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滤器滤过悬浮红细胞的指标评价及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白细胞滤器是新一代输血器材 ,操作简单方便 ,效果可靠 ,成为现代输血中十分重要的新技术。本实验主要探讨白细胞滤后的红细胞悬液质量及其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红细胞悬液 80袋 ,我站采集无偿献血者全血后 ,离心分离的成分血。随机选择本市中心医院 12例使用白细胞过滤的纤细胞悬液患者 ,和同等数量未使用白细胞过滤的患者。两组在输血悬浮红细胞方面保持均衡 ,年龄 18~5 5岁之间。器材使用上海血液中心研制的TA -BRF1型去白细胞过滤器。1.2 悬细胞经白细胞滤器后血液质量评价 随机抽去 80袋红细胞悬液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在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10月期间,在惠州市七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接受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治疗患者1744例次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使用普通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2318例次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病种、不同输血次数输血后FNHT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FNHTR14例,发生率0.80%,对照组发生FNHTR49例,发生率2.11%,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和妇产科的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肿瘤科、血液科等需多次输血的病种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次以上输血患者FNHTR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存期两周后滤除白细胞的FNHTR与对照组总体FNHTR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存三周后滤除白细胞的FNHT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总体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需反复输血患者身上应用在一定储存期内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可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选择10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相类似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24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2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在10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FNHTR,发生率为16%;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25例,发生率分别为5.83%和20.83%。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少FNH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过滤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储存期的红细胞悬液在过滤前后各项实验指标 (包括血象和生化 )的差异来评价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方法 取保存期分别为 7、1 5、2 5 d的红细胞悬液 5 0 U。在无菌条件下 ,用 FTS-RC(血库型 )血细胞过滤器进行过滤 ,收集过滤前后血样 ,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WBC、RBC、HB,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K 、Na 、Cl- ,用酸度计测 p H值。结果 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白细胞过滤器的白细胞过滤率为 99.45 % ,过滤前后血样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白细胞过滤器有高效的 WBC去除率 ,且对 RBC性质影响极少 ,过滤后的血液可安全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白细胞介素IL 1,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变化和过滤对细胞因子水平及对非溶血性发热 (FNHTR)发生的影响。方法 :取 2U红细胞悬液 ,1U红细胞悬液予滤除白细胞和 1U红细胞悬液不滤除白细胞处理 ,保存 5周。分别在 0周、1周、3周、5周测定各细胞因子水平 ,临床观察过滤组和非过滤组FNHTR发生率。结果 :未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随保存期延长各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 ,0周、1周、3周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 3周与 5周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未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后FNHTR发生率高于滤除组(P <0 0 5 )。结论 :未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在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会积聚增多 ,可能与FNHTR发生有关 ,滤除后可有效防止细胞因子的增加 ,有助于降低临床FNHTR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无菌接驳型白细胞滤器在血站应用中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白细胞血液成份的制备中,常由于一次离心后的血浆中会混有少量的红细胞,须进行二次离心,这种多次离心正是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为此,笔者对滤器结构和血液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红细胞在制备过程中的离心次数,通过检测改进前、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的游离血红蛋白,表明改进后的白细胞滤器可显著减少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改进前的白细胞滤器二联白细胞滤器(图1)、改进后的白细胞滤器三联袋白细胞滤器(图2)、无菌接管连接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VIS723型分光光度仪(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  相似文献   

