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州市越秀区综合医院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报告、转诊和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追踪患者到位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的方法措施。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31家综合医院和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肺结核患者报告、转诊记录和网络直报结核病患者信息,分析肺结核患者转诊率、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变化及其原因。 结果 2008-2010年共计报告肺结核患者及疑似患者2988例,经转诊、追踪,总体到位2622例,总体到位率为87.75%。2008-2010年总体到位率分别为66.51% (433/651),92.21%(1054/1143)和95.06%(1135/1194),经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64.42,P<0.05)。其中,转诊到位1467例,转诊到位率为49.10%,对未到位的1521例患者进行追踪,追踪到位率为75.94%。追踪到位率也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38.07%(134/352),上升到2009年的84.49%(485/574),2010年达到90.08%(536/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53.68,P<0.05)。2008-2011年患者追踪未到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卡姓名或地址等信息有误[242例,占66.12%(242/366)],患者选择回原籍占9.84%(36/366),患者拒绝治疗占3.55%(13/366),死亡占11.75%(43/366),其他原因占8.20%(30/366)。 结论 加强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的合作以及加强综合医院的转诊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山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到位情况,探索提高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的方法。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 520例深圳市南山区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转诊、到位、未到位数据资料进行线性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9—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非结防机构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5.76%(1709/3065)、50.90%(1470/2888)、49.21%(1149/2335)、50.45%(1126/2232);追踪到位率分别为57.11%(699/1224)、49.29%(521/1057)、56.39%(375/665)、63.79%(303/47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2.87%(2540/3065)、81.44%(2352/2888)、87.58%(2045/2335)、92.29%(2060/2232)。转诊到位率逐年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7.89, P〈0.001),而追踪到位率(χ趋势^2=4.04, P〈0.05)和总体到位率(χ趋势^2=113.31, P〈0.001)均呈上升趋势。 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规范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报告和追踪流程,使2009—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黑河市2009-2011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情况,提高患者发现效果。 方法 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1年黑河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对4991例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及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1年黑河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5.4%(870/1918)、47.8%(762/1594)和61.1%(904/1479),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78.711, P=0.000);追踪到位率分别为91.7%(961/1048)、94.2%(784/832)、86.6%(498/57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5.6%(1834/1918)、97.1%(1547/1594)、94.8%(1402/1479);到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43.0%(2057/4783),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3.9%(1144/4783);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50.1%(2057/4107),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46.8%(1144/2446)。 结论 2009-2011年黑河市的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赤峰市2009-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就诊及诊断情况,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效果.方法 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中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报告的10 812例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信息,对实际报告与转诊的7981例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及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4.1%(648/1900)、30.4%(613/2017)、32.0%(632/1976)和33.4%(698/2088);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5.5 %(1071/1252)、95.8%(1345/1404)、95.8 %(1288/1344)和94.2 %(1310/1390),结防机构转诊加非结防机构追踪的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1.3%(1734/1900)、97.4%(1965/2017)、97.4%(1924/1976)和96.6%(2017/2088);到位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59.7 %(4563/7640),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4.0%(1833/7640);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分别为29.0%(4563/15 736)和27.7%(1833/6625).结论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未到位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深圳市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未到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转诊到位率的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4月份深圳市综合医疗机构转诊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进行转诊相关信息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调查165例,其中未到位组81例,到位组84例。未到位组转诊医生告知结核病免费政策率(42.0%)显著低于到位组(57.1%)(P<0.05),未到位组认为到结防机构交通不方便率(81.5%)显著高于到位组(61.9%)(P<0.05),且未告知结核病免费政策与到结防机构交通不方便存在协同作用。 结论 深圳市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未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部分转诊医生未告知结核病免费政策和到结防机构交通不方便。  相似文献   

6.
