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糖尿病胃麻痹(GD)是糖尿病胃神经病变引起的胃动力减弱,为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之一。自2002年起,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GD)24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刘喜明主编的《糖尿病》。即有糖尿病史。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反胃,胃部有振水音,听诊蠕动波减弱或消失。钡餐造影、胃B超检查见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示胃动力障碍,排除占位病变。临床表现为疲倦乏力、面色白、舌淡、脉细弱,或胃胀明显、泛吐清水、舌淡红,脉弦或口渴、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滑或胸胁胀满、痞塞满闷。共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8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性胃轻瘫 (胃功能紊乱 )是糖尿病患者表现于消化道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自 1998~ 2 0 0 0年 ,共收治此类病人 85例 ,采用内服中药配合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 ( 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症状 :除糖尿病一般临床表现外 ,突出表现为胃排空延迟 ,蠕动减少。如食后饱胀 ,甚至可有恶心 ,呕吐 ,往往吐出潴留之宿食。同时可伴有肢体麻木 ,疼痛等其他末梢神经病变表现。检查 :胃肠造影可见胃扩张 ,蠕动减弱或消失 ,排空延迟和十二指肠球部无张力 ,饭后 12 h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胃功能紊乱系患者患糖尿病日久 ,出现恶心、呕吐、纳呆、胃脘痞胀或闷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功能紊乱 8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0例 ,男 4 8例 ,女 32例 ;年龄4 0~ 72岁 ;病程 3~ 5年 ;伴胃、十二指肠溃疡 5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8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10例。对照组 80例 ,男 4 6例 ,女 34例 ;年龄 4 6~ 70岁 ;病程 2~4年 ;伴胃、十二指肠溃疡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1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8例。1.2 诊断标准 :胃肠造影有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 ,十二指肠球部无…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胃轻瘫多发生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 ,治疗不规范的患者 ,以糖尿病 型为多见 ,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 ,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也日益增多。笔者自 1 997~2 0 0 0年 ,应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本病 69例 ,并与吗丁啉治疗的 3 5例对照 ,收到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1 995年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 ,确诊为糖尿病。以胃脘胀满 ,食后加剧 ,早饱 ,厌食 ,恶心欲吐 ,嗳气 ,吞酸为主要表现。胃镜或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示胃蠕动减慢或时间延长。1 .2 一般资料 :所有…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自2001年共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例,西医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执行,确诊为2型糖尿病。本组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5~66岁,平均46.5岁;病程5~16年,平均7.6年。空腹血糖10.8~14.2mmol/L,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暖气、早饱、反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内有潴留胃液及食物残渣,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并排除胃部占位、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符合糖尿病胃轻瘫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2001年~2005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呕吐的辨证标准,诊为胃阴不足、胃气上逆者。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食欲不振、乏力、口渴、便秘或便溏、体重减轻、舌红少苔、脉虚数。体征:部分病例胃部饱满,震水声阳性。X线摄片提示: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胃内容物滞留增多。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胃部疾患。少数患者行胃内压测定,胃电图记录进一步证实。72…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自拟胃肠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 4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并符合DGP诊断标准[1]:①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②食后饱胀、恶心、厌食、上腹不适;③胃部饱满,振水声阳性;④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迟缓;⑤无溃疡及幽门梗阻;⑥除外有明显重要器官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糖尿病性胃轻瘫尚无特殊药物治疗,西药只是对症治疗,可使用促胃动力药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或静脉注射红霉素,模拟胃动素,使胃窦部蠕动性收缩期延长,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轻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性胃轻瘫在内科门诊已非少见。1997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以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该病患者42例并与吗丁啉片或西沙必利片等西药治疗的40例对照观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①有糖尿病史,诊断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②临床表现除糖尿病本身固有症状外,伴有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症候群,早饱、厌食、餐后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③X线钡餐检查有胃收缩无力、蠕动减弱,钡剂滞留时间延长,超过6小时;④胃镜、B超检查排除有胃流出道梗阻,消化性溃汤及肝、胆、胰器质性病变。 1.2 一般资料:符合上述入选标准患者共82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1~68岁,平均52.5岁;病程1~30年,平均9.5年;空腹血糖水平7.6~18.6mmol/L,平均8.95mmol/L;糖尿病Ⅰ型10例,Ⅱ型32例。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50.9岁;病程0.5~25年,平均8.9年;空腹血糖水平7.1~16.7mmol/L,平均8.11mmol/L,糖尿病Ⅰ型10例,Ⅱ型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水平、分型等方面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2003年12月~2005年7月应用自拟糖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30例,疗效满意,并与吗丁啉治疗的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DM诊断标准;②DM病史5年以上;③伴有DM神经系统病变或视网膜病变;④症状: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嗳气、  相似文献   

