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嵌合型Turner综合征患者的生育功能及辅助生殖助孕的方式。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于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20例因不孕症要求行辅助生殖助孕的嵌合型Turner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辅助生殖助孕治疗过程、妊娠结局及其子代核型。结果 20例患者经过辅助生殖助孕,15例分娩正常核型子代(其中14例行IVF/ICSI,1例行PGS),1例孕早期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为47,XY,+13),1例生化妊娠,3例未孕(其中包括1例赠卵IVF)。结论对于卵巢功能尚未衰竭的嵌合型Turner综合征患者,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可尊重患者意愿尝试自体卵母细胞的辅助生殖助孕,治疗前需知情同意、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Yqh+)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Y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Yqh+组和对照组。又根据男方精液分析结果分别行IVF或ICSI人工授精,比较IVF周期和ICSI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 705对不育夫妇,其中Yqh+组67例,对照组1 638例。(1)在IVF治疗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Yqh+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Yqh+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vs. 1.63%,P=0.04);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缺陷率和男婴出生率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ICSI治疗周期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qh+可能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无明显影响。Yqh+是否增加IVF新鲜移植周期中异位妊娠的风险,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男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常规IVF或ICSI技术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此类患者的辅助生育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比较研究36例男方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育症夫妇(观察组)及751例染色体正常的不育症夫妇(对照组)在行常规IVF或ICSI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活胎分娩率、流产率等指标。结果 36例男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育症夫妇,共进行38次取卵,完成38个新鲜胚胎移植治疗周期和13个冷冻胚胎移植治疗周期,其中有24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5个周期早期自然流产,总计18对夫妇成功分娩了24个婴儿,每取卵周期活胎分娩率达47.4%(18/38)。随访未见晚期流产、死胎、畸胎或出生畸形儿的病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活胎分娩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男方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不育患者,除PGD外,常规的IVF或ICSI也是一种可供考虑的选择,这类患者行常规IVF或ICSI可获得与非携带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方式及女性年龄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辅助生殖技术在遗传学上的安全性问题提供咨询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行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的494例自然妊娠流产样本(自然妊娠流产组)及396例辅助生殖妊娠流产样本(辅助生殖妊娠流产组),将两组患者以35岁为年龄分割界限,又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对比染色体异常在两种妊娠方式及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生率。结果自然妊娠组患者平均年龄及流产孕周显著小于辅助生殖妊娠流产组(P<0.01)。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样本共计501例,1~22号,X,Y单一染色体异常382例,三倍体异常15例,≥2条染色体异常46例,染色体微缺失/重复58例。染色体出现单一异常的发生率最高,达76.25%。单一发生的染色体异常中,16号染色体异常102例,占26.70%,22号染色体异常及X染色体异常均有54例,发生率均为14.14%。辅助生殖妊娠流产组69,XXN占比(0.86%)显著低于自然妊娠流产组(4.83%)(P<0.01),而21号染色体异常占比(5.60%)显著高于自然妊娠流产组(2.23%)(P<0.05)。辅助生殖妊娠流产组≥35岁流产患者占比显著大于自然妊娠流产组(P<0.001)。不同妊娠方式组内,<35岁患者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率显著低于≥35岁患者(P<0.01)。染色体非整倍性高发类型中:16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在<35岁患者中显著高于≥35岁患者(P<0.01);22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在≥35岁人群中显著高于<35岁人群(P<0.01);≥35岁患者≥2条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患者(P<0.001),且辅助生殖妊娠流产组显著高于自然妊娠流产组(P<0.01)。结论两种妊娠方式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差异可能与ICSI技术相关,也可能与辅助生殖人群年龄相关。辅助生殖技术并没有增加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的发生率,而高龄是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精子库的精液标本进行辅助生育的安全性及各种助孕方式之间妊娠结局的差异性。方法:对精子库外供给各临床生殖中心的精液标本,采用供精人工授精(AID)、供精体外受精(IVF)及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方式助孕所反馈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子库共外供13 723管精液标本用于辅助生育,各临床生殖中心使用精液标本的情况不同,有的使用1管/周期,有的使用2管/周期,13 723管精液标本共进行7 743个周期,包括AID 7 123个周期,临床妊娠1 415例(19.87%),其中正常生育1 221例(86.29%),流产数169例(11.94%),出生缺陷6例(0.43%),异位妊娠19例(1.34%),感染性传播疾病0例;IVF 571个周期,临床妊娠367例(64.27%),其中正常生育330例(89.92%),流产数35例(9.54%),出生缺陷0例,异位妊娠2例(0.54%),感染性传播疾病0例;ICSI 49个周期,临床妊娠28例(57.14%),其中正常生育25例(89.29%),流产数3例(10.71%),出生缺陷0例,异位妊娠0例,感染性传播疾病0例。AID与IVF、ICS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VF与ICS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IVF和ICSI在流产率、出生缺陷率及异位妊娠率方面,三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1例因使用精子库的精液标本而感染性传播疾病。采用3种助孕方式的流产率、出生缺陷率和异位妊娠率与通过自然方式受孕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因此使用精子库的精液标本进行辅助生育是安全的。IVF和ICSI的妊娠率高于AID,但AID的费用较低,而IVF和ICSI的费用较高,对于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助孕,则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选择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畸形精子症组和ICSI畸形精子症组,其中精子浓度≥5×106/ml患者行常规IVF治疗(IVF畸形精子症组,44个周期),精子浓度5×106/ml的患者行ICSI治疗(ICSI畸形精子症组,38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共605个周期(其中IVF对照组494个周期,ICSI对照组111个周期)。分别比较IVF组内、ICSI组内和畸形精子症组内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VF对照组与IVF畸形精子症组,ICSI对照组与ICSI畸形精子症组分别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均0.05);IVF对照组的种植率略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略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高于ICSI对照组(57.9%vs.48.6%;33.8%vs.29.5%;9.1%vs.