曹红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5):303-306
目的 分析巢湖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评价结核病防治机构与非结防机构的合作和协调情况,为提高患者发现率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全市5县(区)疾控中心上报的2007-2009年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统计分析非结防机构肺结核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到位情况。 结果2007-2009年巢湖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应转诊肺结核患者及疑似患者数分别是1 697例、1 793例和1 738例,转诊到位患者数分别是688例、677例和543例,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0.5%、37.8%和31.2%;经结防机构追踪后到结防机构就诊患者数分别是785例、957例和961例,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0.4%、87.2%和82.2%,每年追踪到位率均显著高于转诊到位率(P<0.05)。 结论 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的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结防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东省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信息开展患者转诊追踪工作,以2011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应报告转诊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106669例(均为广东省现住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到位率为指标、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为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广东省2011年有89825例已到结防机构就诊,总体到位率为84.2%(89825/106669),追踪到位患者占所有到位患者数的42.5%(38179/89825)。转诊(OR=7.993;95%CI:7.611~8.395)、有身份证号(OR=1.049;95%CI:1.006~1.094)、有电话号码(OR=1.534;95%CI:1.467~1.603)、有单位名称(OR=1.222;95%CI:1.165~1.282)和地址详细(OR=1.360;95%CI:1.297~1.425)是利于患者到位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粤西地区的患者总体到位率偏低(OR=0.903;95%CI:0.847~0.96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总体到位率比县级及以上人民医院的总体到位率高(OR=1.562;95%CI:1.465~1.666)。疑似患者总体到位率低于实验室诊断患者(OR=10.006;95%CI:9.219~10.861)和临床诊断患者(OR=2.458;95%CI:2.349~2.571)。15~岁组(OR=0.338;95%CI:0.285~0.400)、35~岁组(OR=0.282;95%CI:0.238~0.334)和55~岁组(OR=0.243;95%CI:0.205~0.288)的患者总体到位率均低于<15岁组。结论广东省患者转诊追踪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需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以巩固和提高患者到位率,而督促非结防机构转诊患者、确保报告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提升非结防机构诊断结核病能力等措施是提高患者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强化干预措施在肺结核转诊追踪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采取强化干预措施在非结防机构报告患者转诊追踪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通过在干预地区采取规范转诊追踪程序等强化措施,以转诊率、转诊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为指标,分析评价干预期间与去年同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期间(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的转诊率、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6.8%、41.3%、72.2%和83.7%,高于前1年同期水平(P0.05)。干预期间有99例患者转诊未到位,其中80例来自辖区外医疗机构报告,占未到位患者的80.8%;未到位原因中,电话地址不详和在外工作是患者未到位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未到位患者的38.4%和35.4%。结论关注转诊追踪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综合性强化干预措施,是提高转诊患者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镇江市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水平的方法.方法 收集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其中2010年321例、2011年315例、2012年290例、2013年266例.对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情况,以及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项目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及到位情况、结防机构对转诊未到位患者的追踪情况、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各类患者的转诊到位情况、结防机构对到位患者的核实诊断情况.其中转诊及转诊到位患者分别为1179例和747例、追踪及追踪到位患者分别为440例和435例,其中菌阳患者的转诊及转诊到位患者分别为110例和127例,菌阴患者分别为187例和278例,未查痰患者分别为448例和784例.到位患者1182例,其中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11例.结果 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分别为62.67%(747/1192)、98.86%(435/440)、99.33%(1184/1192).网络直报患者中菌阳、菌阴和未查痰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86.61%(110/127)、67.27%(187/278)、57.14%(448/784).到位的疑似患者中菌阳、菌阴和未查痰患者的肺结核确诊率分别为99.21%(125/126)、32.36%(89/275)、25.22%(197/781).结论 非结防机构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京口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疆2005-2008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与追踪情况,探讨提高病人发现水平的措施。 方法 收集2005-2008年新疆“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新疆各级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为32.5%和54.1%,总体到位率为63.4%。