11.
健脾消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 ,加速病情恶化 ,故医学界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越来越重视[1]。为此 ,笔者自1996年3月 -2003年2月采用自拟方健脾消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糖尿病胃轻瘫诊断标准 [1]:①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国际专家委员会(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②微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③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 ;④胃排空延迟 :X射线钡餐见胃蠕动次数每分钟少于3次 ,振幅减少 ,排空延迟 ,空腹12h…  相似文献   

12.
胃舒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于 1996~ 2 0 0 0年应用胃舒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 41例 ,并与西沙必利治疗 30例作对照观察 ,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 1)符合WHO 1985年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内科学 .第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72 5— 72 6  相似文献   

13.
乌鸡白凤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丘俊发 《河北中医》2002,24(12):940-940
20 0 1 0 1~ 2 0 0 2 0 6,笔者以乌鸡白凤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60例 ,同时与吗丁啉治疗 3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90例患者均符合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 ,同时均表现有早饱 ,餐后上腹部胀满、隐痛 ,嗳气 ,呃逆 ,发作性恶心呕吐 ,胃镜或钡餐示胃蠕动减弱 ,<2次 min ,胃排空延迟 >3h ,均排除上消化道病变以及肝、胆、胰器质性病变。1 .2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 5 2 .6岁 ;糖尿病病史最长…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阳还五汤是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治气虚血瘀的代表方剂,常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的治疗。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胃轻瘫,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均为糖尿病病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7岁;糖尿病病程7~27年,平均8.5年;糖尿病胃轻瘫病史7个月~5年,平均4.2年。糖尿病胃轻瘫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2有早饱、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打嗝及上腹不适等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3胃部饱满,震水音阳性;4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减弱,排空延迟。经B超、胃镜或…  相似文献   

15.
六味能消胶囊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的概念,其典型表现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体质量减轻等,甚至可引起血糖波动。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可能与高血糖导致胃自主神经病变,迷走神经功能不全使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有关。笔者以六昧能消胶囊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劳动强度的减轻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 ,糖尿病性胃轻瘫在内科门诊已非少见。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笔者以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该病患者 42例并与吗丁啉片或西沙必利片等西药治疗的 40例对照观察 ,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依据 :1有糖尿病史 ,诊断符合 1 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2临床表现除糖尿病本身固有症状外 ,伴有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症候群 ,早饱、厌食、餐后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 ;3 X线钡餐检查有胃收缩…  相似文献   

17.
孙鸿翼 《河北中医》2007,29(12):1110-1111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为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临床表现为早饱、厌食、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可影响血糖控制[1]。2003-01—2006-12,笔者采用耳穴贴压结合足底艾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5例,并与用西沙必利治疗31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2]在明确诊断糖尿病的基础上,有以下几项:①恶心,呕吐,上腹胀满感,腹痛,可有粪石形成;②排除机械性梗阻;③放射线检查发现胃内容停滞,即30 min胃内对比剂无排出,或排出甚少,6 h胃内尚有对比剂滞留;④空腹一夜(至少12 h)清晨胃液中尚…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相关。患者常有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史。有明显腹胀、恶心,伴或不伴有胃石形成。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显示胃蠕动减弱、排空迟缓,不伴有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肿瘤等其他疾病。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 ,多属隐匿发病 ,自觉胃脘痞满 ,恶心呕吐或大便秘结。笔者运用加味麦门冬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3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性 1 5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5~60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85年由 WHO糖尿病研究组推荐的诊断标准 ,且伴有胃脘痞满不适 ,口干渴 ,恶心欲呕或呕吐 ,便秘等证。做胃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见胃内有大量潴留液滞留或有食物残渣。2 治疗方法以麦门冬汤加味 :麦冬 9g,半夏 1 2 g,西洋参1 5g,炙甘草 6g,扁豆 9g,薏米 2 0 g,陈皮 6g,生姜 6g,…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于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