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57.9%vs.52.3%;33.8%vs.27.3%),流产率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9.1%vs.13.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时,选择常规IV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行IVF/ICSI男性患者染色体多态性发生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2 370例行IVF/ICSI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统计染色体多态性类型、发生率及占比;根据相应的纳排标准,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 206例,其中染色体多态性患者146例,按照染色体核型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常染色体长臂次缢痕改变;B组: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C组: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D组:Y染色体多态),比较4组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与染色体正常患者的精液质量与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差异。结果:①IVF/ICSI男性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154例,总发生率6.50%;其中常染色体长臂次缢痕改变34例,发生率1.43%,占比22.08%;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82例,发生率3.46%,占比53.25%;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6例,发生率1.10%,占比16.88%;Y染色体多态10例,发生率0.42%,占比6.50%;混合多态2例,发生率0.08%,占比1.42%。②D组精子总数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D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3.5)%vs(41.5±21.1)%,P=0.027)],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多态性组精子DFI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多态性组之间相比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组正常精液比例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弱精子症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少弱精子症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D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vs 8.0%,P=0.041),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是IVF/ICSI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类型,Y染色体多态对精液质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他类型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不育夫妇中至少一方染色体存在多态性者105例作为多态组,随机选取同期行辅助生殖治疗且夫妇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的患者2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助孕过程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多态组原发性不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3.81%vs.55.00%,P0.05);多态组自然流产史比例与对照组相仿(13.16%vs.12.82%,P0.05);多态组与对照组比较,辅助生殖治疗中的受精率、优胚率、着床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产率、子代男女比例、子代畸形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多态组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vs.17.40%,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对辅助生殖治疗参数无显著影响,但可能会增加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使用供精者精液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后的妊娠结局,探讨应用供精冷冻精液出生子代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人类精子库向全国31家生殖中心提供冷冻精液,共治疗50 247个周期。统计使用供精精液行宫颈内人工授精(ICI)、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IVF)及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及自然流产率,对比不同授精方式的出生缺陷率与自然流产率的差异。结果:使用供精者冷冻精液行人工授精39 047个周期,其中ICI周期数36 674个,临床妊娠8 612例,自然流产917例,自然流产率(28孕周)10.6%(917/8 612);活胎数6 133例,发生出生缺陷者4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0.70%(43/6 133)。IUI周期数2 373个,共获得临床妊娠547例,自然流产41例,自然流产率为7.5%(41/547);活胎数426例,发生出生缺陷2例,出生缺陷率0.47%(2/426)。使用供精者冷冻精液行IVF、ICSI治疗共计11 200个周期,其中IVF临床妊娠5 860例,自然流产456例,自然流产率7.8%(456/5 860),活胎数5 08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08%(55/5 089);ICSI临床妊娠350例,自然流产30例,自然流产率8.6%(30/350),活胎数22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3/229)。使用供精冷冻精液出生的后代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监测数据(0.86%vs 1.53%,P0.01)。结论:供精冷冻精液出生子代的安全性仍在可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卵母细胞线粒体DNA(mtDNA)4977 bp缺失,探讨其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生育潜能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湘雅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3~9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育患者80例,按卵巢储备功能状态分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和卵巢储备功能正常(NOR)两组,胚胎移植日收集两组患者成熟未受精MII卵母细胞110枚,DOR组46枚,NOR组64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检测mtDNA 4977 bp缺失,比较两组患者卵母细胞mtDNA 4977 bp缺失率。结果 DOR组与NOR组比较,卵母细胞具有较高的mtDNA 4977 bp缺失率(48.8%vs 18.8%,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对两组患者mtDNA4977 bp的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 DOR患者卵母细胞mtDNA4977 bp缺失率增高,可能与其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人抑癌基因Homo sapiens SMAD family member 4(NM_005359 1659 bp)mRNA构建人Smad4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膀胱癌患者膀胱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得到Smad4基因开放阅读框架eDNA序列,并将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含目的基因的pCDNA3.0-Smad4重组质粒。