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 :对 3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沙培林进行膀胱灌注 ,随访 12~ 2 4个月 ,检测患者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2 (IL 2 )、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肿瘤复发率为 83.4 % ,复发率为 16 .6 %。IL 2灌注前为 1.2 0kU/L ,灌注后为 1.5 9kU/L ;TNF灌注前为 0 .30 μg/L ,灌注后为1.37μg/L。两者灌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患者耐受性好 ,无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沙培林膀胱内灌注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途径达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7例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免疫治疗,其中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36例,单用沙培林膀胱灌注31例。随访12—2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无肿瘤复发率97.22%(35/36),肿瘤复发率2.78%(1/36),复发1例为PT1G2-3,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4个月。单用沙培林组无肿瘤复发率80.65%(25/31),肿瘤复发率19.35%(6/31),两组病例在肿瘤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Chen X  Wang B  Tian HZ  Gao J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0):580-582
目的 探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 Bt)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 初发浅表性膀胱肿瘤TUR Bt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 (比柔吡星 )患者 6 8例 (注射组 ) ,其中肿瘤单发 4 4例、多发 2 4例 ;以TUR Bt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 74例患者作为对照 (灌注组 ) ,其中肿瘤单发 4 9例、多发 2 5例。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种方法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注射组平均随访 38个月 ,对照组平均随访 35个月。注射组随访期内有 8例复发 (11 8% ) ,灌注组随访期内有 2 2例复发 (2 9 7% ) ,两组复发率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χ2 =0 0 13,P <0 0 1) ;注射组和灌注组中 ,肿瘤单发与多发之间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719,P >0 0 5 )。结论浅表性膀胱癌TUR Bt术后单次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费用低 ,是治疗膀胱浅表肿瘤的一种实用方法 ,可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沙培林(OK-432)和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腔内灌注及单独应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128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36例,OK-432组42例,HCPT、组50例。膀胱癌切除术后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8周;以后每月1次,随访18个月。每2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结果:联合应用组无复发,OK-432组3例复发,复发率7.14%(3/42),HCPT组5例复发、复发率10.00%(5/50)。OK-432组与HC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联合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OK-432、HCPT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预防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吡柔比星(THP)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即刻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7例术中给与20mg THP膀胱黏膜下注射;B组29例于手术当天6h内20mgTHP膀胱灌注。观察各组肿瘤复发情况、毒副反应。结果 A组平均随访20.1月,4例复发,复发率14.8%;B组平均随访19.8月,7例复发,复发率24.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术中黏膜下注射和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显著降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其中术中黏膜下注射优于术后早期灌注,两组之间灌注后副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0—2003年我们对62例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吡柔比星(THP)加卡介苗或单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比较2组患者预防复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吡喃阿霉素(THP)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当天6小时内、术后第7天给予术后早期20mgTHP膀胱灌注;B组术中给与20mgTHP膀胱黏膜下注射。两组均术后第2周开始20mgTHP常规方案膀胱灌注,1次/周共8次,之后1次/月至1年,记录术后血尿情况和常规灌注不良反应。定期膀胱镜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年,术后第1、2和3年肿瘤无复发率A组为85.7%、80%和77.1%,B组为92.1%、81.6%和76.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血尿天数分别为(1.7&#177;0.9)天和(6.2&#177;1.5)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全身药物不良反应,21例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THP术中黏膜下注射和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显著降低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方案膀胱损伤小,耐受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术后噻替哌灌注预防肿瘤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膀胱癌术后噻替哌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季云天瞿平1987年1月~1994年3月对30例膀胱癌患者用噻替哌行膀胱内长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4~65岁。病理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28例,腺癌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①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②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 ①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②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 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方法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14例。分别采用介入治疗加膀胱灌注MMC和MMC单纯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2 8例随访 12~ 2 6个月 ,平均 2 1个月。介入加灌注组肿瘤复发 1例 ,单纯MMC灌注组肿瘤复发 4例 ,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 ,副反应少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年1月至1992年11月,作者共收治膀胱癌441例,其中358例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术后321例分别用卡介苗、噻替哌、丝裂霉素C等作了预防性灌注治疗。318例随访了1-7年,全组总复发率为27.7%,其中卡介苗组18.1%,噻替哌组31.2%,丝裂霉素C组29.6%,对照组46.1%。已死亡32例,本组后一阶段病例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其原因与经尿道膀胱瘤切除术适应证掌握过宽,药物疗程方法欠规  相似文献   

13.
化学和免疫药物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和免疫药物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的手段,但就何种化学或免疫药物疗效较好,则一直存在争议,看法不一,本文对各种灌注药物的效果作了比较,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磁场定位下磁化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磁化丝裂霉素C(MMC)和磁场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40例膀胱癌术后患才为磁化MMC组,制作磁化MMC溶液行膀胱灌注,膀胱外设置恒定磁场;对照组为30例接受MMC膀胱灌注的膀胱癌术后患者。结果:磁化MMC组的标准肿瘤复发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膀胱局部副作用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56.7%。结论:在磁场定位下行膀胱内磁化MMC灌注治疗,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化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50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HP、MMC治疗,随访12-18个月。结果:THP组31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5%;MMC组19例,复发8例,复发率42.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优于MMC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α-干扰素在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最后79例纳入研究,包括对照组4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加维持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随即膀胱镜下行膀胱黏膜下吡柔比星、α-干扰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发热及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诊3年,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38.1%,平均复发时间7.4个月,发热2例.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18.9%,平均复发时间11.2个月,发热25例.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发热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干扰素安全有效,可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18.
噻替哌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表浅型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患者47例为实验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并密切随访3年.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的47例患者中随访第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4%、83.0%、78.7%;患者膀胱灌注在第1周、2周和8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9.8%、10.6%、2.1%.结论 THP膀胱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术后的复发情况,同时,全面、细致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加强护理服务是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环节,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