8.
血库型去白细胞滤器滤血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库型去白细胞滤器常出现滤血不畅,甚至过滤不完的现象。笔者对滤血不畅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相应采取了措施,效果较好。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百级净化条件下采用红细胞型去白细胞滤器(南京双威,批号040721)过滤库存红细胞悬液和全血(本市中心血站),保存液均为CPD A(山东威高)。1.2判断标准按滤器操作说明应在8~15min内完成滤血,≥15min即为滤血不畅。2滤血不畅原因分析2.1保存时间保存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滤血不畅(表1)。表1悬浮红细胞滤血不畅与保存时间(d)的关系过滤袋数滤血不畅袋数百分比(%)<10d760131.7110~20d140054138.64>…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红细胞悬液经滤除白细胞后降低输血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148份大剂量输血的手术病历,记录红细胞悬液或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前、输注1d后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肌酐(Cr)、血糖(GLU)、血K和Ca离子浓度、pH值,并比较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分析两种成分输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结果在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术后GOT、ALT、Cr、WBC、GLU、IB、TB的增高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有关(P<0.05),血钾、钙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白细胞去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组FNTHR发生率为75.6%。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大剂量输血中的应用,可有效防止FNTHR的发生,降低因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PLA)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患者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8‰(33/43 684)、0.42‰(156/374 343)、0.17‰(88/519 460)和0.08‰(3/38 361);2)输注悬浮红细胞与少白红细胞的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9/240 232)vs 0.28‰(37/134 111)(P0.05);3)男性和女性FNHTR患者有输血史的比例分别为72.4%(121/167)vs 71.7%(81/113)(P0.05)。结论引起FNHTR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小板;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明显降低FNHTR的发生率;输血史是FNHTR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滤除对保存期红细胞流变性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液制备成红细胞悬液,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使用去白细胞输血过滤器去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简称滤白组);对照组(n=30):未滤白的红细胞悬液;2组一起常规保存.取采血后d0、d7、d14、d21、d28、d35的血标本作白细胞(WBC)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血液高剪切力、低剪切力及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 过滤前后红细胞悬液内的WBC为(6.80±0.85)(× 109/L) vs (3.12±0.26)(×106/L) (P <0.01);保存d21时低、高切粘度分别为:对照组(11.28±1.88)1/s、(2.85±0.29)200/s,滤白组(12.36±1.57)1/s、(2.93±0.22) 200/s,较保存1~2周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著变化(P>0.05);瑞氏染色结果显示2组细胞形态也有不同变化,滤白组红细胞形态保存较好.结论 白细胞滤除能有效减少白细胞崩解产物或分泌因子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选择2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所献的400 mL全血,在24h内将其分成2份200 mL全血,将其中1份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为对照组(n=20);另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制备成去白红细胞悬液为实验组(n=20),2组一起4±2℃保存.取采血后1d、7d、14 d、21 d、28 d、35 d对血标本作血常规(PBC、HGB、Hct、MCV)、生化(K+、Na+、Cl-)、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检测.同时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和红细胞悬液组的K+、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2组数据在相同储存时间差别不显著(P>0.05),均符合悬浮红细胞质量国家标准.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全血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14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全血还原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28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仅白细胞滤除,红细胞的血流变学指标比未滤除的红悬液好,所以建议储存前滤白红悬液更能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滤白红细胞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佛山市地区各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输注红细胞的患者150例,根据采用血液不同的过滤方式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悬浮红细胞,观察组采取滤白红细胞。观察两组FNHTR的发生率以及滤白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液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8%)的FNHTR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滤白红细胞在进行过滤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以及容量低于过滤前(P 0.05),而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蛋白浓度(MCHC)与过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白红细胞预防FNHTR疗效显著,能够降低FNHTR的发生率,血液质量也得到稳定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及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随机采集全血30袋(300ml/袋),在滤除白细胞操作前、后分别留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别记录过滤前后血液指标。分析临床130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和133例输悬浮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过滤后红细胞(RBC)回收率大于90%、白细胞去除率99.99%、血小板去除率76.66%、过滤后血液容积减少(44.28±3.12)ml,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MCV、MCH及MCHC过滤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细胞组FNHTR发生率(2.95%)低于悬浮红细胞组(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可有效去除白细胞,且红细胞回收率大于90%,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要求。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能有效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输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急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为减少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0年本院临床科室发生的输血反应回报单,回顾性统计分析输血反应的情况。结果 68 791人次受血者中,156例发生输血反应,发生率0.23%;与报道的非肿瘤患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相当。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有83人次,占53.21%;过敏性输血反应(TRA)72例,占46.15%;溶血性输血反应(HTR)1例,占0.64%;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占总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7.05%、32.05%和10.90%。其中47人次(30.13%)首次输血时发生输血反应,109人次(69.87%)在2次或2次以上输血时发生输血反应。结论肿瘤患者输血反应率为0.23%,主要是FNHTR和TRA。输血前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输注去白细胞成分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所输血液先使用白细胞滤器滤过,对照组50例,所输血液不用白细胞滤器滤过.观察2组的输血反应,并分析实验组所输血液成分在应用白细胞滤器前后的变化.结果白细胞的滤过率为(98.5±1.1)%,血小板的滤过率为(77.6±2.7)%,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3.5±2.3)%,滤过前后反映红细胞功能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容积分布宽度无明显改变(P﹥0.05),滤过后甘油三酯和LDL-C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20%,实验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能高效回收红细胞,对红细胞的数量、功能无明显影响,能有效滤除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脂,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临床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献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没有治疗作用,而有许多副作用,输血过程中常见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HLA同种免疫反应以及CMV、HTLV-1病毒的传染都与输入血液中所含白细胞数量密切相关。当前应用过滤法去除白细胞的滤器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但滤材均为合成纤维,作者研制的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滤器采用了超细玻璃纤维作为滤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用ACD抗凝剂联袋采集的全血400ml,离心后移去血浆,得到几乎全部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入SAGM红细胞保存液成为约380+20ml的红细胞悬液。滤器及过滤:滤膜用超细玻璃纤维制成多层、多孔网状结构膜,横截面积50cm~2厚度0.7cm,滤器上端分别接生理盐水和血袋,取滤前血样后,先以盐水排  相似文献   

18.
少白细胞成分血中微量白细胞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人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引起的输血反应,可使用白细胞滤器等方法将红细胞悬液中绝大多数白细胞滤去,制成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其中的白细胞残余量要求≤2.5×106/U(200 ml全血制备)[1],因此对制品中微量白细胞准确计数非常重要.笔者参考了国内外文献,将几种不同测定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院自 1996年开始试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浓缩红细胞以来 ,至今已在临床中输用了 815 0U ,占总用血量的2 4 .3% ,明显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 ,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于 1999年~ 2 0 0 0年将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分组 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随机化分组抽取 12 8例次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以下简称过滤组 ) ,以相同例次相同病种的未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以下简称对照组 ) ,输血量在 3~ 8U ,年…  相似文献   

20.
去白细胞输血对地中海贫血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滤出白细胞的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根据患者自己的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分为如下两种治疗:32人输注悬浮红细胞,36人输注滤出白细胞的红细胞.对治疗后的FNHTR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滤白治疗组FNHT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悬红治疗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滤白组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T4、T4/T8、NK细胞活性、RBC-C3bR花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同种异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破坏,对于有条件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是重要的输血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