追踪到位的疑似病人中69.2%被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网络直报病人中菌阳、菌阴和未查痰病人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1.9%、26.0%和34.3%;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的疑似病人中菌阳、菌阴和未查痰病人的肺结核确诊率分别为 96.0%、80.8%和53.8%。 结论 非结防机构在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中起重要作用,建立规范化的结核病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制度,提高网络直报病人的查痰率,将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糖尿病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544例,根据入院后次日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分为2组:HbA1c< 7.0%(Ⅰ组),65例;HbA1c≥7.0%(Ⅱ组),479例.将同期抽取的单纯初治肺结核437例作为对照组(Ⅲ组),对3组患者的痰菌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病变特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当方差不齐时用校正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的线性依存关系.率的比较应用,检验.结果发现,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存在明显的线性依存关系(P<0.01).其回归方程为:HbA1c水平=4.885 +0.24×空腹血糖+0.204×餐后2h血糖.Ⅱ组患者痰菌阳性424例,痰菌阳性率88.5%(424/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2.3%(34/65)和Ⅲ组的50.6% (221/437)(χ^2=163.76,P<0.01).Ⅱ组患者干酪渗出性病变422例,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88.1%(422/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0.8%(33/65)和Ⅲ组的47.6% (208/437) (χ^2=180.10,P<0.01).Ⅱ组患者多发空洞病变270例,多发空洞发现率56.4% (270/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3.1% (15/65)和Ⅲ组的22.4%(98/437)(χ^2=118.07,P<0.01).Ⅱ组患者虫蚀样空洞病变119例,虫蚀样空洞发现率24.8%(119/479),明显高于Ⅰ组的12.3%(8/65)和Ⅲ组的11.2% (49/437)(χ^2=30.34,P<0.01).Ⅱ组患者干酪性空洞病变251例,干酪性空洞发现率52.4%(251/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1.5%(14/65)和Ⅲ组的26.3% (115/437)(χ^2=74.20,P<0.01).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糖尿病控制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6例经CT引导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局部肺实变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计数资料行χ^2验。 结果 (1)病变分布:表现为多发肺段和单发肺段,在多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22例(22/36)、肺癌5例(5/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9例(9/15)及机化性肺炎2例(2/17);在单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14例(14/36)、肺癌15例(15/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6例(6/15)及机化性肺炎15例(15/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1,P〈0.01);不同病种病变分布之间进行比较,肺结核及机化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8,P〈0.005)。(2)病变的形态:表现为段性实变和亚段性实变。在段性实变中,肺结核30例(30/36)、肺癌9例(9/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5例(5/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在亚段性实变中,肺结核6例(6/36)、肺癌11例(11/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10例(10/15)及机化性肺炎12例(1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2,P〈0.01);不同病种病变形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肺结核组分别与肺癌、肺真菌病、机化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936、12.295及14.970,P值均<0.005)。(3)主体病变支气管气像:在主体病变呈现支气管气像的患者中,肺结核31例(31/36)、肺癌12例(12/20)、肺淋巴瘤7例(7/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6,P〈0.01);其中机化性肺炎分别与肺结核、肺真菌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039、8.189,P值均<0.005)。(4)病变强化:在所有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后发现,肺结核22例(22/36)、肺癌20例(20/20)、肺淋巴瘤8例(8/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14例(14/17)的病灶出现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5,P〈0.01);其中肺结核与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0,P〈0.005)。(5)主体病变的周围病变:在肺结核34例(34/36)、肺癌2例(2/20)、肺淋巴瘤6例(6/8)、肺真菌病15例(15/15)及机化性肺炎11例(11/17)的主体病变外周出现周围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7,P〈0.01);其中肺癌组与肺结核、机化性肺炎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933、7.968,P值均<0.005)。(6)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与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相比较,5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在50.0%~80.6%之间。 结论 局限性肺实变的病变分布、形态、支气管气像、主体病变外周围病灶及病变主体强化等CT影像特点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病尤其是复治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6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活化和静止T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42例初治和3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对2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活化和静止T细胞水平进行随访。