59%(190/391)明显高于治愈患者(36.41%,1459/40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79,P<0.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30岁及以上、2个月末痰检阳性、实行系统管理和有空洞与治疗失败显著相关,OR值(95%CI值)分别为0.76(0.60~0.97)、1.59(1.27~1.99)、5.13(4.10~6.43)、0.37(0.19~0.72)和1.36(1.09~1.70)。结论 女性、实行系统管理是治疗失败的保护因素, 30岁及以上、2个月末痰检阳性和有空洞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关注导致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探索有效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管理方式,有利于降低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境外卫生机构通报的入境肺结核患者信息管理实施现况,为加强境外输入性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描述性分析方法,利用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境外卫生机构通报的肺结核患者监测信息,分析178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境外卫生机构和患者入境省份的分布情况,以及追访处理和信息反馈情况。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占境外通报患者的14.6%(26/178)。通报患者数位居前三的卫生机构分布在美国、中国台湾和加拿大,共占通报患者总数的83.7%(149/178);入境患者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福建省、上海市、江苏省和北京市等东部省(直辖市),占65.2%(116/178)。61.8%(110/178)的入境患者经各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访到位并反馈信息,14.0%(25/178)的患者由于信息不全或者不真实导致失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没有反馈患者信息的比率分别为20.7%(24/116)、36.1%(13/36)和27.8%(5/18)。结论我国面临输入性肺结核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传播风险,东部地区是重点预防和控制的地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境外卫生机构通报和输入性肺结核患者的信息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TB-DM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的PTB-DM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392例,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年龄段两组患者比例尽量一致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得到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等)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肺部CT(病灶形态、病灶部位)等,采用χ^2验或U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入院时,PTB-DM组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发生率(32.45%,61/188)显著高于PTB组(18.62%,35/188)(χ^29.456,P〈0.05)。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仍存在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49%(125/188)、5.32%(10/188)和23.94%(45/188),显著高于PTB组的51.06%(96/188)、1.60%(3/188)和14.89%(28/188)(χ^2分别为9.231、3.904、4.913,P值均〈0.05)。PTB组患者咯痰、胸闷症状的改善率[36.84%(56/152)、74.07%(80/108)]优于PTB-DM组[20.89%(33/158)、56.31%(58/103)](χ^2分别为9.637、7.352,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痰菌转阴率(53.15%,76/143)显著低于PTB组(69.77%,90/129)(χ^28.609,P=0.003)。PTB组患者条索、钙化发生率[34.04%(64/188)、13.83%(26/188)]高于PTB-DM组[22.87%(43/188)、2.13%(4/188)](χ^2分别为5.761、17.532,P值均〈0.05),结节、空洞发生率[7.98%(15/188)、45.74%(86/188)]低于PTB-DM组[14.89%(28/188)、56.38%(106/188)](χ^2分别为4.438、4.257,P值均〈0.05);PTB-DM组患者肺部病变在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发生率[74.47%(140/188)、46.28%(87/188)]高于PTB组[63.30%(119/188)、26.60%(50/188)](χ^2分别为5.472、15.721,P值均〈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和强化PTB-DM患者的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