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及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并根据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内是否发生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组(ATLI组)与对照组(Non-ATLI组),采集发生肝损伤时的粪便标本。利用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通过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比较抗结核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组件丰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差异的肠道菌属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均发生了改变(P<0.05);通过LEfSe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共找到17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分类群(P<0.05);进一步分析肠道差异菌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发现乳杆菌(Lactobacillus)、Herbinix、Anaerosporobacter、[...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在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对该病的重视,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43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分析其基线资料、肝损伤药物种类、临床分型及治疗转归。结果 43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前三名依次为抗肿瘤药(40.23%)、抗结核药(33.72%)、中成药及中草药(9.30%);三种临床分型的发生率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249例(57.24%),胆汁淤积型114例(27.36%),混合型67例(15.4%),其中胆汁淤积型的预后相对要差(P=0.000)。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多,最常见的是抗肿瘤药物,其次为抗结核药物,临床分型主要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但胆汁淤积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肝损伤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干预,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是一种与营养不良有关的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可影响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简称“肝损伤”).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下,肝血流灌注障碍,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清除率下降,加重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结核病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1-4],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尤其多见.抗结核药物中利福类的肝损伤最常见,本研究拟探讨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临床抗结核药物需多药联合、长期应用,这易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甚至需中断抗结核治疗.凯西莱是含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能与多种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结合起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的功能[1].为探讨凯西莱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用凯西莱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25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发病状况,以期对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2013年5月广西梧州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82例,对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住院诊治情况和可能导致急性重症肝损伤的药物和致死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行人工肝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34.15%和65.85%。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死亡31例(37.80%),病情恶化30例(36.59%),病情好转13例(15.85%),治愈8例(9.76%);引起肝损伤的前3类药物分别是中草药、抗结核药物和抗菌药物,致病率分别为28.05%、24.39%和14.63%,在住院期间死亡的31例患者中,也是使用中草药(35.48%)和抗结核药物(19.35%)的患者比例居多。结论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致死率较高,其中,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是导致肝损伤以及致死的主要病因,对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监测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因服用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0.1±16.9岁。42例中为中草药制剂所致者占28.5%,抗结核药物引起者占23.5%。所有患者在停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预后良好。结论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为目前主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何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阻断其向重型肝炎发展,以及肝功能恢复后如何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等一直是广大结核科医师面,临的难点。作者就近年发生的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致死亡患者进行了报告与分析,供大家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发生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o~30%。现将2012年1—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6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7,(10)
目的研究并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史、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将1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纳入研究,设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用药史、临床特点。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且治疗药物含有肝毒性的患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集中于中药、抗结核药物,占比分别为45%、29%。临床特点方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年龄集中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发病时间集中于用药后5~90 d,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指标异常、免疫球蛋白IgE异常、血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肝抗原谱异常,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肿大。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既往肝病史、肥胖、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女性人群,主要由中药、抗结核药物所致,年龄、既往肝病史、肥胖、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积极规避,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也在增加,特别是抗结核药致严重肝损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本研究总结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应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72冽,以进一步了解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由于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抗结核治疗患者共830名,分成药物性肝损组(102例)和非药物性肝损组(728例),并对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5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HIV感染,乙肝病毒携带,嗜酒,含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方案及营养不良。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病毒携带,含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方案及营养不良为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含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方案及营养不良是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当重视上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应用"2HRZE(S)/4HR"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六味五灵片,对照组加用葡醛内酯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有1例发生肝损伤,对照组患者有4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五灵片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中的护肝作用。方法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5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与观察组25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肝太乐,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3周,治疗后监测肝功能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方面明显优于观察组(P〈0.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中有显著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与甘利欣胶囊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6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甘利欣胶囊防治药物性肝损伤,观察组患者给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效果、两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防治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38.71%),肝损伤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甘利欣胶囊比较,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具有更好的防治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26-162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性别、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结论抗结核药不可避免均造成肝损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7,(5)
肝损害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对药物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易受药物损害的器官之一。当患者出现肝损害时需及时采取必要的护肝手段,以预防和避免肝脏受到持续的损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更好地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本文就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三种不同再次给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因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135例,按数字法随机分配到A、B、C三组。A组于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按逐步增加药物种类的方法,B组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的方法,C组于出现ATDH后予以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当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于利福平、异烟肼治疗耐受后,撤除链霉素,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及抗结核疗效。结果 A、B、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分别为22.22%、17.78%和4.44%。C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B组再次肝损伤后分别有10例、8例患者接受C组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再次发生肝功能损伤。结论临床A组采用含有吡嗪酰胺的再次抗结核方案,容易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而采用不含有吡嗪酰胺,并且逐步提高异烟肼、利福平给药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和吡嗪酰胺(PZA)都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联合用药不仅容易出现肝损伤,甚至可能发生急性肝坏死而危及生命.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能否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DH)的发生,关系到抗结核治疗的成败.我们对川芎嗪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田涛  谢红东  李爽 《肝脏》2016,(3):194-196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采取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后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依照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筛选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共3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0月第36卷第10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提出几点方案对32例病例进行分组[1],分为治疗A、B、C组,并根据专家组提出三点再次给药建议方案,了解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治疗A组筛选出10例:单纯转氨酶增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筛选出18例:转氨酶增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C组筛选出4例,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观察3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再发率。结果 (1)1150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筛选出病例共32例,发生率2.78%。(2)A组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20%,B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33.3%,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100%;总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18.75%,利福平12.5%,异烟肼6.25%,乙胺丁醇0%,链霉素3.125%。结论 (1)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接近文献相关报道2.55%[1];(2)3组再次给药方案中,以A组发生率最少,其次为B组,C组发生率最高;A、B组为安全、有效的再次给药方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而C组方案发生率高建议不作为推荐;(3)各种抗结核药物中以吡嗪酰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在其后,建议最好少选择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改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代替,减少再次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