结果 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CD3^+CD4^+/CD3^+、CD3^+CD8^+/CD3^+T细胞水平3组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活化总T细胞以复治组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静止总T细胞以复治组最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D4^+T细胞也以复治组最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静止CD4^+T细胞以复治组为最高,其与非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D8^+T细胞复治组最低,与非活动组和初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外周血中静止CD8^+T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2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外周血中活化总T细胞和活化CD4^+T细胞水平升高(P〈0.05)。结论 活化T细胞水平降低伴或不伴静止T细胞水平升高是复治肺结核重要的免疫学特征,也可能是复治肺结核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因分布与预后情况,为 CHF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2年8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维吾尔族280例 CHF患者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汉族266例CHF患者的资料,随访6个月,对比不同民族CHF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原发病、诱因、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维族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59.5±14.7)岁, P<0.05,显著低于汉族的(76.2±11.4)岁,P<0.05;维族中青年占61.4%(172/280),显著高于汉族中青年的18.4%(49/266),P<0.01。冠心病为心衰的主要原因,占维族心衰患者的52.2%(147/280),显著低于汉族的67.3%(179/266),P<0.001;维族心衰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明显高于汉族(10.0%比5.3%,P<0.05)。亚组分析显示,维族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比汉族多见(40.1%比29.1%,P<0.05);心衰的主要诱因为感染,其发生率维族显著高于汉族(60.7%比40.6%,P<0.001)。与汉族患者比较,半年内的心衰再入院率(18%比24.6%,P<0.05),心衰死亡率(6.0%比8.2%)维族无显著差异,P 均>0.05。结论:与汉族相比,维族心衰发病年龄显著较低,中青年心衰患者比例明显较高;冠心病比例维族显著低于汉族,而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衰的比例显著高于汉族;维族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两种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结核网络报告情况。方法 选择镇江、宜昌和汉中3个地市级定点医院,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每个地市按人均GDP水平分别各抽取3个县(区)级定点医院,排除被确定为结核病定点医院时间少于1年的医院,最终确定3家专科医院和5家综合医院作为调查点,通过核查定点医院门诊科室和住院部在2012年第4季度的工作日志,统计发现所有肺结核患者共659例,并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网络报告情况;以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和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统计,不同结果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被调查医院肺结核网络报告率为89.4%(589/659),其中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网络报告率分别为91.4%(374/409)和86.0%(21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5);专科医院结核病门诊、非结核门诊和住院部报告肺结核者分别占45.5%(170/374)、19.3%(72/374)和35.3%(132/374),综合医院结核病门诊、非结核门诊和住院部报告肺结核者分别占50.7%(109/215)、29.8%(64/215)和19.5%(42/215),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不同科室报告肺结核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1),未进行网络报告的科室主要为门诊科室,占61.4%(43/70)。结论 两种类型的定点医院肺结核网络报告总体情况较好;专科医院报告水平高于综合医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系统”后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越秀区2011年1-6月确诊新登记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按照确诊登记的顺序连续选择,满足300例后截止,将入选的300例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50例)。研究组采用肺结核患者服药系统进行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指导。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规则治疗率为99.3%(149/150),对照组患者的规则治疗率为84.0%(126/1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4,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3%(146/150),对照组为83.3%(125/1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4,P <0.05)。结论应用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危险因素的不同,为临床个体化诊治胸腔积液提供依据。 方法 连续性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264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4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17例。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史、经济状况、工作劳累感、群体居住行为、运动量不足、进食规律性、睡眠时间、心理应激程度、吸烟指数、类似病家族史等13个项目,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对比,以说明两者危险因素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两组数据比较,合并糖尿病[15.0%(22/147)vs 6.8%(8/117),χ2=4.571,P=0.034]、经济状况差[38.1%(56/147)vs 29.9%(35/117),χ2=5.103,P=0.028]、有群体居住行为[29.3%(43/147) vs 9.4%(11/117),χ2=4.977,P=0.030],是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45.6%(67/147)vs 78.6%(92/117),χ2=4.752,P=0.032]、心理应激程度高[15.0%(22/147)vs 33.3%(39/117),χ2=6.031,P=0.017]、吸烟指数>400[25.9%(38/147)vs 32.5%(38/117),χ2=5.228,P=0.024]和有类似病家族史[9.5%(14/147)vs 34.2%(40/117),χ2=3.976,P=0.046]是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合并糖尿病(χ2=5.391,P=0.027,OR=2.457,95%CI:5.051~1.773)和群体居住行为(χ2=5.491,P=0.022,OR=3.636,95%CI:6.494~2.584)仍然是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χ2=5.364,P=0.022,OR=2.323,95%CI:1.197~2.588)和有类似病家族史(χ2=5.897,P=0.021,OR=3.080,95%CI:2.233~4.018)是恶性胸腔积液危险因素。 