结果:经基因序列测定、PCR和酶切分析,证实插入载体pCDNA3.0的片段为目的基因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结论:重组质粒pCDNA3.0 Smad4构建成功,为该基因的蛋白表达及其相关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HLA-G, a nonclassical HLA molecule with limited polymorphism has immunomodulating/tolerogenic properties. The most common polymorphism of HLA-G is a deletion/insertion of 14 bp, located at the 3′UTR region of the gene (exon 8). This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modifications of mRNA stability that can lead to variations of membrane versus solubile HLA-G expression. HLA-G may be involved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ransplantation, as evidenced by studies in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We evaluated the possible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14-bp polymorphisms of HLA-G amo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we genotyped 124 patients (mean organ survival: 878.95 ± 595.12 days; range = 1-2565) and 98 control individuals representative of the Italian population. Products were visualized by electrophoresis on agarose gels. The results showe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acute or chronic rejection or in whom clinical conditions required the use of steroid bolus treatments also showed no association with HLA-G 14-bp genotypes or alleles. The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during follow-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mong the HLA-G−14/−14 genotype, compared with heterozygous (+14/−14) and nondeleted homozygous (+14/+14) genotype patients (Pc = .03). These preliminary data showed that HLA-G 14-bp genotypes, although not predictive of rejection, may be useful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sttransplant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以及部分微缺失患者的家系追踪调查,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特点。方法:对1 052例患者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检测,并对12例AZFc缺失患者,1例AZFb和1例AZFb+c缺失患者进行家系追踪调查,绘制AZF缺失患者男性直系家族成员男性不育家系系谱图。结果:1 052例患者,共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89例,其中AZFc缺失56例,AZFa缺失6例,AZFb缺失5例,AZFb+c缺失14例,AZFa+b+c缺失8例。在追踪调查的AZF缺失家系中,AZFb和AZFb+c仅先证者存在缺失,12例AZFc缺失患者中5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存在家族垂直遗传,另外1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和6例无精子症患者家系中除先证者有缺失外,其家系成员未发现缺失。结论:通过对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进一步的家系调查发现,仅重度少精子症的AZFc缺失患者可能由父亲垂直遗传而来,但与父系表型有差异。对AZF缺失的无精子症患者,无论何种缺失类型,由父亲垂直遗传而来的可能都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856例来诊的生殖异常患者的行染色体检查,其中对D/G组染色体着丝粒区(cen)和随体区增加(ps+)、副缢痕区增加(qh+)、9号染色体的臂间倒位(inv9)、Y长臂的增加(大Y或Yqh+)和减少(小Y或Yqh-)等染色体变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6例患者检出染色体变异96例,检出率为5.2%;其中具有临床表现的共66例,占68.8%。各种类型染色体变异检出例数和检出率、具有临床表现的例数和构成比分别为:大Y32例、检出率1.7%,具有临床表现22例、构成比33.8%;小Y12例、检出率0.6%,具有临床表现10例、构成比15.4%;inv(9)17例、检出率0.92%,具有临床表现12例、构成比18.5%;ps+19例、检出率1.0%,具有临床表现13例、构成比20.0%;qh+增加16例、检出率0.9%,具有临床表现9例、构成比13.8%。结论染色体变异与生殖异常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DAZL(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基因是DAZ(deleted in azoospermia)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位于常染色体上3q24,与DAZ基因高度同源。研究表明DAZL基因在人类睾丸和卵巢均有表达,在生殖细胞分化和性腺发育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阐述了DAZL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突变及甲基化改变在人类生殖中的影响,并对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价值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SCH)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82名亚临床甲减患者列人研究组,398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分析亚临床甲减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的IVF—ET/IcsI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发生率、平均单胎分娩总孕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的流产率、OHS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24%VS.15%、14.63%VS.10.1%;其中研究组的生化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VS.4.4%)(P〈O.05),单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3,147.6±79.6)gVS.(3,224.9±56.5)朗(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行IVF_ET/ICSI治疗生化妊娠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高,流产率、OHS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需对亚临床甲减患者IVF—ET/ICSI治疗过程及孕期进行严密监测,预防促排卵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经辅助生育技术洗涤后的精子是否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经精子传播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方法用地高辛标记,针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设计的探针,对来我院要求行辅助生育治疗的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子,经洗涤离心上游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8例携带者精子中有乙肝病毒DNA,分布于精子的头部,阳性精子计数占每片精子总数的3‰~10‰。结论经辅助生育技术洗涤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子仍可传播HBV-D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20.
Ruan L  Zhong WD  Li ZM  Hua X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0):880-883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子FokⅠ多态性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9例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炎症组)及81例单纯BPH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FokⅠ多态性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炎症组基因型分布FF:27%(21/79),Ff:30%(24/79),ff:43%(34/79);对照组FF:33%(27/81),Ff:36%(29/81),ff:31%(25/81),其中ff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F分布频率分别为42%(142/338)和51%(159/312),P〉0.05,f分别为58%(196/338)和49%(153/312),P〈0.05。结论:VDR基因FokⅠ多态性与BPH中组织学前列腺炎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