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肿之症,临床颇为多见。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理机制关键为肝气郁滞,肝失疏泄,临床用疏肝理气法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反 《光明中医》2011,26(5):959-960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肝主疏泄辨证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肝主疏泄理论,对水肿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肝主疏泄辨证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肝主疏泄论水肿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宏革 《光明中医》2010,25(9):1548-1549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在水肿的病机、病症形成中的重要性和从肝主疏泄辨证治疗水肿。方法对肝主疏泄理论和相关典籍的回顾总结。结果证实肝主疏泄在水肿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在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肝失疏泄证候和辨证特点不相同,故辨证论治尚须视症情的殊别,细分标本缓急,审因论治,辨证求因,灵活配伍,对症制方。  相似文献   

4.
"肝主疏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内涵以及在防治疾病上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认识肝主疏泄。认为临床应重视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应用此理论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垂宽 《山西中医》1990,6(4):21-22
肾脏病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脏损害所引起的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综合症候群。对其治疗,中医传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鲜有从肝论治。根据笔者近20多年来对几百例肾炎治疗体会,治肾脏病勿忘调肝,确能提高疗效,尤其是对于难治性肾病。水肿历来被认为是由于肺气不能宣降,脾气不能运化,肾脏开合蒸化失司引起,因而临床多采取宣肺、健脾、补肾、利水等法治疗。然而水液代谢还和肝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一是肝主疏泄,调理三焦气机,可使三焦水道通利,水液易于流行,促进肺气之宣降,脾脏之转运,肾脏之开合蒸化,推动水液的运行、布散和排泄。二是肝主疏泄,  相似文献   

6.
丁樱教授从肝论治小儿水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修波  闫永彬 《光明中医》2010,25(12):2180-2182
水肿的发生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而肝主疏泄,调理人体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津液输布上下有序,若肝失疏泄,则会影响津液的运行输布而致水津停滞,发为水肿。丁樱教授重视肝在水肿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小儿水肿从肝论治,提出从肝论治九法,施治于临床,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与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叶片源自张伯礼院士的临床常用方,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文章从“肝主疏泄”出发,从肝主疏泄的内涵、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相关性、三叶片与肝主疏泄的机制的相关性及三叶片降脂作用的现代研究依据等方面探析三叶片的降脂作用,以求为临床中使用三叶片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符虹 《江苏中医药》2006,27(12):39-40
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常不足,故临床治疗儿科疾病多从肺脾着手。然而,小儿时期肝脏同样也未充盛,功能未健,且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充,则疏泄功能失常,经筋刚柔不济,亦可导致多种病症。因此,从肝入手治疗一些儿科疾病,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主疏泄是肝主要的生理机能之一,情志病是由精神情志的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疾病。肝与情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临床上情志病多注重调肝。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异常,都会影响全身的气机。因此可从气的改变这一中间环节来探究肝主疏泄与情志病之间的联系,更细致的了解两者间的作用机理,从而应用于临床中治疗部分情志病。  相似文献   

10.
李晓虎  王上  吕明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71-1573
鼻衄作为临床多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多发。春季为肝所主,肝之疏泄功能在春季多应时增强,藏血功能相对较弱。春季鼻衄多因肝不应春引发,具有量少次多易反复的特点。治疗春季鼻衄可从调节肝应春而变的功能入手。从“肝应春”角度治疗鼻衄有助于充实“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金亮  黄涛 《陕西中医》2010,31(6):712-714
探讨肝主疏泄与运动神经元病情志的关系。介绍了肝主疏泄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分析常见症状与肝失疏泄的关系,提出运动神经元病从奇经论治,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治疗原则,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肝主疏泄的重要性,密切联系脏腑与奇经。  相似文献   

12.
肝主疏泄是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而得出的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指导认识和治疗糖尿病方面,颇为重要。肝主疏泄之情志调节、脾胃运化、津血运行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可以高度概括为肝失疏泄。近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用疏肝、清肝、养肝之法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此三种治法的实质是调肝,调理肝的疏泄功能才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源流、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阐述"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密切的关系,以在临床上对各种疾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原则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应用于慢性胃炎临床治疗,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角度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李志安 《新中医》2000,32(5):3-4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故对于性功能疾病,临床治疗大多从肾入手,但疗效有时并不尽人意,而转变思路从肝论治,却能收到显著效果,其机理何在?一本文试就性功能疾病与肝的关系作初步探讨。1性功能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性功能疾病从肝论治,是由肝的生理病理机制所决定的。首先,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男子的排精和女子的排卵有密切的关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调,任脉通,太冲脉盛,宗筋得以濡养,以保证男子媾精、排精活动正常,女子月经畅通,孕育顺利。反之,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可导致冲任失调,气血…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病。李佑生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与脾肺二脏密切相关,但病机不可忽略肝的作用。肝失疏泄与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肿的产生均密切相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原因与肝疏泄功能失常也密切相关。从肝论治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予重视的治疗方法。疏肝敛肝,疏泄有度,气化有常,其病自愈。  相似文献   

17.
前人有“治肝安胃”之说,后人运用这一名言,治疗脾胃疾病取得一定疗效。但笔者从临床体会到,肝病多及脾,胆疾常恶胃,胃病多由胆邪引起。因此,治胆可以安胃,其理有三: 一、肝胆主疏泄,脾胃司升降肝胆的疏泄功能与脾胃气机升降密切相关。肝脾主升,胆助胃降,升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多责之于肝,因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治疗多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治疗大法。在梳理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益气温阳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为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打开思路,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水肿好发于女性,临床表现以面部、下肢水肿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间歇或持续数年,用中西医消肿利尿之药可使水肿暂时缓解或消失,但常易复发,甚或出现周期性水肿。笔者数年来以调和气血为主,结合他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中医认为,妇人以气为本,以血为用,“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故此,气血不和亦为功能性水肿发病关键。然则,人体一身之气血与肝脾肾3脏密切相关。因肝主疏泄,又主藏血,疏泄正常,气血畅行,水液随之上下升降,若肝郁不达,水液因之滞留,而…  相似文献   

20.
"疏泄"源流释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医学术界对“疏泄”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探询“疏泄”概念产生与变化的源流,以阐明其本义。“疏泄”最早见于《内经》,但仅指土疏泄,并仅为一种病理现象,与肝脏的生理功能无关。金元时期,程朱理学昌盛,朱丹溪受此影响,以“相火”说来表征人的欲求冲动;以“疏泄”概念阐释临床“郁症”,最先提出“肝主疏泄”的理论。明清医家把“疏泄”与肝相联系,从欲求冲动来诠释“疏泄”概念及肝主疏泄理论,更符合原意。也更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