结论 胸腔积液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或有群体居住行为更容易出现结核性胸腔积液,如果年龄>40岁或有类似病家族史,更容易出现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 年12月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的门诊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全部患者结核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所制定的标准,所有患者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09年颁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所制定的标准。将12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按门诊登记的单双号数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在行常规抗结核和降糖治疗的同时加用人参多糖(隔日一次肌内注射,每次12mg),共计 180d;对照组仅行常规抗结核、降糖治疗,共计 180d。观察两组的短期治疗效果和T细胞亚群变化,并加以比较。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人参多糖辅助治疗180d后,实验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为95.2%(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46/58)(χ2=6.88,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44/58)(χ2=11.34, 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3+为(50.00±10.42)%,治疗前为(34.89±7.2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为(37.46±8.96)%;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9.36、7.04,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4+为(34.88±9.96)%,治疗前为(25.89±8.6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为(25.64±9.68)%;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5.38、5.11, 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4+/CD8+值为1.58±0.78,治疗前为1.15±0.4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值为1.20±0.62;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3.76、2.94, 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8为(18.50±7.22)%,治疗前为(24.76±9.8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为(23.86±8.92)%;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4.03、3.63, P值均<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参多糖辅助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治疗有效率、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安徽省怀远县结核病项目门诊开展肺结核患者戒烟干预行动的结果,并对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期间,对就诊于怀远县结核病项目门诊的302例初治肺结核吸烟患者进行反复的戒烟劝导。在治疗的第2、5、6和12个月进行随访,对自愿戒烟患者进行戒烟动机和信心评分(评分范围均为0~10分,由患者根据自身意愿的强度,对照评分标准填写)。建立县、乡、村三级项目管理制度,对患者戒烟进行全程监督和记录。收集资料,描述随访结果,观察动机、信心的变化情况,研究动机和信心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1。 结果 治疗结束时戒烟率为27.9%(83/297);开始治疗后第12个月,戒烟率为18.0%(53/295)。患者在治疗开始时以及4次随访中测得的戒烟动机评分(中位数依次为7.5、5.0、3.0、1.0、1.0,χ^2=405.524,P〈0.01)、信心评分(中位数依次为7.0、5.0、3.0、1.0、1.0,χ^2=390.893,P〈0.01),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日吸烟量与初始戒烟动机(r=-0.127,P〈0.05)、信心(r=-0.141,P〈0.05),吸烟年限与初始戒烟动机(r=-0.119, P〈0.05)、信心(r=-0.146, P〈0.05)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结论 门诊医生对吸烟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戒烟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戒烟率。日吸烟量和吸烟年限对戒烟的动机、信心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与1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占6.25%(3/48),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3.33%(5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3±2.73)kg/m2vs.(25.16±3.05)kg/m2,P0.01]。青年组大量吸烟的比例也远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36/48)vs.36.54%(57/156),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8%(80/156)vs.16.67%(8/48),P0.01;30.77%(48/156)vs.6.25%(3/48),P0.01]。青年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1.80)mmol/Lvs.(1.08±0.23)mmol/L,P0.01]。青年组血浆尿酸浓度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10±67.02)mmol/lvs.(323.77±73.82)mmol/L,P0.01]。青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最高。结论男性、肥胖、大量吸烟为青年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高尿酸浓度也可能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青年冠状动脉病变轻,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